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漫漫,塵土飛揚,不適宜出門的日子,可是又迫于時間,不得不出門去修鞋。 機緣并不湊巧,頂著風沙到了地方,被告知因為風沙太大,修鞋的老師傅收攤了。東瞅瞅西望望,橫下心,又往更遠的地方走去。風似乎卯著勁要將人掀翻于地,手里的袋子幾欲掉地,風吹得袋子嘩嘩作響,像是為了渲染這種氛圍,也讓修鞋之路,更為艱辛。 路漫漫,沙揚揚,風逆逆,走啊走,漫無邊。逆風而行,一路打聽,終于在街邊看到了修鞋的鞋攤。 破舊的沙發,破敗的爛椅子??板凳,還有那修鞋匠,被風沙吹得黢黑的臉龐,皴裂著口子的手,還有旁邊圍著的三三兩兩的人。來修鞋的老媽媽在和修鞋匠討價還價,還有等著配鑰匙的等著補自行車??胎的,覺得這修鞋匠好忙活啊! 想起孩子說,小學六年的作文,我來來回回就只有一個素材,寫人,修鞋匠;記事,修鞋;夾敘夾議,修鞋;感動的人,修鞋匠;感動的事,修鞋;好人好事,修鞋匠免費給人補鞋;某種品質,風雨無阻地修鞋。突然就笑了,果然生活才是老師,一個小小的修鞋,就可以整出繁多花樣,又感慨孩子的生活多簡單貧乏,才逼迫得孩子為應付作業出此下策。 一邊想著,一邊聽著鞋攤旁的老阿媽與修鞋匠的對話,一邊給老媽當翻譯,二人的當地話的意思,就是一個給粘,一個要給釘,一個一直強調,一個不愿意,一個怕經不住水,一個說別往水里踩,覺得相聲小品表演還沒這樣生動,反正也沒事,曬著太陽聽聽段子也蠻好玩。這樣想來,覺得剛剛的黃沙也不是不能忍受,無非就是拍拍,再吹。像這鞋子,爛了修修,再補補。又依稀記得哪里看過的文字說,生活也無非就是個修修補補的過程,既然不能重新來過,我們也只有,修補著向前。 修鞋匠的手,是皴裂著的粗糙的,但是一點兒不妨礙他的手巧,洞眼里插上木頭屑,粘上橡皮膠,再釘上釘子,小刀轉幾下,一個半圓的后跟就出來了,銼刀銼幾下,連棱子也沒有了,三下兩下鞋掌就修好了,感覺到人有手藝真好,無論是修腳還是修鞋,都可以帶給他人便利與美好。 順帶著又換了衣服的拉鏈,大概是低頭看鞋的工夫師傅就修好了拉鏈,可能是換了個拉頭,只是并沒有看見實際操作,倒是有些遺憾。稱謝著付了錢,看著修鞋匠算著賬又一塊兩塊地數著錢的時候,再看著他的皴裂的戴著半截手套的手、被風沙吹得褶皺四起又黢黑無比的臉,心生敬意。勞動最光榮,在這樣的勞動節,屬于普通大眾的節日,最應該的,是為他們譜寫一曲贊歌,傳唱一首敬曲,只是遺憾,既不會唱也不會奏,僅有的就是最至愛的文字,那就借文字,為其畫個像,也為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畫個像,以致崇敬。 質樸的生活離不開這些純樸的人,離不開像修鞋匠這樣的普通勞動者,且借由一己之力,扛起生活的重負,本身就值得禮贊與崇敬。 更何況修鞋匠,還給了孩子寫作的素材,又啟發了媽媽的生活觀,更值一書! (慣常喜歡寫些風花雪月的文字,也喜歡陽春白雪的生活,可是人事漸歷,才漸漸懂得,生活便是生活,是溝渠里仰望星辰與皎月,沒有溝渠的泥濘與生活的質樸,星辰的閃耀與明月的皎潔,都無從談起,所以,站在黃土地上,寫一片頂著漫天黃沙修鞋的文字,記錄本真的生活。) 2021.5.3晚 郭江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