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魅力可能來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也可能是作為空間,它在時間線上具有的獨特記憶性;又或許,是它能夠在某個瞬間,勾起你記憶中難以忘卻的那份溫暖與舒適。 比利時建筑師David Van Severen與他的妻子——來自瑞典的攝影師Martina Bjorn在布魯塞爾東南部的住宅區購買了一棟建造于19世紀的房子,在這個安靜的、被綠植環繞的空間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這個學院派風格的建筑裝飾成了溫暖又自由的家。 建筑師David Van Severen與攝影師妻子Martina Bjorn,墻上的畫作來自Bas Princen 曾經任職于Stéphane Beel 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的建筑師David Van Severen在2002年與Kersten Geers共同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建筑事務所——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OFFICE獲得了眾多榮譽和獎項,包括比利時建筑獎,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銀獅獎和阿加汗建筑獎等。 建筑師David Van Severen David獲獎建筑設計作品CREMATORIUM ,2014 Martina Bjorn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攝影師,在Bjorn看來,攝影是一種在記錄和敘述之間自由移動的工具。她的作品也是Wallpaper, Milk, The Belgian Times Weekend Edition等雜志的“常客”。 攝影師Martina Bjorn 左右滑動查看:Martina Bjorn攝影作品Flowers and Questions, 2019 建筑師加上攝影師,這一對在建筑結構與視覺呈現上極具專業性的夫婦會怎樣打造他們自己的家呢? 2016年初, 為了給自己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尋找一個更大的生活空間,David與妻子Bjorn開啟了尋覓公寓之旅,在看到一棟有些年頭的獨棟公寓時他們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套“奇怪”的房產:“我們覺得這棟公寓很不真實,因為它有寬大的開放空間,有花園,但卻沒有臥室,后來才了解到,它曾經被用作一個律所的辦公空間。” ![]() 改造前的建筑原貌 追根溯源,這棟建筑是19世紀初,一位富裕的布魯塞爾人在市中心以南的安靜森林地帶建造的富麗堂皇的學院派建筑的遺存(Beaux-Arts style,興盛于19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末的建筑風格,借鑒了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原則,也吸收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的元素,并且使用例如鋼鐵、玻璃等現代材料)。 ![]() 學院派風格建筑的手繪稿 由于比利時寬松的建筑保護法,幾十年來,很多建筑被拆除,有些建筑的內部被強行分割改造成辦公室或公寓。但幸運的是,這棟建筑的內部結構基本被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華麗的灰泥粉飾的線條、大理石壁爐、木質鑲板、用傳統手法打造的,沒有一顆釘子的鍛鐵樓梯扶手和鑲木地板,頂層還擁有巨大的落地窗:從一側望去,是溫斯頓-丘吉爾大道;而另一邊,則是樹木茂密的花園。 ![]() 擁有大落地窗的會客廳一角 Bjorn一眼便看中了這棟擁有花園能夠通往一片小森林的建筑:“我的童年是在被森林和荒野環繞的環境中度過的,所以樹木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并且孩子們也可以在這里盡情的玩耍。”就這樣,David和Bjorn買下了這棟公寓并開始了他們的改造。 ![]() ![]() 這棟19世紀建造的豪宅總共有三層:一層、地下一層以及頂層。一層的空間被門廊分為兩個部分——樓梯以及一個單獨的活動空間;地下一層則包含了三個房間,其中一間可以通向花園;頂層則是帶有巨大落地窗的開放性空間。盡管房屋結構有所局限,但對于David&Bjorn夫婦來說,改造出一個三居室并非難事。'我們喜歡這棟建筑的'慷慨’,盡管其內部是非常傳統的布局,它開放性的空間讓我們在設計思路上變得更加自由。' ![]() 位于頂樓的辦公學習區 由于房子內部結構的老舊,一層的大部分空間需要進行深度裝修。重新換置了大理石瓷磚、添置了脈絡清晰的大理石長凳,原本老舊的入口變得寬敞明亮:門廳的一側被改造成兒童游戲室,另一側是翻修了的主樓梯——一個用精致的穿孔金屬包裹的極具現代感的黑色螺旋樓梯,它可以通向房子的每一層。 ![]() 改造前的門廳長廊,老舊的瓷磚以及發暗的墻漆讓空間顯得不夠明亮 ![]() 改造后的門廳與長廊一角,大理石長凳來自Muller Van Severen 地下一層是英式風格,有浴室、儲藏室和夫婦倆自己的臥室,這是一個溫暖的、有紋理感的極簡主義的避難所,帶有自己的“私人門洞”,通向花園,花園外是一片森林,里面長滿了山毛櫸、橡樹、楓樹和野櫻桃樹。 ![]() 夫婦倆重新打造的工業風與英式相結合的浴室 ![]() David 與 Bjorn的臥室,有來自Van Den Weghe的大理石厚板裝飾物以及Richard Venlet for Maniera的椅子燈 頂層擁有讓陽光灑進室內的巨大落地窗,因此David和Bjorn決定保留建筑本身的體量,只在必要的地方進行翻修,將四個寬敞的房間被合并成一個大型的開放式生活區,可以烹飪、用餐和休息。在這一層,除去全新的鋼制廚房外,其余的空間都是通過軟裝完成改造。 ![]() 極具現代感的黑色螺旋樓梯(左下側)與頂層的開放性生活區 ![]() ![]() 因為想要保持房子本身略帶莊嚴的質感,David和Bjorn討論后一致認為不能添加太多的家具,家具的組合&搭配采用了大牌與經典設計相結合。在餐廳家具的搭配中,夫婦倆采用了長桌搭配不同品牌&系列的椅子,讓其不失完整性的前提下變得豐富而有趣。 ![]() 餐廳一角,有來自不同品牌和系列的椅子、Koenraad de DobbeleerBjorn自己的作品 Bjorn選擇了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以及不同造型的椅子來搭配Kersten Geers and David Van Severen for Maniera的長桌,有Arne Jacobsen’s Series 7系列的餐椅、Philippe Starck操刀設計的Hudson chair、Charles and Ray Eames設計的Moulded Plywood Lounge chair、Muller Van Severen設計的Alu chair以及Maarten Van Severen設計的03 chairs。 ![]() ![]() 從左到右依次為: Arne Jacobsen’s Series 7系列的餐椅 Hudson椅子by Philippe Starck ![]() ![]() 從左到右依次為: Moulded Plywood Lounge chair by Charles and Ray Eames Alu chair by Muller Van Severen 在頂樓的客廳,還有一件充滿意義的個人作品——David的父親Maarten親手制作的低矮皮椅(Maarten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師,曾與受人尊敬的荷蘭建筑師Rem Koolhaas有過密切合作)。 ![]() 頂層客廳與Maarten制作的低矮皮椅 除去家具,夫婦倆還收藏了一些藝術品,例如比利時藝術家Maen Florin為夫婦倆兒子“定制”的生日禮物——抽象泥塑、關注建筑物的Bas Princen的作品、Koenraad de Dobbeleer的攝影作品以及David自己創作的小型雕塑和Bjorn自己的攝影作品。 ![]() 辦公學習區一角,有David與Bjorn共同收集的畫冊、Achille和Pier Giacomo Castiglioni于1962年設計的Taccia臺燈、David自己設計制作的灰色小雕塑以及兩人共同收藏的畫作 ![]() ![]() 從左至右依次為: 比利時藝術家Maen Florin的雕塑作品 Koenraad de Dobbeleer作品Tête ![]() Bas Princen作品 傳統的房屋布局、現代感的金屬樓梯&鋼制廚房以及多變的家具與藝術品收藏......這座三層房屋中的審美雖不統一,但卻很平衡。究竟是什么樣的生活體驗帶給了David&Bjorn夫婦這樣的靈感? ![]() ![]() David和Bjorn在布魯塞爾共同生活了十年,在此期間,他們見證了布魯塞爾從一個小城(相比倫敦、巴黎等大型歐洲城市)演變為歐洲最活躍的文化中心之一。讓夫婦倆得以將多種元素融合為一體來改造這棟房屋的靈感其實源于布魯塞爾發展史中的“折衷主義”。 幾個世紀以來,布魯塞爾被人們熟知為“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包括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以及法國和德國的部分地區),在不同時期被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所統治。 語言系統的差異讓連貫的審美認同無法在布魯塞爾立足立足。二戰后,布魯塞爾作為國際管理組織的樞紐,刺激了另一波建筑熱潮,但在這一過程中,新建筑的建造往往以犧牲歷史建筑為代價,因此加劇了歷史建筑的被拆毀和被遺棄。就這樣,在不斷的損毀&遺棄和吸收&創新的循環中,老建筑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創意者來改造(例如位于市中心的由啤酒廠改造的Wiels藝術空間),這座城市的審美在不斷的“折中”下變得多元起來。 ![]() 位于布魯塞爾的前身是Wielemans啤酒廠改造的Wiels藝術空間 ![]() 改造過后的Wiels藝術空間的內部 ![]() 吸收了布魯塞爾“折衷主義”的審美,這套位于布魯塞爾南部的公寓改造是David和Bjorn夫婦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聯手:David專注于結構,Bjorn專注于細節。他們用現代&當代的家具作品和藝術品與建筑空間巧妙融合,將這棟19世紀的學院派豪宅打造成了舒適又自由的多元審美的獨特存在。“每日清晨,在陽光下,我們在自己打造的老宅中享用早餐,新的一天難道還會以比這更好的方式展開嗎?” ![]() 客廳一角,躺椅來自Richard Venlet for Maniera,邊幾來自Piovenefabifor Maniera,咖啡桌來自Mathieu Mate?got,落地燈來自Christo Nogues [ 今日推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