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外科醫鏡》

     wlqcc 2021-05-14
    • 作者:高思敬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裘序

    • 醫之道下儕于藝,上通乎儒,與天地權生息之機,為國家培治與之本,責甚重焉,事甚難焉。內科然,外科亦何獨不然。余先嚴以儒理究心方脈,頗行世。粵孽既清后,命余旁通醫術,謂可全己全人。爾時云程思渴,喜習科舉文,未遑讀刀圭書,遂不果。迄今年近甲錄,席帽依然,二十年來,走俗抗塵,毫無寸進,惟是間覽方書,學范文正公之存心,不取值,不夸功,求診者亦絡繹戶外。至談醫則不敢知,誠重之也,誠難之也。張君貞庵,世業儒,上承祖硯,積學能文,行醫非其志,緣母氏患臀疽外癥,遂習外科,雖未必擅湔腸刮骨之能,著理腦解顱之效,而五行明理,六氣辨淫,膏丹精潔,應手即瘥。董仙之名頗 ,有時采摭前賢之精義,考驗心得之元微,自成一家言,以儒為醫,析理若鏡,名曰《外科醫鏡》。謂鏡吾之得失焉可,即謂鏡人之死生焉亦無不可。夫秘術不宣者,庸醫之窄量也;著書行世者,良醫之苦心也。張君玉字親編,金針暗度,雖僅寸鱗片爪,而回春妙手,已見一斑。余縱不習見張君之醫,明鏡不疲屢照,而即此為母學醫孝也,以醫濟世仁也。仁孝性成,其視余之重拂親心。老大而仍不知醫者,相去何如耶。書既成,將付剞劂,問序于余。夫余之于是科,固東坡所云扣 捫燭者也。烏乎序!然張君既抱道而隱于醫,對癥檢方,高懸醫鏡,倪日廣其所傳,以作救世慈航,行見消疹氣之流行,躋斯民于仁壽,必有不僅以醫名世者,是編特其嚆矢焉耳。余之敏,樂援筆而為之序。

    • 時光緒癸未季秋下浣歲進士候選訓導侍生裘光照日林氏題贈

    • 自序

    • 子不幸幼失怙,承大父訓,習舉業,思以儒自見。歲戊午秋,慈親患臀疽,診之諸方家,悉急外治,于本原上并不究心,綿延幾一歲,不能效。母氏頗憤甚,顧謂予曰∶若輩誤我,兒其干此事,無使患是者受母苦。余思醫不任醫,猶誤人于此,則儒不任儒。其誤天下,當如何耶?遂危儒術,從母命,日萃《靈》、《素》內典,下逮百家諸書。凡外形者必洞其內蘊,于虛實陰陽母少昧。后散施其技于人,人往往得少治。余故檢經驗數過者,無論古所有,今所創,悉裒成一帙,簽之曰醫鏡,蓋實欲自鏡其得失焉。予客春患咯血瀕危,奉母氏祝天發愿公是書,遂霍然愈。余意病適當愈耳,不則必母氏誠感也,豈天竟欲使予以此術見邪。余于是書固不吝,特恐余之誤人不自知者,轉使人復誤人也,則與向之業儒不任儒,卒以誤天下也何異。余是以躊躇至今也。適宋君子云見之,力勸余成母志。今因自署其顛末,竊又愿世之不余誤者,并能匡余所誤焉,幸甚。

    • 時光緒癸未仲秋清河貞庵氏書于剡山麓之鶴年堂

    • 癰疽提綱

    • 《內經》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蓋心主血而行氣,氣血凝滯而發毒,治宜先辨陰陽。若腫 痛甚,煩渴飲冷,發熱便閉,脈洪數而實者為陽證。雖嚴冬必用清涼,以解熱毒。若不腫不痛,脈細惡寒,嘔吐不食,泄瀉盜汗,四肢厥冷,是為陰證。雖盛夏必用辛熱,以助陽氣。若微腫微痛,似潰不潰,時出清膿者,為半陰半陽之證,亦用辛熱以補胃氣,此治法之大要也。又有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假者反之,雖違其時,必從其證。若執常法,無不誤矣。(癰疽二毒,陰陽各殊。紅癰乃陽實之證,氣血熱而毒滯。白疽乃陰虛之證,氣血寒而毒凝。斯二證判若霄壤,治法一誤不啻冰炭之相投。予歷閱方書,多以癰疽并治,蒙混之極,貽害無窮,業是科者可不審諸。今將癰疽類,方臚列于下。)

    • 癰疽真假例論

    • (前篇言陰陽者,有表里虛實寒熱之變。雖病情已見其梗概,而陰陽之中又有真證假證之辨焉。真者,陽也,皆火毒也,而或有似陰之象。假者,陰也,皆寒疽也,而或有似陽之象。因遇此易疑,故再悉其蘊于下。)

    • 瘡口高突,作疼止有一點,黃頭露形者,此真象也。

    • 瘡口作癢,既而變痛,(今世俗傳說癢變痛謂陰證變陽者,非也。)旁出無數小頭,大勢平陂,而無高突之狀,止現圓圓一線之紅影,或脈來急數者,此假象也。(凡患虛甚者脈多數,此當以表里虛實辨陰陽,不可因其脈數誤認熱證。數與速同)

    • 膿出紅黃而作痛者,真象也。

    • 膿出不多,形色紫黑;或瘡口作黯淡之狀,不痛不癢者,此假象也。

    • 瘡將收口,云蒸霧起,肉擁皮皺,雖或有膿,而黃紅中有膿,旁無膿者,此真象也。

    • 坎陷色滯,膿少血多,兩旁皮膚全無潤澤之氣,或外邊皮肉生滿,而中央仍復作疼,或中不滿而作癢,旁反痛者,皆假象也。

    • 附方

    • 降癰活命飲(新方) 治一切癰毒。(發背及無名等證,初起即消,已成即潰,百發百中,此余新定首方也。)

    • 金銀花(一兩) 當歸(五錢) 生黃 (三錢) 甘草(二錢生) 乳香(二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白芷(一錢) 防風(七分) 山甲(三片炒) 黃明膠(五錢即牛皮膠用蛤粉拌炒成珠此味較古之蠟礬丸更勝)

    • 酒水各半煎服。

    • 托里散(新方) 治同前證。(已成未潰者服之不傳惡證)

    • 人參(三錢) 生黃 (五錢) 當歸(三錢) 甘草(二錢生) 制乳香(一錢) 制沒藥(一錢)穿山甲(三片炒) 牛皮膠(五錢,黃明者佳,用牡蠣粉炒成珠。)

    • 酒水煎服。

    • 托里散(新方) 治同前證。

    • 金銀花(一兩) 人參(五錢) 生黃 (五錢) 黃明膠(五錢,炒成珠,濁臭者勿用。) 甘草(三錢生)山甲(三片炒) 當歸(三錢)

    • 酒水煎服。

    • 托里十宣散(新方) 治同前證。(外因風寒感冒,內因氣血虛損,隨至難消難膿難潰者,并效。)

    • 人參(三錢) 生黃 (五錢) 當歸(三錢) 官桂(五分) 川芎(八分) 防風(一錢) 白芷(一錢)山甲(三片炒) 黃明膠(五錢,炒珠) 甘草(二錢,生)

    • 酒水煎服。

    • 轉陽化毒湯(新方) 治前證已潰。(誤服涼劑,傳變陰證者。)

    • 人參(五錢) 黃 (五錢生) 遠志(三錢) 金銀花(一兩) 生甘草(三錢) 肉桂(一錢,寒甚倍用。) 黃明膠(五錢,炒成珠)

    • 水煎服。(一孔連茹,妻年及四旬背患一毒膿出反疼,醫者不解,涼劑罔效,再加大黃下之,變證蜂起。延予診視,瘡色灰陷,泄瀉不止。予曰∶潰后臟腑已虧,復為誤下所傷耳。遂以前方倍用肉桂與服一劑而痛止,十劑諸證悉愈。陳良甫曰∶潰后一毫涼毒不可吃。朱丹溪又曰∶補托元氣為主。此古法昭然,若輩竟置之不論,視人命如草菅,可慨也!)

    • 補正理癰湯(新方) 治同前證。(氣血虧損,膿水淋漓久而不愈者,婦人血脈虛弱尤屬相宜)

    • 人參(三錢) 當歸(三錢) 炒白術(三錢,膿多不斂,改用山藥) 茯苓(二錢) 甘草(二錢生)黃(五錢,鹽水拌炒。) 肉桂(一錢) 川芎(八分) 熟地(五錢) 牛皮膠(五錢,炒珠)

    • 姜引水煎服。(愈后立誓,戒食牛肉切切!)

    • 陽和湯(許真君) 治一切陰疽。(發背對口流注,痰核瘰 失榮,乳巖橫 附骨石疽等證此第一神方也)

    • 懷熟地(一兩)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 生甘草(一錢,本方無此味俗加之) 上 桂(一錢)炮姜(五分) 凈麻黃(五分)

    • 酒水各半煎,去滓用鹿角膠化溶,和 桂沖服。或隨量再飲酒數杯,謹戒房事,服至病愈為止。無論冬夏皆宜,不可妄行增減。若體虛極者,肉桂、炮姜可加一二倍用,或加附子更妙。按瘍科別錄所載陰疽諸方,皆不及此。

    • 存心濟世者宜寶之。

    • 陽和救急湯(新方) 治前證發背。(已潰賦稟虛弱,或誤服涼劑,傳變倒陷不化膿腐垂危等證)

    • 大熟地(一兩)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 上 桂(二錢) 附子(一二錢) 炮姜(一二錢)人參(三五錢) 當歸(三錢便溏改用冬術)

    • 水煎服。如大便溏泄者,加北五味。(二十粒)

    • 十補保真湯(新方) 治同前證。(膿血大潰,精神耗損,或年邁素稟虛弱,或涼藥克伐太甚,瘡形癟慘陰寒至極等證。癟葉匹蔑切音瞥肉枯貌)

    • 大熟地(一兩) 山藥(三錢) 枸杞(三錢) 山萸肉(三錢)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人參(三五錢)當歸(三錢,便溏者總之,或改用冬術亦可。) 桂(一二錢) 附子(二三錢)

    • 水煎服。如便泄甚者。加補骨脂。(三錢酒炒)

    • 固本異功煎(新方) 治同前證。(潰爛不堪,氣血虧損,或因涼藥克伐,嘔吐泄瀉,形狀野狼狽危極等證,此參天救本之功有難以盡述者也。)

    • 大熟地(五錢) 白術(三錢) 山藥(三錢) 人參(三錢) 生黃 (三錢) 枸杞(三錢)萸肉(三錢) 補骨脂(二錢) 棗仁(二錢炒) 甘草(二錢生) 上 桂(二錢) 淡附子(一錢) 或加炮姜(一錢)

    • 水煎服。

    • 陽和二陳湯 治濕痰流注。(耳后陰疽、骨槽風、乳疽等證,少腹緩疽尤驗)

    • 半夏(三錢九制佳) 廣橘紅(三分) 白芥子(二錢骨槽風改用僵蠶)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生)上桂(一錢) 炮姜(五分) 凈麻黃(三分)

    • 水煎服。(取陽和丸以配二陳湯故名之)

    • 陽和化堅湯(新方) 治骨槽風證。

    • 鹿角膠(五錢) 炒僵蠶(二錢搜風) 白芥子(二錢) 甘草(一錢生) 上 桂(一錢) 炮姜(五分)麻黃(三分)

    • 酒水煎服。

    • 陽和救絕湯(新方) 治同前證。(誤服涼劑致肌肉堅凝腐臭者)

    •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茯苓(三錢) 制半夏(三錢) 廣橘紅(三分) 僵蠶(二錢炒) 甘草(一錢生) 上 桂(一錢) 炮姜(五分) 凈麻黃(三分)

    • 水煎服。

    • 茄蒂飲 治對口癰毒。

    • 鮮茄蒂(七個白種更佳) 鮮何首烏(一兩) 水煎服,二三劑,未成即消,已破能拔膿生肌收口。雖患盤八九寸大者亦效。

    • 托里化毒散(新方) 治同前證鮮何首烏(一兩) 當歸(三錢) 甘草(二錢生) 沒藥(一錢) 乳香(一錢) 茄蒂(七個干者倍用)人參(三錢) 黃 (五錢生)

    • 水煎服。

    • 敷藥方 治同前證。

    • 活鯽魚(一尾去腹雜與鱗) 百齒霜(三錢即婦人篦下發垢) 或加獨核肥皂(一個去核弦筋無則用雄豬眼梢肉亦可) 共搗爛,濃敷患處。不論初起已潰,留一孔出氣,一二日即愈。

    • 七圣湯(新方) 治對口陰疽。(俗云落頭疽也)

    • 人參(五錢) 黃 (五錢生) 當歸(三錢) 何首烏(一兩) 白芥子(二錢) 上 桂(一錢)

    • 鹿角膠(五錢)

    • 水煎服。

    • 扶危固本湯(新方) 治同前證。(爛延纏頸歷久不愈者)

    • 大熟地(五錢) 何首烏(五錢) 當歸(三錢便溏改用山藥或冬術亦可) 人參(三錢) 黃 (三錢生)枸杞(三錢) 山萸肉(三錢)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 生甘草(二錢) 上 桂(二錢) 淡附子(二錢) 炮姜(一錢)

    • 水煎服。

    • 化毒漏蘆飲(新方) 治喉外生癰。(與喉內癰同治)

    • 漏蘆(二錢) 連翹(二錢) 元參(二錢) 牛蒡子(二錢) 大黃(隨證酌用) 生甘草(八分)犀角(一錢此味不可用升麻代之) 黃芩(一錢) 藍葉(或青黛亦可)

    • 水煎服。如腫熱甚,加芒硝。

    • 消 救目湯(王普三) 治眼生 翳。

    • 石蟹(錢半生研末) 連翹(錢半) 羚羊角(一錢) 草決明(一錢) 白蒺藜(一錢) 防己(一錢)茺蔚子(一錢) 龍膽草(五分酒炒) 木賊草(五分) 甘菊花(八分) 水煎服。無論 肉及紅筋白膜云翳等眼證,驗試如神,百發百中之秘方也。(惟體虛者忌服)

    • 碧云散 治同前證。

    • 鵝不食草(二錢即石胡荽) 青黛(一錢) 川芎(一錢)

    • 共為細末。令患者先含溫水一口,將藥少許搐入鼻中,(或新白布泡水蘸藥入鼻中亦可)以淚出為度,數次即愈。

    • 滋陰養目湯 治陰虛目痛。

    • 大熟地(五錢) 山萸肉(五錢) 葳蕤(五錢即玉竹) 枸杞子(三錢) 甘菊花(三錢) 當歸(三錢)白芍(三錢) 柴胡(五分) 車前子(二錢) 白芥子(二錢)

    • 水煎服。

    • 經驗方 治鼻淵腦漏。(是證也,鼻流濁涕不止,名鼻曰淵。乃風熱爍腦而液下滲,此腎虛之證也。經曰腦滲為涕,又曰膽移熱于腦。《原病式》曰∶如以火爍金,熱極則化為水。然究其原,必腎陰虛而不能納氣歸元,故火無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氣不得下降,并于孔竅轉為濁涕,津液為之逆流矣。治當以此方主之。)

    • 刀豆子(一名挾劍豆味甘平無毒) 存性為末,用酒(白湯亦可)調服三錢。甚者不過三服即愈。(此方取其納氣歸元而漏自止也)

    • 參茸地黃湯(新方) 治前證久漏。

    • 懷熟地(一兩) 山萸肉(四錢) 山藥(四錢) 白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澤瀉(三錢) 人參(二錢) 鹿茸(二錢或用鹿角膠亦可)

    • 水煎服。

    • 化疔漏蘆湯(新方) 治鼻內生疔。

    • 漏蘆(錢半) 白蘞(一錢) 黃芩(一錢) 連翹(一錢) 犀角(一錢) 赤芍(一錢) 桔梗(一錢)甘草(八分生)

    • 水煎服。

    • 救唇湯 治反唇疔毒。

    • 紫花地丁(一兩) 金銀花(一兩) 白果(二十個去殼) 桔梗(二錢) 甘草(二錢生) 知母(一錢)

    • 水煎服。(此方并治頭面口角疔,不論已潰未潰皆效。)

    • 化疔救唇湯(新方) 治同前證。

    • 金銀花(五錢) 鮮生地(三錢) 白果(十個去殼) 桔梗(二錢) 當歸(二錢) 赤芍(一錢) 犀角(一錢) 生甘草(一錢)

    • 水煎服。(《心法》曰∶凡疔生唇上,即看腿彎委中穴有紫筋起者,急用銀針刺出血,亦愈。因并錄以備參用。)

    • 玉女煎 治實火牙痛。

    • 石膏(五錢) 知母(二錢) 元參(二錢) 生地(三錢) 麥冬(三錢)

    • 水煎服。

    • 清胃飲(新方) 治同前證。

    • 元參(三錢) 生地(五錢) 麥冬(三錢) 骨碎補(一錢)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丹皮(二錢) 天花粉(八分)

    • 水煎服。

    • 滋陰地黃湯 治虛火牙痛。

    • 大熟地(一兩) 毛姜(四錢即骨碎補) 山藥(四錢) 茯苓(三錢) 牡丹皮(三錢) 澤瀉(三錢)

    • 麥冬(三錢) 北五味(一錢) 肉桂(隨宜加用)

    • 水煎服。

    • 救舌湯 治舌上生癰。

    • 鮮生地(四錢) 赤芍(錢半) 牡丹皮(一錢) 犀角(一錢) 連翹(一錢) 麥冬(一錢) 黑山梔(一錢) 木通(一錢) 川連(六分) 甘草(八分,生)

    • 水煎服,消。大便閉實加大黃。

    • 涼血四神煎(新方) 治舌上出血。

    • 槐花(三錢) 生地(四錢) 丹皮(二錢) 茯苓(二錢)

    • 水煎服。(此方并治重舌甚效)

    • 解毒地黃湯(新方) 治上 懸癰。

    • 鮮生地(四錢功專散血與干地黃從治稍別) 赤芍(錢半) 丹皮(一錢) 犀角(一錢) 黃芩(一錢)黃柏(一錢) 梔子(一錢) 川連(六分) 甘草(八分生)

    • 水煎服。

    • 荊芥敗毒散(任HT 波) 治時毒喉痛。(斑疹腮腫藥治風痰咳嗽,頭痛發熱等證。)

    • 荊芥(錢半) 防風(錢半) 桔梗(錢半) 赤芍(錢半) 牛蒡子(二錢) 金銀花(二錢) 浙貝母(二錢) 連翹(二錢) 薄荷(一錢) 生甘草(八分) 青果(一個)

    • 水煎服。如病勢甚者,加羚羊角(錢半),萬年青(一葉),腮腫加馬屁勃(一錢),咳嗽加杏仁(三錢),痰多加橘紅。(一錢)。

    • 涼膈散(任HT 波) 治前證內陷。(三焦受邪者)

    • 大黃(五錢,錦文佳) 芒硝(三錢) 連翹(三錢) 梔子(二錢) 薄荷(一錢) 川連(六分) 甘草(八分,生)

    • 水煎服。如火甚者,加羚羊角或犀角,隨宜用之。

    • 犀角消毒飲(任HT 波) 治同前證。(喉痛丹疹并項腫如蝦蟆瘟者)

    • 牛蒡子(二錢) 金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 梔子(二錢) 荊芥(錢半) 赤芍(錢半) 僵蠶(錢半) 生甘草(八分) 犀角(一錢) 柴胡(一錢) 萬年青(一葉)

    • 水煎服。如大便閉結,加生大黃(四錢)利之。

    • 普濟消毒飲(任HT 波) 治同前證。(并二便閉結,若通利而病勢重者亦宜之)

    • 羚羊角(三錢) 知母(三錢) 連翹(三錢) 生大黃(三錢) 牛蒡子(二錢) 僵蠶(二錢) 薄荷(錢半) 川連(六分)馬屁勃(八分) 生甘草(八分)

    • 水煎服。如病勢甚者,即加犀角(錢半)、大黃(倍用),或加金汁更妙。(凡時毒愈后,再宜養陰調理,兼清涼解毒為主,大忌油面辛辣及一切發物。調理方見下。)

    • 調理方(任HT 波)

    • 小生地(四錢) 地骨皮(三錢) 元參(三錢) 生甘草(八分) 白芍(二錢) 麥冬(二錢去心)丹皮(二錢) 忍冬藤(五錢)

    • 水煎服。

    • 增補消毒飲 治同前證。

    • 牛蒡子(二錢) 金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 元參(二錢) 荊芥(錢半) 僵蠶(錢半) 桔梗(錢半)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一錢) 馬屁勃(八分) 生甘草(八分)

    • 水煎服。如病甚便秘者,去桔梗加生軍(三錢,即大黃。)

    • 又神方(任HT 波) 治同前證。

    • 荊芥(錢半) 薄荷(錢半) 連翹(二錢) 蟬退(一錢) 人中黃(三錢) 西湖柳(一兩) 忍冬藤(一兩) 萬年青(一葉)

    • 水煎服。一二劑后,如病勢不退,即加犀角(一錢),生大黃(三錢),下之自愈,妙不盡述。(小兒分兩酌量減用)

    • 鎮陰地黃湯(章虛谷) 治陰火喉痹。

    • 大熟地(一兩) 山萸肉(四錢) 山藥(四錢)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澤瀉(三錢) 淡附子(一錢) 上 桂(一錢) 淮牛膝(三錢) 牡蠣(三錢 )

    • 水煎冷服。(一儒者,年甫卅齡,病陰虛喉痛。諸醫皆用辛涼之藥,不效比。予診之,其脈沉細而數大,便日行二三次。予曰∶此相火上勝,兩足必冷。察之果然,遂以前湯服之一劑,知十劑已。倘不治其本,而妄事從標,清理其有不喪生者,幾希矣。)

    • 引火湯(雷真君) 治同前證。

    • 懷熟地(三兩) 山萸肉(一兩) 麥冬(五錢去心) 北五味(二錢) 上 桂(二錢或嫌味辣改用附子亦可) 淮牛膝(三錢) 車前子(三錢)

    • 水煎冷服。(倘證純系虛寒而無假陽之候不必冷服恐促亡陽也)

    • 抑火湯(新方) 治同前證。

    • 熟地(一兩) 山萸肉(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二錢) 山藥(五錢) 茯苓(五錢) 紫石英(三錢) 上 桂(一錢)

    • 水煎服。

    • 調理方(即三陸同補湯 陳遠公) 治同前證。

    • 熟地(一兩) 山萸肉(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二錢) 薏仁(五錢) 上 桂(二錢) 人參(一錢) 白芥子(三錢) 茯苓(五錢) 白術(五錢)

    • 水煎服。

    • 增補引火湯 治同前證。

    • 懷熟地(三兩) 巴戟天(一兩引火) 麥冬(一兩) 五味子(二錢) 茯苓(五錢)

    • 水煎服。

    • 清露飲 治陰虛咽瘡。(鄭樞扶曰∶咽瘡一證,乃真陰虧竭,相火無制上客咽喉,遂致喉痹咽瘡痰壅煩,躁聲啞諸證作矣。俗曰∶火燒灶門是也。斯時若以六味補水,則真水不能驟生,以生脈保肺而久炎之肺,又非參麥能療,以八味降火而喉中關陜難受,桂附之性以滋腎丸互治水火,而水火不能既濟,惟急用此方治之,使水火各司乃職得以浚其源,而安其流能導龍歸海,使五行各有相生之象,然后再按前方施治,自能獲效。患者亟宜早圖,遲則病入膏肓,雖盧、扁亦莫如之何矣。)

    • 熟地(二錢) 生地(一錢) 天冬(一錢) 麥冬(一錢) 釵石斛(八分) 枳殼(八分麩炒) 桔梗(八分) 甘草(六分,生) 枇杷葉(一片,去毛)

    • 水煎服。

    • 引陽潛陰湯 治同前證。(脈弦數尺部獨大者,宜之)

    • 熟地(一兩,海石粉搗) 金石斛(三錢) 北沙參(三錢) 麥冬(三錢) 生白芍(三錢) 龜版(五錢) 山藥(五錢) 白茯苓(三錢)

    • 水煎服。(凡陰虛咽瘡,不必兼用外治,恐吹藥辛散反增腐爛也)

    • 栝蔞散(新方) 治婦人乳癰。(又名妒乳)

    • 栝蔞(一個,滌痰緩肝) 當歸(三錢) 甘草(二錢,生) 乳香(一錢,制) 沒藥(一錢制) 青皮(一錢) 柴胡(八分) 遠志(錢半,去心)

    • 酒水煎服。

    • 又方 治同前證。

    • 土貝母(三錢) 白芷(錢半)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歸身(二錢)

    • 酒水煎服。

    • 一粒仙丹 治同前證。(吹乳例治)

    • 巴豆(一粒去油) 冰片(少許) 用飯粘捏成丸,雄黃為衣,將丸捏扁,貼印堂。(即眉心)外以百順膏如錢大蓋之。夏貼三個時辰,春秋冬貼一日,揭去之,神驗無匹。

    • 和乳養營煎(新方) 治前證久潰。

    •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酒炒) 冬術(三錢土炒) 熟地(五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川芎(錢半) 甘草(一錢生) 香附(三錢姜汁制) 夏枯草(三錢產后改用益母草一兩)

    • 水煎服。

    • 通乳湯(新方) 治乳汁不通。(或經絡凝滯,將成癰腫者。)

    • 牡蠣(三錢炒) 川貝(二錢去心) 胡桃肉(一個)

    • 水煎加酒服。

    • 解懸湯 治產婦乳懸。

    • 人參(五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荊芥(一錢炒黑) 益母草(五錢) 麥冬(三錢) 炮姜(五分)

    • 水煎服。

    • 陽和化巖湯(新方) 治婦人乳巖。(破則不治)

    • 鹿角膠(五錢消巖圣藥) 土貝(三錢) 白芥子(二錢) 甘草(一錢生) 上 桂(一錢) 炮姜炭(五分) 麻黃(三錢) 胡桃肉(三個)

    • 酒水煎服。

    • 完臂湯(新方) 治兩臂生癰。

    • 當歸(五錢) 白芍(五錢) 柴胡(二錢) 羌活(二錢) 半夏(二錢制) 白芥子(二錢) 陳皮(一錢) 秦艽(二錢) 附子(三分)

    • 水煎服。

    • 衛臂散 治前證已潰。

    • 黃 (一兩生) 當歸(五錢) 防風(一錢) 白芥子(三錢) 白芍(五錢) 茯苓(五錢) 熟地(五錢) 枸杞(三錢) 薏仁(三錢)

    • 水煎服。

    • 銀花解毒湯(新方) 治手指疔毒。

    • 金銀花(五錢) 鮮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 赤芍(一錢五分) 天花粉(二錢) 柴胡(一錢)黃芩(一錢) 升麻(一錢) 犀角(一錢) 麥冬(一錢) 知母(一錢) 生甘草(一錢)

    • 水煎服。(一醫之為道,死生攸系。如服我之藥不效,或反增劇,則必自深痛懲,求得病情,庶可補過,以立功耳。歲光緒辛巳春,同里史性婦指患脫疽狀類疔瘡,余一時膚見議進前湯一劑,次日復診,其腫痛轉甚。

    • 始悟此屬疽也,法當大反前轍,改用陽和湯服之一劑知,五劑已。若醫者立意膠柱,竟無轉計,必至禍不旋踵。

    • 陽和湯方見前)

    • 又新方 治同前證。

    • 鮮生地(五錢) 麥冬(三錢) 紫花地丁(五錢) 當歸(三錢) 金銀花(一兩) 知母(二錢) 甘草(二錢生)

    • 水煎服。(外治切不可輕用割截法,恐致殞命。)

    • 又方 治同前證。

    • 雄豬膽(一個取汁) 白礬末(五分或用雄黃) 共入雞蛋殼內攪勻,套患指上,即止痛如神。但須擇好雄豬膽,切勿誤用瘟豬及母豬者。

    • 滌腸湯(新方) 治大腸生癰。(右足屈即是此證)

    • 大黃(六錢,錦文佳) 歸尾(三錢) 赤芍(三錢)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延胡索(二錢) 紅花(一錢) 木香(八分) 冬瓜子(三錢或肥皂核仁亦可,取其性主滑,憩能滌腸垢也)

    • 水煎服。

    • 五利大黃湯(新方) 治同前證。

    • 大黃(六錢) 丹皮(三錢) 冬瓜子(三錢) 桃仁(二十粒) 滑石(三錢十劑日滑可去著此味是也)

    • 水煎服。如下后虛乏者,宜參用參 地黃湯。(方未載)

    • 又方 治同前證。

    • 滑石(三錢) 皂刺(三錢) 大黃(六錢)

    • 水煎服。

    • 泄毒八正散(新方) 治小腸生癰。(左足屈即是此癥)

    • 滑石(六錢) 大黃(三錢銼炒) 劉寄奴(三錢) 琥珀(一錢末) 木通(一錢) 車前子(三錢)甘草(三錢生) 肉桂(一分,不宜多用,取其氣引入膀胱從水道出也)

    • 水煎服。

    • 疏浚飲(新方) 治同前證。

    • 大黃(三錢) 劉寄奴(三錢) 琥珀(一錢,末) 生甘草(一錢)

    • 水煎服。

    • 又方 治同前證。

    • 大黃(三錢) 皂刺(三錢) 滑石(六錢)

    • 水煎服。

    • 理疝至奇湯(新方) 治小腸疝氣。

    • 沙參(一兩) 白芍(三錢) 柴胡(一錢) 橘核(一錢) 肉桂(一錢) 谷樹葉(三月三日或五月五日采取陰干,要擇如云版式者四錢)

    • 水煎服。

    • 又新方 治同前證。

    • 谷樹葉(四錢) 胡盧巴(三錢) 蒔蘿(一錢即小茴香)

    • 水煎服。

    • 宣毒散(新方) 治下部便毒。(騎馬癰等證初起膿未成者宜急服之)

    • 大黃(五錢生) 白芷(二錢) 山甲(三片炒) 黃明膠(五錢)

    • 酒水各半煎服。

    • 祛毒至神湯(新方) 治騎馬懸癰。

    • 金銀花(二兩) 人參(五錢) 當歸(五錢) 甘草(三錢生) 牛皮膠(五錢) 山甲(三片炒) 大黃(五錢潰后忌用恐泄真氣也)

    • 水煎服。

    • 提肛湯(新方) 治脫肛下墜。

    • 熟地(五錢) 黃 (三錢蜜炙) 西黨參(三錢) 冬術(二錢土炒) 當歸身(二錢) 茯苓(二錢)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 水煎服。

    • 泄毒救莖湯(新方) 治陰莖疳蝕。

    • 滑石(二錢) 甘草梢(一錢能緩莖中痛) 扁蓄(四錢)

    • 水煎服。

    • 五寶散(新方) 治同前證。

    • 橄欖核(二錢 ) 寒水石(二錢)上冰片(一分) 西牛黃(一分) 廉珠(三分無則用 石決明代之) 上共研勻,收儲瓷瓶,弗令泄氣。

    • 臨時用麻油調搽,(如濕處則干摻)神效無比。

    • 暗治飲(新方) 治婦人陰蝕。(又名 瘡)

    • 當歸(五錢) 白芍(三錢) 茯苓(三錢) 炒梔子(錢半) 柴胡(八分) 海螵蛸(二錢即烏賊骨)

    • 水煎服。

    • 逍遙八物湯(新方) 治同前證。

    • 人參(二錢) 柴胡(一錢) 白芍(三錢) 歸身(三錢) 海螵蛸(三錢)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生) 肉桂(隨宜加用)

    • 水煎服。

    • 癢湯 治同前證。

    • 蛇床子(一兩) 川椒(三錢) 白礬(三錢)水煎乘熱熏之,溫則洗之,數日即愈,其效如神,宜珍之。

    • 仙遺糧湯 治楊梅毒瘡。

    • 土茯苓(一兩) 金銀花(五錢) 薏仁(二錢) 僵蠶(二錢) 宣木瓜(二錢) 白蘚皮(一錢) 木通(一錢) 肥皂核(去殼七粒按別錄載用皂角子亦其類也)

    • 水煎服。無論久近輕重,潰爛穿頂,及誤用輕粉致害者,悉能治之。(忌食諸物未載)

    • 升氣去濕湯 治香港腳下注。

    •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黃 (一兩生) 防風(一錢) 肉桂(一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陳皮(五分) 柴胡(一錢) 茯苓(五錢) 半夏(二錢制)

    • 水煎服。

    • 顧足湯 治同前證。

    • 黃 (一兩生) 薏仁(一兩) 芡實(五錢) 白術(一兩) 茯苓(五錢) 肉桂(五分) 防風(五分) 車前子(五錢) 白芥子(三錢)

    • 水煎服。

    • 順導湯(新方) 治香港腳沖心。(此證狀類傷寒切勿誤治)

    • 茯苓(五錢) 澤瀉(五錢) 肉桂(三分) 木瓜(一錢) 吳茱萸(一錢) 車前子(三錢)

    • 水煎服。

    • 全趾飲(新方) 治足趾療毒。(趾亦作指)

    • 淮牛膝(三錢) 鮮石斛(三錢) 金銀花(一兩) 元參(五錢) 甘菊花(五錢) 當歸(五錢) 茯苓(三錢) 生甘草(二錢)

    • 水煎服。

    • 托里完趾湯(新方) 治前證已潰。

    • 人參(二錢) 黃 (五錢生) 遠志(三錢去心) 金銀花(一兩) 茯苓(三錢) 牛膝(三錢) 釵石斛(三錢)

    • 水煎服。

    • 扶正驅邪散(新方) 治孕婦足腫。(一名子氣非水也,俟分娩后勿藥亦愈。)

    • 白術(二錢) 當歸(二錢) 人參(一錢) 香附(一錢,炒) 烏藥(一錢) 木瓜(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五分) 紫蘇(五分) 甘草(五分,炙用)生姜(三片)

    • 水煎服。如脾氣虛弱者,宜后方補中益氣湯。

    • 加減補中益氣湯 治同前證。

    • 人參(五錢) 白術(五錢) 當歸(三錢) 生黃 (三錢) 甘草(五分,生) 柴胡(一錢) 升麻(三分) 陳皮(三分) 茯苓(一兩)

    • 水煎服。

    • 陽和湯 治孕婦陰疽。

    • 熟地(一兩護胎圣藥)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 甘草(一錢生) 上 桂(一錢) 炮姜(五分。以上二味。本草注明墮胎得熟地陰藥以護之,斷無傷胎之患。經所謂有故無殞是也。) 麻黃(五分) 水煎服。(一馬某妻尹氏孕才三月,腋患一疽皮色,如常延予,診之脈遲而弱,此陰寒沉困之候。議用前湯治之,馬某駭曰∶婦人重身,輒用麻黃發表及姜桂熱藥,得毋有礙于胎乎?余曰∶有故無殞,何必過慮。某曾猶豫莫決,即另延數醫,皆曰以保胎為主,姜桂大非所宜,竟襲安胎之劑,與服直至腰 腹痛胎動不安,復延予。診閱其前醫方案而戒之曰∶藥與病相違,何能濟事。仍令服陽和湯一劑胎安,五劑膿潰,十劑痊愈。《內經》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洵哉斯言。)

    • 消癰護產湯(新方) 治產后癰毒。

    •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金銀花(五錢) 蒲公英(三錢) 荊芥(一錢) 生甘草(二錢)

    • 水煎服。

    • 回陽救產湯(新方) 治產后陰疽。

    • 人參(三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荊芥(一錢) 上 桂(一錢) 益母草(三錢)

    • 水煎服。

    • 大溫中飲(莊在田) 治痘后陰疽。(經云∶痘稟于陰,而成于陽,譬之種豆必賴天氣陽和,地上溫暖,而后發生。人身之痘亦猶是也。痘之將出,全仗真陽托送斯時,總宜培補氣血疏通經絡,毒瓦斯盡化為膿痘后,無余毒矣。痘師不明此理,皆謂,涼藥可以解毒。豈知痘乃胎中陰毒,得陽氣則行,得涼藥則滯。毒瓦斯因涼藥留滯于肌肉之間,痘后所以發為大疽,名曰∶痘毒。皮色不變者居多,當以此方治之。其色紅而帶紫者,用荊防地黃湯愈之。然陰證多,陽證少痘后并未見有陽證之毒也。)

    • 熟地(五錢) 冬術(三錢) 山藥(三錢) 西黨參(三錢) 生黃 (二錢) 白芥子(一錢原方用柴胡恐其清利故易之) 甘草(一錢生) 上 桂(一錢) 炮姜(五分) 凈麻黃(五分)

    • 水煎服。(一小兒痘后滿頭潰爛,名曰虛陽貫頂,又曰∶發疸。清膿血水經年不愈,此乃出痘時,誤服涼藥,中宮受寒,陽無所根據,上沖頭頂。譬之,火爐中以水潑之,則熱氣必上沖,其理一也。宜用大溫中飲與大補元煎相間服之,引火歸元,十劑可愈。大補元煎方未載。)

    • 荊防地黃湯(莊在田) 治痘后癰毒。(此證不多見方亦備參)

    • 熟地(四錢) 山藥(二錢) 丹皮(一錢) 茯苓(一錢) 山萸肉(一錢)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甘草(一錢,生)

    • 水煎服。

    • 解毒至神湯(新方) 治漆瘡腫腐。(木形人每患此證)

    • 元參(二錢) 知母(二錢) 石膏(二錢) 連翹(二錢) 牛蒡子(二錢) 大黃(二錢生) 枳殼(一錢) 川連(六分) 甘草(八分生) 淡竹葉(二十片)

    • 水煎服。如火甚者加芒硝。

    • 又方 治同前證。

    • 白果樹葉(芒硝亦可) 煎湯洗浴,立刻消腫。倘愈后不守禁忌,瘡疤復萌,變為頑瘋癬癩者,急用旱蓮草。

    • (一名醴腸)如前洗數次亦愈。(忌浴熱水兼戒口味為要)

    • 潑火湯(新方) 治湯火灼傷。

    • 當歸(五錢) 丹皮(三錢) 生地(五錢) 甘草(一錢) 地榆(三錢) 槐花(二錢) 茯苓(五錢)

    • 水煎服。或用白蘿卜搗取自然汁,(童便亦可)串服。如傷重便秘者,再加生軍。(五錢) 倘山居僻陬,倉卒無藥,止飲蘿卜汁亦效。(昔有錦衣楊永興,廚下夜遭回,祿凡睡此房者,或已死,或將死,灌以生蘿卜汁,良久悉愈。其效如斯,特錄。)

    • 祛痛散 治同前證。

    • 地榆(研細末) 用麻油調敷傷處。若遇已破,即以干末摻上,立效如神。或生大黃末,用桐油調敷亦可。

    • 又方 治同前證。

    • 生鴉片(即烏煙) 敷之,立刻清涼止痛。有人被火藥燒傷,百藥不效,后用此方而愈。

    • 勝靈丹 治金瘡出血。

    • 龍眼核(去黑皮) 研極細末摻之,即止血定痛收口,為金瘡第一藥也。(西平氏云∶此藥系西秦巴里坤營中救愈多人,按龍眼核治金刃傷之功效,甚驗。查《本草綱目》及《別集本草》俱未記載,可知世間有用之材,自古迄今湮沒者,不可勝計矣。惜哉!)

    • 二妙膏 治同前證。(或跌磕出血功效甚速,并無留瘀之弊。)

    • 白蠟(一兩) 藤黃(三錢)

    • 上用麻油四兩溶化,涂傷處立愈。此方定痛止血,及湯火傷皆效。(腳跟擦破亦治)

    • 玉真散 治破傷中風。(是證也,因破傷皮肉被風邪襲入經絡,初起寒熱交作,牙關緊急,甚則角弓反張,口吐涎沫,傷處變為干陷,其毒內攻使然。當以此方治之,如或不效,用奪命飲下之使風從大便而出,庶幾得生矣。)

    • 南星(姜汁炒) 防風 白芷 天蟲(即僵蠶炒斷絲)

    • 上藥等分,研極細末。每服三錢。童便和好酒調下。(或改作煎劑亦可,取其湯者蕩也。)凡跌打損傷,內有瘀血者亦效。

    • 奪命飲(新方) 治同前證。

    • 當歸(二錢) 白芷(二錢) 僵蠶(二錢炒) 明天麻(二錢) 蟬蛻(二錢) 大黃(五錢) 桃仁(二十粒) 羌活(二錢) 防風(一錢) 南星(錢半制) 麻黃(五分)

    • 水煎服。甚者五劑痊愈。(如未愈去大黃再服) 外以清和膏蓋之。

    • 地榆敗毒散(沈雨蒼) 治中癲犬毒。(癲犬之患,大抵自驚蟄后,蛇蟲出洞。霜降后,蛇蟲入洞。出必吁氣,入必吸氣,吐納之毒瓦斯,常留于洞口,犬性喜嗅其毒,從口鼻吸入,遂發癲。名 犬,頸硬、頭低、耳垂、尾彈、直向前行,不返身顧后。若人觸其毒,急則七日發作,緩則七七日或至百日發作,卒病心腹痛,神識不清,痛極,無聊自咬肌肉,甚至嚼瓷器,衣服,慘狀難言。欲辨是證,用蒲扇向病患重掮,見風即身縮戰栗畏懼,又或鳴鑼聞聲,亦驚惕不安,皆其驗也。)

    • 西黨參(三錢) 羌活(三錢) 獨活(三錢) 柴胡(三錢) 前胡(三錢) 甘草(三錢) 茯苓(三錢) 枳殼(二錢炒用) 撫芎(二錢) 桔梗(二錢) 生地榆(一兩) 紫竹根(一把) 生姜(三片)

    • 水煎服。(歲道光丙午,冬路經湘潭,見米船伙卒病,心復剜痛,煩躁欲死,百藥罔效,醫亦不識何疾。適同舟醴陵客以蒲扇向病患一掮,大呼曰∶殆哉,此癲犬略發,乃死證也,速用地榆敗毒散,大劑濃煎。如牙關緊閉,以烏梅肉擦之,自開急灌一劑,而神識清,再劑,其病若失此目擊經驗者。)

    • (據醴客云∶凡遇癲犬不及趨避,或被咬銜衣即中毒瓦斯,但覺畏風情形,或在七日進藥一劑,如病患頭上有紅發,宜拔去之,至二七日嚼生黃豆。如口覺腥味心惡欲嘔是毒已凈,不必再服,否則必有留毒未凈,急再進一劑,至三七日仍用豆照前,嚼試服至三劑,留毒盡化為膿血,從大便而出,永保無虞。孕婦亦可服。)

    • 快捷方式方 治同前證。

    • 萬年青(此花盆內多栽之,其葉闊,約一二寸,高約八九寸,老而且濃者是也。)連根搗取汁,服一二碗許,即腹中毒瓦斯已成血塊,從大便出。無論久近皆效,一切不忌,亦仙方也。(俗謂產小狗,此無稽之論,不足信也。)

    • 祛毒散 治毒蛇咬傷。

    • 白芷(五錢) 麥冬(一兩去心)

    • 水煎服。滓敷傷處,雖垂死者亦活,此蛇咬第一方也。(鄰村丁全齡被毒蛇咬傷,臂腫如股,少刻身脹黃黑色勢,已瀕危,照此方煎湯灌之,覺腹中聲響,惡水自傷口流出,腫消神清,次日全愈。予乃記之,每治蛇咬多驗。)

    • 百順膏(新方)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無名腫毒。初起者消,已潰者愈,并頑惡疔瘡,輒皆奇效,誠瘍科之寶藥也。

    • 大蝦蟆(二只,即老蟾酥多者佳。) 木芙蓉葉(三兩,重陽日采用,或根皮,或花,俱妙。)

    • 上藥用麻油一斤,照常熬枯,濾去渣,將油稱準,凡藥油(二兩)入炒過鉛粉(一兩如數派算)以桑枝攪勻,熬至滴水取丸不粘指為度,(按《別錄》載滴水成珠一說,不可執為定法,恐膏過老耳。)傾入水中,去火性。

    • 凡遇頑惡爛瘡,先用蔥椒湯洗凈貼之,既善拔膿,又能止痛,且易生肌也。此予獨得之秘,百發百中,故取義百順。(愈后,立誓戒食蝦蟆,并刊送勸善錄若干部以抵物命,庶不負陰 也,貞庵氏又識)

    • 清和膏(新方) 治癰疽發背,及陰陽不和等毒。初起能活血定痛,散瘀消腫,潰后即拔膿去腐,生肌長肉,誠外科之秘方也。

    • 木芙蓉(五兩,重陽日采葉或根皮或花俱妙。) 紫荊皮(三兩) 獨活(二兩) 南星(兩半) 赤芍(兩半) 白芷(一兩) 上藥用麻油(二斤)熬枯。濾去渣,將油再熬沸,徐徐投入炒飛黃丹,(一斤)或鉛粉亦可。(按《別錄》皆云∶熬至滴水成珠,方下黃丹非是,今根據許楣君據占法校正)以桑枝攪勻,至滴水取丸不粘指為度,傾入水中去火性。攤用。

    • 靈應膏(新方)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潰爛等瘡,功能長肉生肌收口,誠外科之妙藥也。

    • 象皮(陸錢切片) 穿山甲(六錢) 男子發(一兩二錢) 牛蒡草(三兩) 血竭(二錢) 兒茶(二錢)白膠香(四錢,即蕓香去油研末。)

    • 上藥用麻油二斤,將象皮、山甲、男發、牛蒡草煎枯,濾去渣,將油稱準,凡藥油(一斤)入炒飛黃丹。

    • (八兩)攪勻熬至滴水取丸不粘指為度,離火再入血竭、兒茶、蕓香等末攪勻,傾水中去火性。臨用重湯燉攤。

    • 紫金膏(新方) 治癰疽發背后,對口大毒,潰爛不堪,洞見內膜者。(膿出如蟹吐沫者,是膜破也。

    • 不治)用此填塞瘡孔,即能拔毒去肌收口,誠瘍科之要藥也。

    • 當歸(二兩) 白芷(五錢) 癩蝦蟆(一只眼紅腹無八字紋者勿用)牛蒡草(三兩根莖葉)

    • 上藥用麻油一斤,浸五日,入銅杓內慢火熬至藥枯,瀝去渣,將油再熬沸,下白蠟(二兩)溶化,次下血竭(四錢研末)攪勻,離火半冷,再下白膠香。(四錢去油研末)攪成膏,收儲瓷器。浸水中三日,拔去火性,聽用,愈陳愈佳。凡瘡口深陷,以新棉絮蘸涂此膏塞之。(仍食,調補氣血內服藥餌。)

    • 隔蒜灸法 治一切癰疽惡瘡。(先宜對證服托里煎劑免致火毒內攻)

    • 獨頭蒜(切片約二文錢濃)安瘡頭上,用艾壯灸之。若瘡發勢大,以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易,不計壯數,總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為止。凡癰疽諸瘡,皆因寒邪客于經絡,營衛壅遏不行,以致寒熱相搏,用艾蒜灸之,一使毒瓦斯解散,二使好肉不壞,三瘡口易斂,直一舉而三善備矣。(李迅曰∶癰疽者灸勝于用藥。但頭上及腰旁陷中,皆當禁忌,恐以火濟火,反貽害也。)

    • 歌曰∶瘍科隔蒜灸稱奇,頭屬六陽腰屬腎,傳與醫人莫浪施,此為禁忌總宜知。

    • 洗心滌慮良方 治不忠不孝,無仁無義,恨天怨地,謗圣毀賢,瞞心昧己,刻剝成家。刁唆爭訟,向背乖宜,妒人親近,妄說是非,逞兇橫行,恃勢凌善,及一切奸盜邪淫等證。

    • 根據方修治,無不應驗。

    • 孝順(十分) 陰 (全用) 恩惠(隨施) 慎言(一味) 仔細(十分) 忠直(一塊) 安分(時用)戒淫(去心) 仁義(廣用) 老實(一個) 好心(一片) 小心(一點) 戒賭(洗凈) 信行(全用)和氣(一團) 方便(不拘多少) 熱腸(一條) 忍耐(百個)

    • 上藥用心細研,加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隨時引用益友三個,平心湯徐徐溫服。切忌笑里刀,暗中箭,平地風波。(歲光緒丙子春,予往杭州采藥,偶憩西陵路亭,見貼應驗良方一張,載云其方來自化人府、勸人縣、靈山會上,《大藏經》中, 治一切性情之病,惜其字頗殘缺,因揭歸每于缺處補以己意,特附卷末,仰體先哲一片婆心以博濟于元窮也。然則后之閱是方者,更當何如樂善耶,又予之所濃望也然則后之閱是方者,更當何如樂善耶!又予之所濃望也。貞庵氏謹識。)

    • 歌曰∶紫府仙人授寶方,洗心滌慮養真湯,世間用得諸般藥,萬禍千災化吉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A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91|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AV熟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中文字幕|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视频图片| 清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在线天堂中文官网| 波多野结系列18部无码观看AV|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暖暖日本手机免费观看中文| 亚洲欧美牲交|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99精品热在线在线观看视|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