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海森,男,2007年出生于北京,作家劉克儉長孫。祖居河北省遷安市大崔莊鎮西密塢村。愛好廣泛:文學、歷史、繪畫、體育、英語、計算機和兵器等。現就讀于北京市海淀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七年級。 小刺猬回家了 北京/劉海森(7年級) 每年暑假,爺爺奶奶都要帶小妹我們回遷安西密塢農村老家去度假。 我四爺在村西承包了一座大山,在山上建起了十間別墅農房。耄耋太奶奶和保姆就住在別墅里。太奶奶雖然八十多歲,身體還很結實,耳不聾眼不花。五十多歲的韋保姆她們娘倆閑不住,讓我四爺給買了小雞和小鴨子,散養著吃螞蚱。 那天,太奶奶帶著我和小妹妹,還有石家莊的小表弟浩浩,到山坡上去撿散養的雞鴨蛋,老遠就聽見棗樹下,那群雞鴨在“起哄”。我們走近一看,地上有幾小枝帶著嫩綠葉子的小青棗,兩只小刺猬蜷著身子“嘰嘰”地苦叫,大公雞帶頭圍攻“入侵者”。 弱小的刺猬全靠滿身的刺保護自己,能夠在大自然里生存下來可真不容易。大公雞和鴨子們拿“蜷著”身子的小刺猬也沒有辦法,只能束手無策地“瞎起哄”,嚇得兩只小刺猬不敢伸頭,苦苦地哀求,好像在說:“雞哥哥,鴨姐姐,今后我們再也不敢來吃你們的青棗了!饒了我們吧!” 我說:“小刺猬多可憐啊!太奶奶快救救它們倆個吧!”太奶奶拿著登山拐杖就轟這群雞鴨。因為太奶奶整天地喂糧食、喂水和撿雞蛋,大公雞看在老壽星的面子上,就“饒了”這兩個入侵者,唱著凱歌浩浩蕩蕩地找螞蚱吃去了。 那群雞鴨越走越遠,也聽不到“公鴨子”和大公雞們的“大合唱”了。可是小刺猬還是不敢伸出頭來。浩浩說:“太姥姥,我要小刺猬。”小妹海鈺也跟著隨聲附和,“太奶奶,我也要小刺猬”。太奶奶說:“附近一定有小刺猬的窩,晚上刺猬媽媽一定著急。” 我說:“保護小動物,你們可不要傷害它們啊!”于是太奶奶就把兩個蜷著身子的小刺猬,用兩個小木棍夾住,放在撿雞蛋的籃子里了。 到了別墅,老太奶奶怕小刺猬在客廳里拉屎撒尿,把兩個小家伙放在洗衣服的大盆子里,又讓我們放上水碗和菜葉子。我們吃飯回來,看見小刺猬正在吃飯。 天快黑了,奶奶和二奶帶我們回家。我們把愛不擇手的小刺猬用小鞋盒子盛著拿回家來。 我把自己愛吃的“干紅棗”放在盛小刺猬的盆子里,又放好了水碗。小妹妹還給小刺猬戴上了紅圍脖,給它起了名字叫“牡丹”。 晚上爺爺用臉盆把小刺猬扣在“月臺”上,臉盆上又壓上了一塊磚頭。 第二天早晨,小妹妹我們倆揭開臉盆想放點食物,小刺猬神奇地不見了,小妹妹哭了。 我們只好拿著刺猬愛吃的干棗,去鄰居二爺家,喂浩浩的那只小刺猬。昨天晚上,浩浩的小刺猬被二爺爺用“米篩子”(鐵絲編織的過濾糧食用具)扣在洗衣盆里了,所以沒有逃跑。 第三天,太奶奶在山上找撿雞鴨蛋時,奇怪地又看見了戴紅布條圍脖的“牡丹”刺猬,又把它捉回來給小妹妹。 我們哥倆說:“刺猬媽媽一定很著急,太奶奶,把紅圍脖解開,讓小刺猬找媽媽去吧!” 下午,浩浩也把小刺猬送到山上去了。 兩只可愛的小刺猬回家了。 編輯書簽:兩只可愛的小刺猬回家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小作者描寫了幸福和諧的田園生活,手筆不小,可圈可點。 本期校對:葉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