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抑郁癥,不僅是為患者解除痛苦,在使患者得以重返社會后,還可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抑郁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 治療目標:提高臨床治煎率、提高生活質量和恢復社會功能、預防復發。 治療原則:全病程治療原則、個體化合理用藥原則、量化評估原則、抗抑郁藥單一使用原則、聯盟治療原則等。 抑郁癥的全程治療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 藥物治療由于個體差異大,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藥物是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提倡選用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藥。需要注意的是,精神類藥品應在醫生指導下,嚴格遵照醫囑服用。 目前臨床上推薦使用的抗抑郁藥物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 、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 Is) 、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再攝取抑制劑(NaSS As) 、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 Is) 等。 SSRIs:代表藥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等。 常見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腹瀉、坐立不安、性欲減退、頭痛等。 SNR Is:代表藥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見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激越癥狀和性功能障礙。 NaSS As:代表藥物為米氮平。常見不良反應為口干、鎮靜和體重增加。 NDR Is:代表藥物為安非他酮。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疼、震顫、驚厥、激越、失眠、胃腸不適等。 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癥狀、盡量使患者達到臨床痊煎(癥狀完全消失)。 抗抑郁藥物一般在2~4周開始起效。 若用藥治療6~8周無效,可改用同類另一種藥物或另一類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 鞏固期治療 目的是防止患者在急性期癥狀部分緩解后,因早減藥或停藥后出現癥狀復燃。 鞏固期患者病情不穩、復燃風險較大,需持續治療至少4~6月,需強調治療方案、用藥劑量、使用方法與急性期相同。 維持期治療 為了降低復發的風險,結束鞏固期治療之后還應進行維持期治療。 維持治療時間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如出現兩次以上的復發,尤其是青少年起病、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病情嚴重、自殺風險大或有家族遺傳史的患者,其維持治療的時間應至少2~3年;多次復發者(3次或以上)主張進行長期維持治療。 一般以急性期治療劑量作為維持治療的劑量,可以有效防止復發。 維持治療結束、病情穩定后,可緩慢(數周)減藥直至終止治療,同時應密切監測復發的早期征象,一旦出現,應迅速恢復原有治療劑量。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是指通過和醫生談話、交流來進行治療,根據針對的問題不同,可分為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及婚姻家庭治療等。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合并進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對輕、中度抑郁癥的療效與抗抑郁藥療效相仿。 需要注意的是,對與嚴重的或內源性抑郁,往往不能單獨使用心理治療,需要在藥物基礎上聯合使用。 物理治療 臨床上同時也可聯合使用改良電休克治療(ME CT) 和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 等治療輔助治療, 其中, ME CT可快速有效地治療抑郁癥, 并可明顯降低患者自殺死亡率。 中醫治療 抑郁癥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癥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免責聲明 病情和治療方案需要充分考慮個體化差異,文中的藥方、配方等并不能代表"相似患者"的治療決策。關于您具體的治療方案,請到正規醫院中醫科或中醫院就診,并聽取主管醫生的專業意見。 作者授權代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