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嘉有一段時間沒有寫文章了,今天上線看到有不少朋友關注我了,還是挺開心的,謝謝大家的支持,老嘉也將用文章記錄自己的所識所思,跟大家講自己知道的東西,這樣也不枉費大家支持一場。 今天呢老嘉就講講宋朝名將,狄青。有人可能會問了,狄青是誰,從沒聽說過啊?按照老嘉來看,狄青是宋朝最富盛名的戰將之一,要說起他的功績,那是說三天兩夜都說不完,其中最出名的主要是他大破西夏,夜襲昆侖關,平儂智高之亂等。 ![]() 狄青的生平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但是他的死卻是讓人惋惜:他最后是被昏君貶出京城,抑郁而亡。關于他的死,暫且不談,老嘉先講講狄青的發家史。 狄青出身貧苦,根據史料記載,他家中只有一個哥哥叫狄素,其他家人并未出現在資料中,因此老嘉也不知狄青是否還有其他家人,大家暫且認為他與哥哥相依為命吧。在狄青年小的時候,他和伙伴去當兵,恰巧碰到了新科狀元被人群簇擁著,他們只得被擠在路旁,羨慕地看著這個場面。有小伙伴不禁感慨道:“人家做了狀元,而我們才開始當兵,富貴與貧窮竟然如此大的差別”,狄青卻說了:"將來誰高誰低還不一定呢,這要看誰有本領。" 周圍的人聽到狄青如此說法,就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但是這些人卻不曾想到,這位新科狀元日后竟然真的成了狄青的手下,命運竟是這般弄人。所以說,在地位低下的時候就不要議論比你強的人,只有當你比人家更強大,你去評論人家才不會遭到嘲笑。 言歸正傳,狄青從伍之后就受到了命運的垂青,因為他身強體壯,又擅長騎射,于是就被選入皇帝的御騎軍,而后因為西夏常常入侵邊境,他又被提升為下級軍官,派到陜西那邊去守邊。 狄青面具 據說,狄青當時是在名將種世衡帳下效力,而后因為狄青勇猛善戰,受到賞識,被傳授兵法,這無異于如虎添翼,狄青也從打仗的猛士過渡為領軍的將軍。后來,狄青又與文人交好,被引薦給當時的元帥,韓琦,范仲淹兩人,而這兩個人與狄青交往過后,也很看重這個后生,范仲淹還曾送他一部《左氏春秋》,讓他熟讀歷史,精通兵法。 當時西夏與宋交戰,往往是宋軍受挫,但是狄青上戰場后,這種局勢就變了,狄青作戰時常常披頭散發,帶著一副銅面具,而且武力高強,往往能憑借一己之力,給敵軍帶來壓力。狄青在邊疆作戰十余年,官職不斷上升,西夏議和之后,他被召回京師任命為樞密副使,手握大權。 樞密副使是什么職位或許大家不知道,據老嘉所知,宋朝軍政是分開的,政事歸宰相管,稱為東符,軍隊的調動則是歸樞密使管,稱為西符。所以樞密副使權力是非常大的,跟宰相參知政事等同屬于執政大臣。 不過在宋朝,重文輕武已經深入人心,文臣們當然不愿意跟狄青位屬一列,于是就多人上奏要求皇帝撤銷任命,恰巧這時候廣南發生叛亂,皇帝就堅持己見,甚至還將狄青提升為樞密使,手掌軍權,位極人臣。 但是好景不長,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有次得了場重病,這本是跟狄青毫無關系的一件事卻將他推入絕境。 當時狄青受到民眾支持,民心所向,每次打勝仗凱旋后都受到民眾的圍觀,而這時候皇帝又生了大病,危在旦夕,于是不少文臣就擔心狄青會不會篡位,議論漸起,議論過后便是謠言四起:有人說狄青家的狗子長出了角,有人說狄青家里半夜光華大振,有人說夜里彗星恒天…… 不久過后,宋仁宗病情好轉,文臣們又提出罷免狄青的建議,這些文臣里甚至有歐陽修,韓琦等人,可見當時文臣們對狄青是多么的忌憚,甚至讓這些有學之士都看不清局勢。而宋仁宗一開始是拒絕的,他還說狄青是忠臣,不可能造反,但最終被大臣文彥博一句”太祖焉非周世宗忠臣“給說服了,他最終下令,封狄青為使相,明升暗貶,將狄青調離京城,而狄青也因為郁郁寡歡,最終長眠于地下,時年50歲,只能在歷史下留下一筆。 在老嘉看來,狄青就像”匹夫無罪,懷玉其罪“,明明是一顆忠貞愛國之心,卻因為功勞過大,以至于讓大臣忌憚,讓皇帝忌憚,最終郁郁寡歡,不得不說造化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