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1049~1100) 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喪父,侍母家居,借書苦讀,研習文詞。個性豪雋,喜讀兵書。神宗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作《黃樓賦》,賦成,蘇軾譽為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自編詩文集10卷,名為《淮海閑居集》。同年蘇軾向王安石推薦他的詩,安石贊為清新似鮑謝。元豐八年,秦觀登進士第,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蘇軾以賢良方正薦之于朝,為嫉妒他的人所阻,沒有赴任。元□三年,應制科考試,進策論,為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后遷正字,并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 元年(1094),元□舊黨受打擊,秦觀因為與蘇軾兄弟的關系被列為舊黨,出為杭州通判,繼而貶監處州酒稅。三年,又被 羅織罪名,削秩徙郴州,隨后又貶橫州。元符二年(1099),再貶至雷州。次年徽宗即位后,秦觀始得以復職北還,但不幸他中途逝世于藤州。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在四學士中他最受蘇軾愛重。詩、詞、文皆工,而以詞著稱。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當時即負盛名,如陳師道《后山詩話》譽之為當代詞手,葉夢得《避暑錄話》則說秦觀善為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元豐間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幾百年被視為詞壇第一流的正宗婉約作家。秦詞以描寫男女戀情和哀嘆本人不幸身世為主,感傷色彩較為濃重。他極善于把男女的思戀懷想、悲歡離合之情,同個人的坎坷際遇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語言,通過柔婉的樂律、幽冷的場景、鮮明新穎的形象,抒發出來,達到情韻兼勝,回味無窮。清人周濟說秦詞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詞選》),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言的。所作〔滿庭芳〕山抹微云,把離情放在一個凄迷幽暗的特定環境中來抒寫,以素描筆法勾勒景物,以抒 彩很濃的感慨之語,繪出了一幅精巧工致、情韻兼勝的送別畫圖。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歲〕水邊沙外、〔踏莎行〕霧失樓臺等名作,哀感頑艷,幽婉動人,都是辭情相稱的本色詞。它們承繼了柳永的家數,但又與柳永的俚俗、白描與講求鋪敘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麗含蓄取勝。 秦觀(1049一1100)字太虛,后改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北宋高郵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秦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長于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為宋“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元豐元年(1078年),秦赴京應試,路過徐州拜訪蘇軾,秦觀作《黃樓賦》,蘇軾以為秦觀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秦龍圖墓”幾個大字。高郵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人物關系: 老師: 同學: ![]() ![]() 同年(公元104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00年)去世的名人: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