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幣光緒元寶于1898年開始發行,1907之后停止發行,正常成色含銀量為89%-90%。銀幣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例如:“庫平七錢二分”字樣,中間為“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鐫寫“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最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中心鑄有蟠龍,品相精致,圖案風格獨特。錢幣雖小,卻也可反映出當時社會文化的風貌。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銀元 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銅元 清朝末年銅的價格上漲很大,民間就有商人毀銅錢融化為銅出售,從而獲得數倍的利潤,造成市面上銅錢短缺。 廣東當時因為停止鑄造制錢,市面上制錢日漸缺乏,造成小額貨幣流通十分不便。為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國發行錢幣經驗的啟發,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朝廷獲得批準,廣東開始引進香港的機器制造銅元。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此后的幾十年,銅元被大量制造,總數超過百億枚,至今還有大量的銅幣存世。 戶部造: 戶部造銀元 庫平7錢二分正面 庫平7錢二分背面 庫平一兩正面 庫平一兩背面 庫平二錢正面 庫平二錢背面 戶部造銅元 ![]() 當制錢十文正面 ![]() 當制錢十文背面 ![]() 庫平一兩正面 ![]() 庫平一兩背面 北洋造: 北洋造銀元: ![]() 庫平一兩正面 ![]() 庫平一兩背面 北洋造銅元: ![]() 當制錢十文正面 ![]() 當制錢十文背面 廣東造: 廣東造銀元: ![]() 庫平一兩正面 ![]() 庫平一兩背面 ![]() 庫平7錢二分正面 ![]() 庫平7錢二分背面 廣東造銅元: ![]() 庫平重十兩正面 ![]() 庫平重十兩背面 ![]() 庫平重一兩正面 ![]() 庫平重一兩背面 ![]() 每百枚換一元正面 ![]() 每百枚換一元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