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接受生命里的各種可能性,唯獨不能接受命運說的不可能。 能夠不把記憶拉回到那個年代,就看到那些熟悉的人,聽到他們講對于時代的了解,我就清晰的感知到那個時代里的故事。 在愛情的世界里有那么一句話,深刻的打動了我:“我遇到你的時候,我還沒有成為更好的我自己,你如果說我們不合適,我唯一愿意責怪的那就是緣分。”而我們的相遇還不是緣分決定的,所以這是一個矛盾的話題。后來,就有了一種說法,你我緣分太淺。 正是最近幾天,我開始懷疑這個我自己對這個時代的理解,原來的認知都錯了嗎?后果的展現是,不管我有怎樣的認知,這個時代都不會按照我的理解去發展,確實,當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那就是大錯特錯了,也是自己在折磨自己,毫無意義。 不同的人開始以客戶的身份走進我的世界,我悠然而起的使命感,讓我更加認真的學習專業知識,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專家,解決更多人的更多問題,幫助他們可以在這個世界,獲得多一點點的快樂。 和羅永浩相同的是,我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出現,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不同的是我們用的是不一樣的方式。我老家哥哥難得找我辦件事情,寫一篇關于教育孩子生命話題的文章,我仔細想想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以及我還沒有孩子,青澀的筆墨下寫出了一篇文章: 認知生命的意義,或許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也是我們作為家長要去認知的過程,與其說我們站在成年人的高度上去指導孩子,不如我們彎下腰來,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和認識生命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各種可能性。 我們可以將我們當下的認知分享給我們的孩子,比如生命是人生和生活的最大基礎,沒有了生命,一切也就沒了大提前。而我們在人生前進的路上,生命的長度也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軌跡的重要變化。 另外,我們可以以自身為例,更好的角度和孩子分享生命的獨特性,從性別、性格、形象、愛好、興趣職業等各種角度告知孩子,生命可以有無限可能,不要因為某個方面的挫敗就輕易放棄自己對人生的追求。 其次,我們更需要告知孩子,人生路很長,不要因為一個階段的失利,就放棄對整個生命美好的向往。以自身為例,階段性的考試失利,并不會影響最終成為一個更好自己的結果。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可以去評估的,耳濡目染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與其我們整天說教,不如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同時,還可以讓自己對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孩子本身就是哲學家,我們不過是個引路人。 我感謝自己的種種經歷,讓我依然善良;我感謝自己的選擇,讓我依然真誠;我感謝自己的付出,讓我依然幸運。 不妥協當下的艱難處境,也不急于改變人生的一切。所有的改變,都交給時間,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