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估值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數據,動態估值才體現企業的未來。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無法準確地預判企業未來兩三年的業績。 大家可以看一下券商的研報,一般都會有對未來幾年的業績預估。找那些幾年前的研報,你會發現,預估大部分都是錯的。如果我們預期企業未來的業績是增長的,但股價卻跌跌不休,那么,可以肯定,我們的預期是錯誤的。2018年我預期華魯的業績會在1.8-1.9元,我預期對了,但華魯18年2月起就開始一路下跌,我一直想不明白,后來我看到19年它的業績下滑到1塊5左右,我才明白過來。原來主力比我們看得更遠一些。 20年華魯的業績預期會繼續下滑,結果華魯的股價卻一路上行,現在華魯的20年業績出來了,是下滑了,但21年一季度卻出現了巨增!主力就是這么炒業績預期的! 現在機械、水泥等板塊一些龍頭股也是跌跌不休,看業績也是漂亮得不行。所以,這里面,可能還是因為主力預期這些企業未來會進入業績下滑期,所以提前搶跑。 我覺得我們散戶玩價值投資,不能等市場人人說這企業好的時候再進,那就太晚了。好企業在不景氣的時候股價也是十分低迷的,我們從這個時候就可以關注了。等到月線走好,長線買點發出,市場仍然不夠關注的時候,建倉后長期持有,按月線趨勢操作即可。 類似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例子,其實可以看成是按年線趨勢操作。當然,巴菲特可能只在乎企業的價值分析,不在意趨勢,但我們散戶不行,我們資金有限,有能力在大級別的回撤中出來,而且我們的價值分析不夠深入,大級別的回撤,往往跌幅超過50%,已經足以讓人懷疑企業的價值是不是還存在。與其讓下跌不斷地考驗自己的持股信心同時侵蝕自己的帳戶,還不如在月線跌勢產生后先出來。 |
|
來自: 地久天長9999 > 《估值、成長、選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