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白了五行最初的意義之后,進一步思考五者間的關系,會發現這五行的組合確實十分巧妙。
五行之間,有相生,有相克,還有所謂的“制化”。
1.五行之相生木、火、土、金、水,這是五行間相生的次序。木可以點燃成火,火可以焚物成土,土可以燥化生金,金可以熔煉成水,水又可以滋養生木。
在這五種相生關系中,前者為后者之母,后者為前者之子。如木生火,木為火之母,火為木之子。通過“母子”這種形象的關系界定,把五者很好地連接起來。
2.五行之相克木、土、水、火、金,這是五行間相克的次序。草木破土而生長,土可筑堤而防水,水可滅火,火可灼金,金可折木。在這五種相克關系中,前者為后者所不勝,后者為前者所勝。
如木克土,木為土所不勝,土為木所勝。
如果聽上去有點暈,干脆跳過去也不會影響理解;大的道理明白了,小的文字是可以放棄的。無疾這段的介紹,主要是希望給大家提供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一點知識而已。
3.五行之制化對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仔細來看一下,會發現這些關系非常的有趣。僅以金、木、火三者為例,其他同理可推。
一棵大樹,無論怎樣的粗壯,也怕用斧頭來砍,所謂“金克木”。于是大樹自斷些枝葉,點燃生火,所謂“木生火”。而金本身又是怕火來燒的,因為火可以煉金成水,所謂“火克金”。
所以,金出于對火的畏懼,就不敢對木太多的欺侮。這樣,木通過生子火來威懾金,從而保持了金木之間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種現象,在中醫學中稱為“制化”。陰陽五行的思想,是在古人以觀察、體驗和思辨作為主要方法來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展出的哲學思想。
我們選用任何一種方法來認識世界,實際上都是片面的。
陰陽五行是這樣,現代的科學理論也是這樣。我們永遠不能期待,通過陰陽五行,我們就可以完全地把握一切的真理。
最終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就只有一條,叫做實踐。陰陽五行思想最有價值的地方,并不是為我們規定了不同屬性的物質之間,必然存在的某些規律。
而是提示我們,事物往往并不僅僅是像我們表面看到的,只是一件獨立的現象;它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紛繁復雜的各種關系。
陰陽五行,就是幫助我們認清各種關系,發現真理所在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