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瓷器在燒窯前,可能就有次品瑕疵,為什么呢?因為做好的坯胎陰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塌陷,粘接,有的時候,在上釉濕胎時,使其變形。但窯工們仍然裝窯入燒,為什么呢?因為一個窯裝滿瓷器可以省柴,所以,大件里面放小件,匣缽壘很高,再說,次品燒出來,雖是歪瓜裂棗也可以換幾個錢。還有一個原因,窯工是打工的,一窯裝多少,窯主心里有數,如果出窯數量不夠,窯主會懷疑,窯工是不是把好的瓷器拿走了,與其這樣,不如裝滿,各自無猜。 要深度,不要寬度 那些夸夸其談的人,往往都是淺嘗輒止,對任何東西都知道,但不深入;猶如一杯水,放在杯中有一定的深度,也有無窮的用處,但潑灑在瓷磚上就是泛泛一片,覆水難收,只能抹去或蒸發。什么都懂,似乎非常精明靈光,但也只能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沒有自己見解與深入,是很難了解事物的深層內涵,我們為什么要涉獵那么寬泛?因為我們很在乎周圍人的看法,我們怕寂寞,怕被周圍人忽視,我們的好奇心只停留在搏眾人一笑,我們沒有出自內心的喜歡,所以我們認識的世界是眼花繚亂,我們以談論別人而顯示自己的淵博,以道聽途說來顯示自己的深刻,到頭來,有深度的人長成高山,被你忽略的人成為新聞頭條,而你依然在那里津津樂道。 下面上傳網友手中的吉州窯虎皮斑標本,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此感謝! 宋元瓷器 ∣普及高古瓷器知識,提供鈞窯、耀州、定窯、磁州、吉州、建窯、湖田、龍泉等窯資料。 讓更多的人掌握高古瓷真偽辨別,讓更多的后生超過我們,文化才可以繼承與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