第一代:傳說中的張三祿 為什么說張三祿只是傳說中的人物呢,因為這個人只是散見于一些民間文獻中(比如江湖叢談),就連他的生卒年都不祥,所以無法考究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這也說明了相聲這個行業解放前確實是沒什么地位的,官方基本上對相聲沒有什么認可度,所謂的慈禧封朱紹文為天橋八大怪,慈禧賞恩培御子等,都是相聲藝人為了自抬身價編出來的,正式史料沒有這些玩意兒。 而早年間天橋有一個跟張三祿同名的“管兒張”,自稱是張三祿后人,但這位是個“臭春”藝人,他使的活都是最下作最三俗的,拉上一塊破布簾子,躲到后面學男女淫浪之聲。他要真是張三祿后人,能把老祖宗給氣活過來。 第二代:朱紹文沈春和阿彥濤 現在業內通常是把朱紹文視為相聲祖師爺,因為他確實是第一個把相聲門戶建立起來的人,朱紹文還代拉了兩個師弟,沈春和跟阿彥濤。一般來說相聲三大派系,就是這三人為祖師爺,只不過現在阿派跟沈派基本上沒落了,還活躍著的相聲演員基本上都是朱紹文一脈。 第三代:貧有本馮昆治高聞元恩培 到了第三代相聲藝人,門戶觀念就已經很重了,比如朱紹文的徒弟貧有本沈竹善范有緣。阿彥濤的弟子春長隆恩培,恩培就是馬三立得外祖父。沈春和的弟子高聞元馮昆治魏昆治等,都是相聲界影響力巨大的人物字號,魏昆治則是跟善耆頂牛,結果鬧得北京城禁演相聲的硬骨頭(經常有人拿他跟馮昆治搞混)。 第四代:相聲八德 相聲八德代表了相聲第一個黃金時期,這一輩定下了相聲后來的字輩“德壽寶文明”,也有說“德壽立仁義”。另外萬人迷李德钖是第一個把相聲帶進劇場的藝人,而且李德钖也是第一個在臺上從不說葷段子,全靠素包袱逗樂觀眾的牛人。但這人臺下就浪了點,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最后也是因為身體透支過度,死在了沈陽郊區的一個水渠里,一代傳奇就此落幕。 另外德字輩的張杰堯(師承高聞元),也是能耐大之極,但跟同行鬧得沸沸揚揚的怪咖。張杰堯藝名張傻子,一生創作了幾百個段子,其中偉大領袖最愛的《關公戰秦瓊》就是張杰堯所創作。可惜張傻子跟日本人親善,最后落得風評極差,晚年也過得甚是凄涼。 第五代:張壽臣馬三立郭榮起郭啟儒 壽字輩是一個神人輩出的年代,而且我們現在聽到的很多經典傳統段子,其實都是壽字輩的大佬給整理出來的。大掌門張壽臣,津門相聲之魂馬三立等,都是壽字輩的代表人物,也是相聲史上無可爭議的大師。 ![]() ![]() 現在壽字輩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只有一個打著問號的壽字輩薛永年,薛永年先生1940年生人,他的正式師承是韓子康,也就是張杰堯的代拉師弟,如果把張杰堯視為德字輩,那么薛永年就是唯一一個還在世的壽字輩藝人。但張杰堯本身輩分就被刨的厲害,而薛永年先生為了跟同行相處,也一直以文字輩自居。可見有時候輩分高并不是好事兒,反而容易成為人際交往的絆腳石。 第六代:侯寶林劉寶瑞馬志明田利禾 ![]() ![]() 相聲第六代可謂是大師輩出,有單口大王劉寶瑞,馬氏傳人少馬爺,亙古第一人趙佩茹,還有就是組建相聲改進小組,讓相聲登堂入室,成為文藝輕騎兵的侯寶林。 現在還在世的寶字輩藝人不到十個,大部分都在天津,馬志明田利禾常寶豐楊振華等人。另外還有一個1972年的寶字輩,那就是馮昆治的曾孫,東北四大荃之一祝景荃的徒弟馮幼封,假如他的師承沒問題,那么他就是最年輕的寶字輩,只比明字輩的郭德綱大一歲。 ![]() ![]() 第七代:馬季李伯祥高英培魏文亮佟守本 ![]() ![]() 跟老前輩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相比,文字輩大多是新中國崛起的生力軍,在整體文化水平上也遠比老前輩們高,所以文字輩藝人的綜合素質可謂是最強一代,牛人也最多。 當然在諸多大神之中,馬季可謂是功勛最卓著的一位,馬季先生把新相聲帶到了一個歷史巔峰,并且打造了八十年代電視相聲的黃金時期,所以馬季也被譽為“最后一位相聲大師”。 第八代:姜昆馮鞏李金斗郭德綱于謙趙偉洲 ![]() ![]() 到了明字輩這一代,相聲藝人分化為體制內跟體制外兩大陣營,體制內以姜昆馮鞏為代表,體制外以郭德綱于謙為代表。當然主流非主流之爭,現在已經被包裝成了娛樂頭條,要真正客觀評價兩大陣營,還得讓后世去評述。畢竟純商業的娛樂跟登堂入室的藝術不是一碼事,受眾群體也完全不一樣。 第九代:岳云鵬張云雷盧鑫玉浩金霏陳曦 ![]() ![]() 第九代相聲藝人身上的相聲元素其實已經很淡化,大部分都算是娛樂明星了,甚至還有一些直接就是流量明星。相聲在這一代已然成了一個標簽,那身大褂也只是一塊藝術的遮羞布,甚至就是炒作的素材罷了。 第十代:劉筱亭尚筱菊小么哥 ![]() ![]() 岳云鵬的徒弟們,其實也到了可以收徒弟的年紀,相信很快就會有第十一代相聲藝人了。但就現在這種流量至上,相聲技藝一代不如一代的大環境下,未來他們表演的還能叫相聲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