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修煉與所有的技藝一樣,如同爬山,到達山頂就是技藝成就之時。 說太極拳是終身不盡之藝者,要么是夏蟲語冰,要么是自飾其淺陋。 自身沒有通悟太極拳之全功者,只有拿“終身不盡之藝”來搪塞不明真相的世人。 太極拳的一部全功就是練陰、練陽、太極、無極四步,何難之有,一年二載可以練完 太極拳的核心就是”內勁“,抓住”陰勁、陽勁、太極勁“這三種內勁的修煉,就是根本。 經過一年二載的”換勁“、”脫胎換骨“,后天返先天,全身極柔軟又極堅剛,太極拳功成矣,何難之有。 功到無極,無拳可練,哪里是“終身不盡之藝”了? 功到無極,則無拳無意,無拳可練了。拳本無法,有法也空,為了引導、啟發(fā)、開啟心中的本能和智慧,古圣賢才創(chuàng)設拳法、拳論,開悟、得道以后,自然忘卻所有,回歸自身的本能,一如過河后拋棄船只一樣,又哪里是“終身不盡之藝”了? 由實入虛、從有入無是捷徑,陰、陽、太極是實實在在的“三種內勁”,無極才是練神練虛 由練陰、練陽、練太極三種”內勁“入手,終歸無極,是由實入虛、從有入無,一得永得,終身不退。 先練出內勁作為根基,后入于無極心意的氣勢修煉,意到勁到,身心同步同練,不落虛妄空談,一步一個腳印,實修實練,腳踏實地,練一得一,是太極拳修煉的正道。 從無極練起就是頑空,空費光陰,空中樓閣,豈有此理?如此練法,太極拳可就真的成了“終身不盡之藝”了,空談虛妄。 《太極拳論》明明白白地指明了太極拳修煉上進的途徑,奈何后人賣弄小聰明。 《太極拳論》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又說“欲避雙重,須先識陰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漸至從心所欲”。 也就是先從練陰、練陽入手,漸至太極,終歸無極,是乃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習藝、悟道的學習正道。 民國以后,太極拳興起一股歪風,以為拳術之道從無極練起,大談玄理,美輪美奐。 在《性命雙修金丹大道》看來,修命有程,修心無限;以道修身,以術延命。 太極拳就是以修命為主的動功拳術,是有限有度的,陰陽兩相圓滿,相濟成為太極,就是成功之期。 修心無限,是無極之事,生命不息,修心不止,“善護念”才是“終身不盡之藝”,這與拳術技藝無關。 以道修身,就是陰陽太極的客觀天道,是武醫(yī)合一,就是陰陽平衡為太極健康,調整陰陽為練陰勁(降陽脈、降火)、練陽勁(升陰脈、升水),水升火降,陰陽相濟。 陰陽不能把控,太極狀態(tài)就不能自控,無極就是虛無不可得,還哪里具備練神、調神的基本條件? 所以,太極拳從無極練起就是頑空,空中樓閣。如此練法,空虛中撈摸,沒有把握,難分善惡,“定力”誰夠?虛無縹緲,如此修煉太極拳可就真成了“終身不盡之藝”了。 太極拳就是練“內勁”,內勁與自身的本能反應是一體的,得到了這個內勁,太極拳技藝也就成就了。至于善護持、善護念,則是心性修養(yǎng)的“無極功”,與學問修身、誠靜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學問殊途同歸了,無極心性的修煉才是終身不盡之藝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