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樹又稱“樹上蔬菜”,價格可以達到100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原來都是以大棚栽培為主,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露地栽培方法,一棵香椿樹可以修剪成3米以下的灌木狀,一次性可以采摘幾十個香椿芽,一年可以采摘3~5次,一棵樹可以采收幾十斤。如果經過簡單的加工和貯藏,就可以實現常年食用新鮮香椿的目的,對于改善人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當做一項產業項目來發展。 香椿樹的修剪和其他果樹有著顯著區別,一般在當地第一茬香椿采收后進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第一茬香椿質量最好,也正處于春季蔬菜淡季,價格很高。在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和陜西省的一部分地區,價格十分昂貴,都是外地客商等在地邊收購,根本不愁賣,一般的價格都在15~50元之間,2821年春季,最高賣到了100元的高價。 香椿樹頂芽被抹除以后,頂芽附近的側芽和上部樹干萌發潛伏芽,不同粗度可以萌發的潛伏芽數量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直徑在3厘米以下的幼樹,可以萌發2~5個潛伏芽,直徑3~7厘米的香椿樹或者枝條,可以萌發8~13個潛伏芽。因為頂端優勢被打斷以后,側芽和潛伏芽生長很快,但是長到一定的時候,也就只有上部的1~3個香椿芽可以形成當年粗壯的枝條,成為新的主干,或者成為數個強健的枝條,下部的潛伏芽生長受到抑制,基本上就不生長了,最多也只能形成直徑0.3厘米以下的瘦弱枝條,一般會在冬季自行凍干。 為了促進香椿樹多發芽,形成多個側枝,為來年產量打下基礎,就可以再次采摘最上部的1~2個香椿芽食用,下部的香椿芽就可以繼續生長成為3~5個直徑1~3厘米的健壯枝條,這才是最理想的效果。 如果香椿芽采摘部位過高,也可以在采摘1~2比香椿芽以后,根據樹勢,將香椿樹斷截成30~150厘米高的樹樁,直徑在20厘米以上的香椿樹,可以斷截為200~250厘米高。經過春季修剪,香椿樹可以萌發大量的香椿芽,既可以作為商品出售,也可以選擇一定數量的香椿芽成為側枝培養。一般情況下,同一部位最多留下3~4個側枝,太多反而并不能達到豐產的目的。 對于保留下來的香椿芽,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摘心處理。香椿樹樹勢強健,香椿芽萌發速度快,生長更快,當年就可以長到2~3米高,粗度達到5~7厘米,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摘心處理,第二年就需要進行大量的修剪量。如果進行摘心,就可以快速形成多個側枝,盡早形成更高的產量。 一般情況下,當側芽或者潛伏芽開始抽生枝條以后,采摘枝條上部的10~12厘米幼芽出售或者加工,留下下部5~7個葉片即可。生長勢很強的大樹,可以反復摘心3次左右。 第二年春季采收香椿芽以后,對主干延長枝進行斷截,一般距離下部側枝50~80厘米,第三年的主干延長枝也需要進行斷截,經過3次破壞主干的頂端優勢以后,香椿樹的頂端優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就形成了三層樓的樹形。 側枝也需要逐年進行短截,各個枝組的距離保持在30~50厘米比較合適。 除了進行短截和摘心,也可以配合適當的拉枝處理,效果更好,香椿樹樹勢強健,頂芽萌發能力超強,也會抑制下部枝條的萌發能力。如果將主干拉成45°,頂芽的頂端優勢就會減弱,就可以一次性萌發5~10個側枝。生產上有很多人每年也只能培養出1~2個側枝,就可以用這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除了可以將1~2年生枝條進行改變角度,也可以將當年萌發的新枝進行拉枝處理。可以用布條、尼絨繩、小木棍等,將半木質化的當年新枝從直立狀態變成傾斜狀,就可以緩和樹勢,并促發新枝。做起來很簡單,一般在新枝長到20厘米以上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上面的枝條生長勢減弱,下部的枝條就可以健壯生長,有利于培育足夠的各級側枝。 對于樹齡達到5年以上的大樹,可以根據原來有沒有側枝,側枝著生的部位以及生長情況進行修剪。一般保留2.5米以下的側枝后短截如果莖桿沒有分枝,就可以將主干短截為1~1.5米的高度,可以培養成高產樹形。根據當地一個新農人介紹,他的一棵修剪過的香椿樹第一茬香椿就可以收獲80多個香椿芽,今年賣了200多元,還不算第二茬香椿的價值。 由此可見,一棵好的香椿樹能抵得上一畝糧食的純收入,大部分人都沒有正確的修剪香椿樹,一棵樹也只能賣到幾元錢。 上面介紹的是農村零星香椿樹的修剪方法,一棵香椿樹的占地面積大約25平方米。在商洛市,已經有幾千畝耕地栽培了香椿樹,密度大約2000~3000株/畝,修剪方法大致類似,只不過需要逐年間伐一部分樹木,否則會逐年降低產量和質量。 至于如何簡單加工香椿芽,既可以直接腌制,也可以洗凈以后晾干,然后分成小包放入冰柜的冷凍室或者冷庫,隨時拿出來,都和才才摘下來一樣的鮮綠,可以涼調、炒肉油炸和蒸著吃,一菜多吃,是招待貴客的拿手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