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華人在世界計算機領域的勢頭越來越猛。 這一點,從近年來部分相關獎項的獲獎名單就能看出來。 就拿近期剛剛公布的“2020亞馬遜研究獎”來說——這個一直聚焦信息安全AI、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獎項,這次一共有101名學者上榜。在他們當中,光是華人學者,就有30多位,約占總獲獎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作為獲獎人之一的吳佳俊,又一次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了“清華姚班”。 吳佳俊作為“清華姚班”走出來的學生,當初剛讀大學三年級時,就已經是世界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CVPR的審稿人了。如今,29歲的他穩坐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80多篇優秀論文加身,質優又高產。 吳佳俊 像吳佳俊這樣的優秀畢業生,“姚班”從來不缺。2019年,斬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的鬲融是“姚班”的;2018年,獲得ACM最佳博士論文獎榮譽提名的馬騰宇,也是“姚班”的…… 清華大學的“姚班”究竟是一種什么存在?學生進去了,真能這么牛? 繞不開的創始人 “姚班”之所以牛,很大程度上牛在它的創始人——姚期智。 姚期智在計算機領域的地位,絕對算得上“大佬”級別。他在計算機領域所做的貢獻,幾乎全是“顛覆性”的: 在國外攻讀博士期間,他先是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 1982年后,他又憑著一個“姚氏百萬富翁”問題,奠定了目前密碼學的基礎; 1995年,姚期智又提出了“分布式量子計算模式”,成了量子計算領域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訊協議安全性的基礎。甚至憑著這項研究,他捧回了美國計算機協會2000年度“圖靈獎”。 姚期智 但領完獎沒幾年,姚期智卻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回國。 那個時候,姚期智已經被評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因放棄美國國籍,現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了。“獲得圖靈獎”的消息一出,更是榮譽加身,風光無兩。這個時候回國,不是白白斷送前程? 姚期智的決定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他在之前的學術活動上接觸過中國的學生,當時他就覺得,這批孩子不簡單。另一方面,楊振寧先生也一直非常真誠地邀請他到清華大學執教。 最終,別人眼中的“前程”,敗給了“親手打造一支中國計算機一流水準的姚之隊”。 回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適應,姚期智把培養重心直接轉到了本科生身上——利用人脈,讓世界知名科學家當學生們的講習教授組;為優秀學生聯系對外交流學習機會…… 能做的,他都做了,有些吃力的,他努努力也做了。 當然,“姚之隊”也沒有辜負姚期智的期望——2019年,在U.S.New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之計算機科學榜上,清華大學排到了世界第一。 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 有人這樣形容清華大學和“姚班”之間的關系: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而“姚班”和清華大學之間,多少也有那么一些“互相成就”的意味在里面。 就拿“姚班”的準入資格來說,清華大學幾乎給了“姚班”足夠大的招生自主權。 通常情況下,每年“姚班”都會主動向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中名列前茅的學生拋出橄欖枝。像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大賽、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大賽,都是“姚班”每年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么一來,學生中的“尖子”基本就先被篩出來一批。 另外,清華大學內部每年還會再有一次專門針對“姚班”的選拔考試。考試基本遵循一個邏輯:優中擇優。天賦、成績、潛力,每一項都在考核范圍內,只有表現足夠突出,才有機會進到“姚班”。 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姚班”學生為論文通訊作者或主要完成人的有241篇,113人在FOCS、STOC、SODA、NIPS、COLT、CVPR、AAAI、ICLR等國際頂級會議上作過大會報告。 自2005年開班至今,從“姚班”畢業的407人中,73人在姚期智創建的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讀研,34人在清華其他院系及北大繼續深造;248人赴美國、新加坡、法國、中國香港等地讀研;52人進入計算機行業及政府部門工作。 姚期智 而在中國,類似“姚班”這種專攻某個領域,或為特定人才開辟特殊學習環境的配置,還有很多。像北京大學里可以自主選擇專業的元培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的英才班等等。 這些特殊學院、班級設置的唯一目的就是:讓這些人才,成為我們的未來。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托特約贊助。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