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屬于和解方劑中的和解少陽一類,所謂的和解少陽從狹窄意義來解釋就是和解肝、脾、胃和膽,因此臨床上和肝、脾、胃、膽臟腑病變有關的疾病都可以酌情考慮用小柴胡湯進行加減治療。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柴胡湯摘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p> 這段話的解釋就是首先點明了太陽病發病的病因為感受風寒之邪,經過了五六日之后,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癥,說明太陽表證已經沒有了,風寒之邪進入了少陽。少陽位于太陽和陽明之間,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因此被稱為半表半里。少陽受邪,樞機不利,正邪分爭于半表半里之間,若正勝則熱勢外達,故發熱;邪勝則熱郁不發,故惡寒。正邪交爭,消長變化,互有勝負,因而表現為寒去熱來,寒熱交錯,休作有時,故稱為往來寒熱。 往來寒熱是少陽病的主要熱型,也是少陽病的主癥之一,它既不同于太陽病發熱惡寒同時并見,也不同于陽明病發熱,不惡寒,反惡熱,更與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發有定時有別,此種熱型為少陽病獨有。足少陽之脈,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邪犯少陽,經氣不利,故見胸脅苦滿;肝膽氣郁,疏泄失職,故神情默默而寡言少語;膽熱內郁,影響脾胃,脾失健運則不欲飲食;膽火內郁,上擾心神則心煩;膽熱犯胃,胃失和降則喜嘔。以上諸癥,再加上口苦、咽干、目眩,稱為小柴胡湯證的“八大主癥”,治療當和解少陽,暢達氣機,使邪去病解。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半夏,生姜, 人參,炙甘草,大棗 【組方分析】:柴胡氣質輕清,味苦微寒,疏解少陽郁滯,使少陽氣郁得達;黃芩苦寒,氣味較重,清泄少陽邪熱,使少陽火郁得清。兩者合用,外透內泄,疏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調和胃氣,降逆止嘔;人參、炙甘草、大棗益氣和中,扶正祛邪,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方中既有柴胡,黃芩苦寒清降,又有生姜,半夏辛開散邪,復有人參,大棗,炙甘草甘補調中。藥共七味,相輔相成,寒溫并用,升降協調,攻補兼施,有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之作用,故小柴胡湯被稱為和解之良方。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一癥一方,每日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