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增
肖相如頻道
今天 “過錢”之說,系指細辛入散劑而言,復方湯劑內每服酌用細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無大礙,反具頓挫病勢之殊功。 治病一定要考慮到病機和藥物的升降開闔,仲景方中姜、辛、味的配伍,提出了哮喘有新、久、虛、實之分。 新喘、實喘責之于肺,有邪為實;久喘、虛喘責之于腎,無邪為虛。 初起多系感寒而發,急則當治其標。 對脈促數而喘者,輕則半夏厚樸湯加減,重則越婢術夏湯增減(麻黃、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術、生姜、大棗、厚樸、細辛、五味子); 胸腹脹滿者,厚樸麻黃湯主之;痰飲較甚,喉間痰鳴如水雞聲者,射干麻黃湯甚佳;寒包火者,適用麻杏甘石湯或白果定喘湯;兼煩躁者,大青龍加重石膏;表寒里飲,咳唾白色泡沫狀痰,小青龍湯最為合拍。 惟以上方劑中,舉凡(干或生)姜、(細)辛、(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藥一定要等重量。 若擔心細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則其效立減,所謂“辛不范例”。 及至哮喘中期,有虛有實,即本虛標實、大小青龍湯及射干麻黃湯均不相宜,后世人參定喘湯、人參麻黃湯皆標本同治之方,不過均偏重在實。 氣虛者,久病喘促之發,已不受季節氣候之影響,但見脈上部浮數,下部兩尺沉細,為上盛下虛,以下虛為主,治療宜大補肺氣、納氣歸腎。 給予全真一氣湯蛻化方:人參30-6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五味子3克,懷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 我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多年哮喘患者。 人參小劑量應用其性上浮,大劑量應用則下沉。半虛半實用人參定喘湯,乃人參與麻黃同用即此意。前人用人參每服達90克之多,我酌情用30-60克亦佳。 《景岳全書》用貞元飲(熟地120克,當歸21克,甘草12克),徐靈胎甚至主張用人參塊。但實癥用此法,要犯虛虛實實之戒。 后期痰如泉涌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黃湯,以溫化痰飲,填補下元。久虛之體,每多中州運化失職,痰涎滋生不已。若不及時采取對應措施,漸至正氣虛甚,則腎水上泛,龍雷之火上亢,終至斃命。 后期肺脾腎俱虛之哮喘,人參、熟地既治其本,亦是上好之化痰藥。 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克研末,頓沖服,劫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炙核桃3-5個,對治療虛喘頗有助益。 病情得以控制后(靜止期),根據祖國醫學理論,先投腎氣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納氣歸根;繼用脾腎同治法,即先后天并重,晨服五味異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腎氣丸,以扶正培本,鞏固療效。 “三分醫藥,七分調養”。適其勞逸,過勞或久臥哮喘亦概莫能外。 一要知宜知避。預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動內飲;鹽哮糖哮之人,要忌食糖、鹽。 二要知過勞皆可傷氣。故須勞逸適度;久哮之人,尤應遠房幃,以顧護本元。 三要節其飲食。以清淡為佳,膏粱厚味足以導致濕熱,皆宜節制之。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腫瘤與肺癌證治》,謝繼增編著,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2009.9。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