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認識過一位很酷的大爺,他除了外在形象優越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生活態度的酷。那是一種在日積月累中越發熟稔的豁達開朗,是一種在時光靜好中越發寧靜的幸福美滿。 他是袁進達。 與孩子相處的三段論 提起生活,袁老覺得家庭關系最重要,尤其是與子女相處。袁老有一套獨創的親子關系論,主要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孩子。14歲之前,孩子就是孩子,要呵護、關愛、引導和鼓勵。關心孩子的生活、健康、交友等,引導孩子分享、分擔,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活動。 第二階段:朋友。在孩子有自己的自主意識后,與孩子交朋友,平等交流,不強勢的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加諸在孩子身上。可以提建議,可以從旁協助,但盡量避免替孩子做決定。 第三階段:鄰居。孩子結婚后,他就是屬于他的小家庭了,作為父母,不要過多干涉,尤其是不要進入那個小家。得體的退出孩子的生活,是對這一段親子關系的最好的尊重。 爸爸只是一種稱呼 其實關于這些階段,很多人都知道,但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尤其是不干涉這一點。大部分父母會出于心疼孩子的心理,總是控制不住想要為他們付出的心情。退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這一方面,袁老也有一套方法論:“要時刻謹記一句話,爸爸只是一種稱呼,名字才是平等交流的基礎。” 不要總想著辛苦養大的孩子自己自然有干涉的權利,再不濟也可以建議一番。其實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世界也在慢慢變大,直到他們成年,這個世界已經屬于他們了。我們自以為的那些經驗,從世界發展的角度而言,是經驗,但也是束縛。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讓孩子們自己去闖蕩呢?就如今天的手機電腦,在我們的經驗中,這些科技應該要很久才能生產出來,但現在我們這些老古董不都在玩著手機電腦嗎?生活也一樣的,孩子們有孩子們的想法和習慣,我們要尊重他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分享一下我們的經驗,其他時候,過好自己的日子,他們也放心,我們也安心。 ![]() 聰明老人都會得體退出 ![]() 其實袁老看的通透,尤其是人到老年,退居二線,家庭成了生活的重心。如何與兒女相處,又成了一門重要學科。 作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與否,和子女的相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聰明的老人,都早早明白了這兩個字——放手。父母與子女一場,終究要學會得體地退出。 學會放手,退出孩子們的生活,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的決定,過自己的日子,是為人父母必修的功課。 ![]() ![]() 放手,是最好的成全 ![]() 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保護起來,事事都要幫孩子做決定,永遠學不會放手,那么你的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得活在你的羽翼之下。 等到你年老力衰,無法再護著孩子幫著孩子的時候,可能你才會發現,原來兒女早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喪失了在這個社會生存和拼搏進取的能力…… 老話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放手,就是一種最好的成全。 ![]() ![]() 放手,是最大的恩賜 ![]() 永遠不要覺得你的孩子不能沒有你,相反,不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他們需要的時候就幫忙,不需要的時候就得體退出,那么對于自己來說,就是最大的恩賜。 到了一定年紀,心思就不要一股腦掛在兒女身上了,自己要多為自己著想,多留出一些時間來取悅自己,把精力花在興趣愛好上,花在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花在煲湯養生、鍛煉和照顧自己上。 對兒女學會放手,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恩賜。兩代人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關系反而更融洽,相處更舒服。 ![]() 我們這一生,為家庭為兒女,付出很多,最期盼的不過“健康”“團圓”四字。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奢望太多,放寬心,放開手,孩子們自會長成令你驚喜的模樣。 |
|
來自: 元康百草園 > 《老年、攝影、煙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