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后,牙齒問題,不僅限牙齒松動,吃飯塞牙、牙齦紅腫萎縮、經常牙痛,口臭,問題眾多。只是牙齒松動了,自我感覺不舒服嚴重了,才會引起重視。 ●中醫認知各不同 以上牙齒諸多問題,西醫診斷為牙周慢性炎癥不同階段的表現。在治療上,多以消炎,若效果差,也無它法,則會建議拔牙。 牙周炎中醫稱為牙宣,在《瘍科心得集》,中有記,牙宣從牙縫中出血,齒亦隱隱而痛、后即齦腫、腫連腮頰。所以,中醫對牙周炎的認知是遠遠早于西醫。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齒乃骨之余,腎之所主也。牙齒好壞,是和腎有著直接關系。 并且牙齒生長,脫落都是與腎息息相關。在《素問》》曰“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八八則齒發去”。 ●中醫解決之道 所以,只要我們把自身的腎氣保護好,就可讓牙齒牢固,而不松動。 中醫在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出使用中藥方刷牙,針對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等問題。均有很好效果。并且歷代有諸多刷牙方傳世,如東桓牢牙散、遺山牢牙散、立戶方牢牙散等。 如清末趙榮福的<立戶方·牢牙散>,由8味中藥組成: 戎 鹽——開癃閉利水,可固齒牢牙 羌 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寒水石——用于大熱煩渴,治牙齦紅腫萎縮 旱蓮草——止血益陰,固齒烏須; 梅 片——清熱,解齒痛; 升 麻——升陽發表,解口瘡、止齒痛; 薄 荷——疏風散熱,口氣香潔; 女貞子——滋補肝腎,解牙齒松動; 此方中“旱蓮草、女貞子、戎鹽”可補益腎氣而牢固牙齒,“寒水石、升麻、羌活”可抑制胃火上盛,可解決牙齦紅腫萎縮,“薄荷、梅片”可香口而去口臭。 ●固腎為固齒之本 35歲之后,多會出現腎氣衰弱及胃火過重,就會出現諸多牙齒問題。篤信中醫之士,均會依照古方所傳,早晚刷牙使用,讓牙齒堅固,牙齦安好。 中醫已經逐漸被認可,此<立戶方·牢牙散>,已經依古制開發成功,牙齒不好的朋友,值得一試,需了解,下方有詳解。 立戶方 百年傳承 本草牙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