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行業(yè)再添一家上市企業(yè)。 5月8日,跨境電商平臺“Onion Global洋蔥集團”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高開低走,最終以7美元的價格收盤,較7.25美元的發(fā)行價跌3.45%,總市值約為6.47億美元。 跨境電商綜合性平臺 2020年凈利潤同比翻倍 洋蔥集團官網(wǎng)顯示,“ONION GLOBAL洋蔥集團”成立于2015年,母公司為Onion Global Limited,旗下?lián)碛邪◤V州洋蔥時尚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越洋無界互聯(lián)網(wǎng)有限公司等海內(nèi)外近50家子公司。 洋蔥集團是一家通過線上商城、KOC(關鍵意見消費者)、三方渠道及線下實體業(yè)務構建的品牌采購、建設、營銷和分銷的綜合性電商平臺。 洋蔥集團官網(wǎng)顯示,其與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0多個品牌達成了合作關系,擁有6萬多個SKU,涵蓋美妝、保健、母嬰、食品飲食、個護等23個大類的品質(zhì)生活產(chǎn)品。 據(jù)悉,洋蔥集團在2020年進行了企業(yè)品牌升級改造,并部署了五大事業(yè)板塊:品牌銀行Luca Bank、全域營銷O'Uni Market、洋桃交易所Ocean Supply Exchange、無界櫥窗O'Uni Channel和易跨境E-Quick,分別涉足品牌孵化、生產(chǎn)制造、廣告賦能、銷售增值、渠道直營及分銷、技術研發(fā)、倉儲物流等各大業(yè)務,旨在實現(xiàn)從上游至下游完整資產(chǎn)流通閉環(huán)。 招股書顯示,洋蔥集團2020年的凈利潤為2.08億元,同比2019年1.03億元的營收,增長為102.3%。 O'Mall為核心業(yè)務 但KOC模式陷傳銷爭議 雖然洋蔥集團自詡為綜合性電商平臺,但從招股書不難看出,其業(yè)務營收過于單一。 招股書顯示,2020年洋蔥集團GMV為44.3億元,其中洋蔥的電商平臺O’Mall貢獻了40.1億元,占比超過9成。 其中,銷售“來自其他渠道第三方品牌的產(chǎn)品”所產(chǎn)生的GMV是O’Mall商城總GMV的主要組成部分,該部分GMV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占總GMV的79.1%、72%和66%,而其自有合作品牌的GMV占比則一直較低。 作為跨境電商平臺,KOC營銷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洋蔥集團的生存之道。所謂KOC,指的是通過社交網(wǎng)絡向潛在客戶推薦洋蔥平臺產(chǎn)品的“關鍵意見消費者”。 洋蔥平臺上的KOC,可以通過在其他社交網(wǎng)絡平臺分享和輸出自己的購物體驗和建議,促使粉絲點擊購物鏈接在O’Mall商城完成購買行為。最后,KOC可以通過分傭等方式獲得平臺的獎勵。截至到2020年底,洋蔥集團旗下平臺上的KOC超過了69.1萬。 KOC模式雖然為洋蔥集團帶來了不錯的GMV,但也頗受爭議。 據(jù)悉,洋蔥平臺上共有三種KOC,分三級,分別是進取店長、榮譽店主和會席服務商,所對應的權益逐步遞增。 根據(jù)《證券日報》報道,想要成為進取店長需要通過在洋蔥平臺商城購物并達成相對應的目標。而成為榮譽店主和會席服務商則需要一次性繳納1000元和2萬元,獲得身份的同時可以獲得銷售分成和招商收益。其中,榮譽店長和會席服務商屬于上下級關系。 在黑貓平臺上,有不少用戶投訴反映洋蔥集團存在靠“拉人頭”、收取“加盟費”等問題,可能存在傳銷嫌疑。 跨境電商成巨頭游戲 洋蔥集團或難有作為 2015年,洋蔥集團成立時正值跨境電商賽道如火如荼,涌現(xiàn)了網(wǎng)易考拉、洋碼頭、聚美優(yōu)品等一眾跨境電商平臺。 然而,五六年后的今天,跨境電商早已不負當年的光景,變成了巨頭大廠博弈的賽道。 根據(jù)易觀分析發(fā)布的《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jiān)測報告》,2020第四季度,天貓國際規(guī)模排名第一,份額為37.2%;考拉海購排名第二,份額為27.5%;京東國際排名第三,份額為14.3%,而僅僅40多億GMV的洋蔥集團只能淪為其他。 面對市場幾乎被巨頭占領的現(xiàn)狀,洋蔥集團還能盈利2億元并成功上市似乎彰顯了其不錯的實力。然而上市即破發(fā)的尷尬境地,也反映出了資本并不看好洋蔥集團。 對于洋蔥集團來說,一方面自己內(nèi)部商業(yè)模式屢受質(zhì)疑,另一方面,作為小平臺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所突破。如此看來,洋蔥集團的未來似乎并不光明。 結語 雖然面臨著內(nèi)憂外患的處境,但對于洋蔥集團來說,成功上市本身就證明其存在一定的價值。 只不過,這個價值究竟有多少還需要洋蔥集團去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