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出自宋代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中藥里的明星產品。然而,讓很多中醫專家頗感憂慮的是,本來好好的一個知名方劑,近年卻成了一些廠家口中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和“神藥”,甚至腰疼、脫發和糖尿病患者都成了六味地黃丸的治療對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欣佚表示,六味地黃丸存在很多服用誤區,尤其是三類體質人群千萬不要碰。 誤區:良藥不等于萬能藥 六味地黃丸最早源自“醫圣”張仲景的名著《傷寒雜病論》中的“金匱腎氣丸”(即桂附地黃丸)。至北宋,太醫丞錢乙認為腎決定著人的生長發育,強調補、瀉要同時進行的理論。遂從“金匱腎氣丸”入手,創制了滋補腎陰的名方“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6味中藥組成。 六味地黃丸有抗疲勞、提升免疫力、擴張血管、保護肝臟等多種功效,但用法卻很有講究,用對了效如桴鼓,用不對傷精耗氣,反受其害。目前看,六味地黃丸存在3種常見的服用誤區。 1 誤區一:治腰痛 許多人認為六味地黃丸能“補腎”,腎虛者會有腰背酸痛的癥狀,卻不知道腎虛也分陰陽。腎陰虛的人舌質偏紅,手心腳心容易發熱,兩顴午后會發紅、陣陣潮熱,有這些癥狀者可遵醫囑服用六味地黃丸;而腎陽虛的人舌質偏淡、怕冷、臉色發白、手腳偏沉、容易乏力、小便清長,有些腎陽不足的男性還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早泄、滑精等性功能問題,這些人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 2 誤區二:治脫發 中醫認為“腎主毛發”,腎臟機能旺盛,氣血通暢,毛發才會健康。脫發的確可能是腎虛的表現,但腎虛和脫發不能畫等號。脫發按中醫分型可分為氣血虧虛型、肝郁血瘀型、濕熱上蒸型、血熱風燥型、肝腎陰虛型等。肝腎陰虛型脫發患者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但是其他證型的脫發患者并不適合,甚至會加重原有癥狀。 3 誤區三:降血糖 一些商家在宣傳六味地黃丸功效時會說其能治糖尿病,因為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病機主要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肝腎陰虛的著名方劑,自然能治糖尿病。但糖尿病患者的證型不都是以陰虛為主,還有肝胃郁熱證、氣陰兩虛兼瘀證和陰陽兩虛證等,這些證型的患者并不適合吃六味地黃丸。 禁忌:隨意服用反受其害 今年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修訂六味地黃制劑說明書的公告,新增了13項不良反應的內容,包括腹瀉、腹痛、腹脹、胃腸不適等。六味地黃丸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在臨床上使用廣泛,但并不是可以隨意服用的,三類人群要格外注意。 腎陽虧虛:表現為下半身有冷感,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量多,夜尿頻數等。腎陽虛患者若錯吃了六味地黃丸,不但沒有療效,陽虛怕冷的癥狀還會雪上加霜。 脾胃虧虛:表現為腹脹、食少納呆、大便稀或大便秘結等癥狀,這類人服用后會影響食欲、損傷脾胃。 濕熱體質:表現為舌苔厚膩、小便短赤,舌邊有齒痕、口中氣味重、痰多等,服藥后會加重癥狀。 此外,服用六味地黃丸期間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可以在服藥期間服用感冒藥,服用藥物兩周之后如癥狀仍未改變,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