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那天,有張圖突然在朋友圈里走紅了,意思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愚人節,只有Q2。的確,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大家都不斷地為了生活而奔波,老裘和團隊的調研也會一直持續,今天給大家帶來中科創達。 先看年報數據: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6.6%。和過去兩年一樣,業績依舊保持高增長。 公司成立于2008年,經過了13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公司將主營業務定位于操作系統技術,集中資源對Android、Linux、Windows、QNX和RTOS等操作系統以及智能視覺、智能語音、UI引擎等進行持續資金投入和拓展研發,積累并擁有了大量研發經驗以及相關知識產權。公司堅持用優秀的產品技術開發能力和服務能力來對智能網聯時代進行賦能。從而形成“技術+生態”的發展戰略。 從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在智能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領域持續進行資金投入和研發,并最終實現規模效應;從生態建設維度來看,主要是在與運營商、元器件廠商、芯片廠商、操作系統廠商、應用軟件與互聯網、終端制造商等產業鏈各環節進行密切合作,在全球的智能終端生態系統中擔當重要角色。是國內少有的能夠提供從芯片層、系統層、應用層再到云端的全覆蓋的操作系統技術公司。 注:上圖為公司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座艙軟件全覆蓋解決方案 公司股權結構也比較簡單,創始人趙鴻飛控股30%,為第一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前10大股東里大多為機構投資者,包括全國社保基金,還有一些知名基金,如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北上資金等。 公司主營業務可以分為4種,分為軟件開發、技術服務、軟件許可和商品銷售四種方式。 1)軟件開發業務始于智能手機。這部分業務受益于5G技術發展和5G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軟件開發業務營收穩步上升; 2)軟件開發、技術服務和軟件許可模式則受益于電動智能汽車。隨著全球智能網聯車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公司以“軟件”打破傳統行業邊界的智能網聯車業務得到迅速增長; 3)物聯網新增商品銷售模式。隨著公司推出TurboX智能大腦平臺產品以及TurboX Cloud智能物聯網云平臺產品,公司在智能物聯網市場的商品銷售業務模式正在推進摸索中。 公司2016年的營收僅3.5億元,2019年已增至18.3億元,3年增長了5.2倍,3年的CAGR達到了驚人的74%。 歸母凈利潤的增速更是驚人,2016年歸母凈利潤僅1.2億元,2020年歸母已達4.4億元,增速非常驚人。具體如下圖所示:(單位:千元) 收入和利潤高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公司過去的三次重要并購。 分別是2016年收購國內的愛普新思和慧馳科技;2017年收購芬蘭的Rightware;2018年收購保加利亞的公司MM Solution AD。這3次并購,給公司的公司發展帶來了深遠的意義: 2016年的收購獲取了慧馳科技在汽車前裝市場信息娛樂系統雄厚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實力,以及愛普新思廣泛的市場份額,為公司拓展車載市場業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7年收購Rightware,導入Kanzi系列產品,完善智能車載業務結構。Rightware總部位于芬蘭,是全球領先的汽車用戶界面設計工具和嵌入式圖形引擎軟件產品供應商,主要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包括桌面設計工具軟件、嵌入式軟件以及設計開發服務等,可以為全液晶儀表、中控屏幕等系統設計動態用戶界面。Rightware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用戶界面設計工具和嵌入式圖形引擎軟件產品供應商,擁有該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優勢。通過對Rightware的收購,直接讓公司與汽車制造商的關系有了個質的提升,幫助公司由原先的車載設計服務商逐漸切入車載軟件產品供應商。 2018年收購MM Solution AD,打造操作系統、軟件和算法。MM solutions AD是一家領先的移動和工業圖形圖像技術企業,擁有16年的圖形影像系統與架構深入經驗,具有優秀的圖像處理算法開發、優化和集成能力,能偶為高端圖形影像產品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收購前MM solutions AD業務方向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涉及手機、物聯網和汽車的嵌入式圖像和計算機視覺領域。 下圖為公司的收入結構,可以看到,公司的軟件開發和技術服務占比重最高,兩者相超過了70%。 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30個地區。 公司研發實力雄厚,研發費用占比維持在收入的15%左右。 盈利能力方面 公司綜合毛利率為44.2%。但凈利率達到了17.1%,凈利率已經連續3年上升了,較2019年的13%又提升了4.13個百分點。 按產品看毛利率,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可以發現軟件開發和技術服務的毛利率幾乎相同,原因很簡單,說白了,中科創達的業務就是提供工程師服務,那么銷售的時候,其實就是根據客戶的項目評估需要的人數天數或者人數月數,然后再乘以單價便可以簡單報價。無論是軟件開發還是技術服務,本質都是服務外包,所以兩個服務的毛利率幾乎相同。 而軟件許可的毛利率很高,但是可以看出來23億的收入中,只有1.15億的軟件許可,占比非常低;而商品銷售其實是把前面的服務外包之外,還幫客戶比如說把芯片和主板打包在一起,再賣給客戶,因為有硬件的成本,所以毛利就低了很多。 為什么談論這個呢,其實想從上述角度剖析一下中科創達提供的到底是什么,從毛利和毛利率的角度也印證了公司提供的就是外包服務。 我們再看服務地區,中國地區的營收為14.7億元(毛利37.8%,占比56.2%),海外日本的營收為4億(毛利59%),歐美營收5.8億元(毛利47.8%)。 前兩天碰見中科創達的一位兄弟,也跟我提到賺國外項目的錢相對容易一些,國內的就難很多,這里也印證了這一點,也反過來說明國內的競爭更加激烈。 費用方面也是控制得當,穩中有降。 至于公司的歸母利潤增速遠高于其收入的增速,老裘仔細看了下報表,原因主要是由于營業成本的上升速度沒有營業收入上升的快,同時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增加導致利潤增速大于其營收增速。 我們剛才從毛利和毛利率的角度印證了公司提供外包服務,那人均創收這個指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根據公司年報披露的員工數,可以計算出人均創收,2019和2020有所降低,分別為37.2萬和35.6萬,我想主要是因為競爭導致的,但是依舊高于2017年(47.6萬,2016年為29.7萬)之前的人均創收,背后的具體原因,還得去調研后才知道。 公司如此高的業績增速,和風口關系比較大,手機的操作系統增長基本不會特別高了,但是汽車和物聯網的增速應該還會保持一個快速的水平。剛才提到前兩天的這位兄弟說,公司各個子公司的人員缺口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可以大膽預測今年的Q1甚至是2021還會保持很高的業績增速。而且聽說一季度員工將超8000人,對比2020年末,一個季度人員的增速接近10%了。如果有做HR的粉絲朋友應該會知道,一個季度10%的人員增速就意味著什么了。 關于公司2021年全年的一些看點,經過一些調研,老裘對公司業務總結。物聯網領域的毛利率會繼續上升,今年掃地機器人和會議系統的出貨會持續向好,loT預計全年增長可以達到50%;汽車方面,繼續深化輔助駕駛,而且國內業務收入占比和智能化速度是快于海外的,AVP在2021年底或者2022年初會量產,汽車全年業務增速維持50%以上也是有信心的。手機業務,可能沒有去年那么快,但手機廠商對于公司的依賴程度有所增加。 最后總結一下的話,中科創達有三大優勢,一是公司基本上都參與過基于上一代芯片做的操作系統。二是創達還參與芯片出廠前的末端研發,會提前拿到芯片,并為車廠出展示方案。三是高通8155、麒麟990A都是基于手機芯片改的,公司已經十分熟悉,因此在最新一代的高通座艙平臺上,公司市占率較高。 以上便是對中科創達的2020年報分享、分析和我們團隊的一些思考。 又到了月初,老規矩,我們團隊整理了4月份券商金股名單,這里也分享給大家。 本次共整理了37家券商金股,應該是市場上比較全面的一份名單了。當然,這些金股并不是讓大家馬上去買,不構成投資建議。 在這次的金股名單中,有5家及以上券商推薦的標的是瀚藍環境、貴州茅臺、寧德時代、萬華化學。 回顧一下2021年3月金股,當時5家及以上券商推薦的標的及全月漲跌幅分別為中國太保(-14.4%)、萬華化學(-19.3%)、中國平安(-7.6%)、萬科A(-9.4%)、紫金礦業(-21.1%)、保利地產(-8.4%)、貴州茅臺(-5.4%)、隆基股份(-15.8%)、興業銀行(-2.4%)、旗濱集團(-12.3%);如果等權買入的話,收益率大概是-11.6%,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為-5.4%, 供大家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