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開撕,英國和法國在英吉利海峽因為漁業問題掐上了,法國大群漁船在英國澤西島水域集結示威,船員出發時喊話準備再來一次“特拉法加戰役”,而在撤退時也擱下了“下一次就是戰爭”的狠話。同時,英國和法國各自都派了兩艘艦艇到場,為自己的漁船助陣,現場可以說是火藥味十足。 這一次對峙有一個細節,就是英國派的兩艘艦艇的規模較大,“塞文”號長度260英尺,“塔瑪”號長度甚至接近300英尺;相比之下,法國派出的“阿索斯”號長度不足100英尺,“塔馬斯”號長度也只有172英尺。至于火力配置,也是英國的艦艇占優勢,以至于英國人紛紛嘲笑法國的艦艇,認為法國沒資格和英國較量。 但事實果然是如此嗎?這就需要對英國和法國的海洋力量做一個客觀的對比,如果雙方都亮出真家伙,那么彼此的家底都有哪些? 英國方面,壓箱底的戰略核力量有4艘潛航排水量近1.6萬噸的前衛級核潛艇,每艘核潛艇配備16枚美國洛馬三叉戟2D5型潛射彈道核導彈,由于是鄰居,導彈肯定夠得著法國;而法國這邊有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每艘核潛艇配備16枚M-51彈道導彈,也肯定夠得著英國。然而雙方不至于因為漁業問題掏出這樣的核大棒,所以這可以忽略不計。 攻擊型核潛艇方面,英國早期的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還有3艘在役,另外還新建一批機敏級核潛艇,最多要造7艘,所以英國拿得出一支攻擊型核潛艇編隊,而且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排水量占優。法國這邊,則是6艘紅寶石級核潛艇挑大梁,并在陸續開建6艘梭魚級攻擊核潛艇,法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排水量不如英國的,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在英吉利海峽這樣的水域,小潛艇反而機動性更強。對比之下,雙方平手。 水面戰艦方面,英國最近新增了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所以瞬間又體驗到“日不落帝國”的自豪感了。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排水量6.5萬噸,使用美國表弟的F-35B短距起降戰斗機,主要還是滑躍起飛模式。不過英國囊中羞澀,138架F-35B的采購量可能要砍到48架,而且現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甲板上的艦載機才8架,不得已還跟美國表弟借了10架來充場面。 法國這邊只有一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排水量不及英國的,只有4萬噸級。不過法國的陣風M艦載機可是自己的,數量可以自己把握,也不擔心被美國掐脖子,而且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使用彈射起飛,艦上能攜帶最多30架以上的陣風戰斗機。相比之下,英國的航母數量上占優,且使用五代機,不過目前來看,法國的航空母艦也不遜色,只能說雙方現階段半斤對八兩吧。 除此之外,英國有一批45型驅逐艦和23型護衛艦組成的艦隊,總共數量達到19艘(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很快26型護衛艦也要服役了,之所以說很快,是因為現在26型護衛艦還沒服役。同時,英國還保持有兩艘阿爾比恩級船塢登陸艦,具備和法國搶灘頭的能力。法國這邊挑大梁的主要還是兩艘地平線級驅逐艦,然后還有一批卡薩爾級、喬治·萊格級、阿基坦級、拉斐特級等艦型湊成的驅護艦隊,再加上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存在,基本上法國的水面艦群也不輸給英國。 至于其他小型艦艇,也就在平時做做樣子。像法國這一次派出的兩艘艦艇,雖然在規模上比英國的小,但這應該是法國為了避免事態升級而做的妥協結果。如果計算總體海洋實力的話,英國可能會稍微有優勢,特別是接下來航母艦載機配齊,26型護衛艦入役的話,英國海軍實力還會再上一個檔次。但是英國的裝備體系基本上依賴于美國,而法國則更多的是自己研發,因此英國受美國的制約比較大,法國的主動戰略空間會更大。 歷史上,英國和法國也不是沒掐過架,甚至還有過掐了一百年的“光輝歷史”。這兩家閑著沒事的時候是朋友,掐起來比誰都狠。所以這一次漁業問題其實只能算是小插曲,雙方也就走個過場,彼此也沒想把事情鬧大。但值得指出的是,盟友是假的,好處才是真的,在利益面前,這兩家恐怕還得繼續掐下去。 |
|
來自: 昵稱7416964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