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與社會(一) 在所有的疾病當中,唯有傳染病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并起到塑造社會形態的巨大作用。新冠病毒肆虐至今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這是人類21世紀碰到的最大的傳染病,可以很明確的說這場疾病將對整個世界形態產生重大影響。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傳染病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過去如此,將來也是如此。在歷史上發生的大型瘟疫都對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形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回顧這些瘟疫對于現在來說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西方社會的近代轉型之路,很大程度上是被一場瘟疫驅動的。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歷史教科書當中也很少提到這一點,但事實確實如此。14世紀中期,鼠疫隨著十字軍流入歐洲。于是在歐洲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持續性的不定期爆發。在這一期間,歐洲的人口衰減十分嚴重。由于缺乏完全可靠的人口統計信息,學者們只能通過估計來分析當時的人口衰減情況,但是就算是最樂觀的估計也認為人口衰減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人口衰減對于傳統的封建社會形成了嚴重的沖擊,這是導致歐洲傳統統治結構崩潰的第1塊多米諾骨牌。歐洲中世紀的統治模式是二元制封建統治。既有世俗的貴族統治,也有以天主教為代表的神權統治。貴族就是封建領主,從大到小,逐級向下分封。農奴是最底層的統治對象,被束縛在土地上。瘟疫的蔓延使得大量的農奴主動的外逃。這就使得農奴制經濟模式難以存續。貴族收入受到嚴重沖擊,實力開始下降。勞動力的衰減也迫使貴族們改變剝削方式。農奴的自主權和經濟回報得到顯著提升,從傳統的人身依附加經濟剝削模式,逐步轉型為純經濟剝削模式的雇傭體制。與此同時針對勞動力的替代技術也開始得到重視,這是后來歐洲社會機械化轉型的最早動力。 瘟疫除了打擊貴族統治,同樣也打擊了宗教。瘟疫造成的普遍性的社會苦難,使得民眾對于神明的信仰失去了信心。天主教的權威受到了沖擊。與此同時天主教居然還忙著斂財,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于天主教的反感。宗教改革運動,在這一時期發端并壯大不是偶然的。而長期以來貴族階層和僧侶階層作為社會統治階層共同的基礎,因為受到嚴重的社會沖擊而不復存在。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大家都變窮了,供養的社會寄生蟲階層必須要減少,這個時候貴族階層和僧侶階層就展開了斗爭。宗教改革的另外一種動力就在于此。世俗權力的擴張使得歐洲逐漸從二元體制轉向一元模式。主要歐洲國家的民族化中央集權國家發展歷程都是從這一時期起步的。瘟疫的推進能力可見一斑。 就全世界范圍來看,中世紀這一階段,歐洲的整體發展水準是要顯著落后于中國、印度以及中東地區主要強國的。這些國家和地區由于傳統體制發展較為成熟,管理能力較好,因此對于瘟疫的控制其實顯著好于歐洲。所以反而使得這些國家的傳統體制沒有受到瘟疫大規模的沖擊。歐洲相對落后的社會體制,經受不了瘟疫的沖擊,趨于崩解,反而為歐洲社會更新換代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就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當中很有趣的后發者優勢。 可見,黑死病是促成歐洲近代化轉型的最直接動力來源。所以歐洲的近代化轉型其實是具有相當的偶然性成分的。而這個過程恰恰體現了瘟疫對于社會的塑造。 下一節談瘟疫對于近代城市建設的巨大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