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的城市里居住太久了,我們總想找一條時光隧道,回到往昔的歲月,去感受那些已經不復存在的質樸生活…… 文/劉洪喆 生活的壓力,來自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看不見改變的平凡。 2016年2月15日 開平 陰 氣溫9~12℃ 今天是到廣東后最冷的一天,受北方寒流南下影響,氣溫驟降8~10℃。還好,我們是北方人,只要把脫掉的再穿上就OK了。 上午九點,我們又來到離住處不遠的赤坎影視城大酒店,到酒店對面(與去往立園的方向相反)等候第一班開往馬降龍的免費大巴車。(不確定怎么念了吧?) 為什么叫“馬降龍”呢?原來馬降龍村的東面有座山,像匹駿馬,叫馬山。村后有座大山像一條大蜈蚣,叫百足山。百足為龍,村民們希望以馬降龍,保一方興旺發達,故取名叫“馬降龍”。 大巴車開了大約15分鐘左右就到了,不過這只是馬降龍村路口,還需要沿村路步行20多分鐘才能到達村口。 進村必須經過一條河,叫潭江,是珠江的一條重要支流。江面很寬,可以行船。江水是渾濁的,大概和近期剛下過大雨有關。江上并排有兩座橋,一座舊橋,一座新橋,舊橋據說去年被一艘大船撞壞了,當地政府決定不修了,干脆在旁邊建一個新橋,還可以改善旺季進村交通擁堵的問題,不過新橋還沒有徹底完工。
終于進村了……
進村第一眼的感覺是非常整潔,村民住宅整齊劃一,規劃的井井有條。村前有河,村后有山,整個村子掩映在一大片翠綠的竹林當中,宛如世外桃源,是一個適合隱居、修煉的地方。
馬降龍村落群仍保存完好的有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碉樓是永安村東頭的眾人樓——天祿樓。開平碉樓的興建主要是防匪防澇,天祿樓也不例外,而在那社會動亂,土匪出沒的年代,天祿樓曾是村人的“保護神”。
第6層為公共活動空間,第7層為瞭望亭。目前天祿樓不對外開放。
作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開平碉樓并沒有國內一些5A景點熱門,有一部分原因是好多人都不大愛看這些老房子,認為大老遠去旅行,就該看一些新奇古怪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正是這些有著歷史底蘊,凝聚著當地人民習俗及智慧的老房子,老建筑,使得我們的社會風氣、傳統習俗、建筑、文化等智慧結晶得以代代相傳。沒有它們,不去認識它們,我們又如何找到自己的歷史坐標呢? 旅游就是從一個寂寞的地方到一個不寂寞的地方(筏工語) |
|
來自: weikexue_2015 > 《我的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