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歲。因車禍致傷。傷后右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否認傷后意識喪失及胸腹痛病史。 傷后3天由急診收入院。患者否認肝炎等慢性病史。入院后常規化驗檢查未見異常,拍攝雙髖正位、右髖閉孔斜位、髂骨斜位X線片,并行CT檢查。 A:術前雙髖正位X線片,顯示髖關節半脫位,股骨頭外上方有骨折塊,代表前后柱的髂恥線和髂坐線完好 B:術前右髖髂骨斜位片,顯示后柱和前緣無骨折 C:術前右髖閉孔斜位片,顯示前柱無骨折;股骨頭脫位,在其上方,后壁的骨塊就像是股骨頭的帽子 D:術前CT,顯示關節內有游離體,頭臼關系異常,后壁骨折為粉碎性,并可見后壁邊緣壓縮 依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診斷為髖臼骨折(右,后壁);髖關節脫位(右)。 手術指征的選擇
▲ 術前CT。在顯示后壁最大的層面,如圖中兩個豎直的藍線所夾持的區域的寬度定義為100%,分析傷側后壁骨折涉及整個后壁的范圍,此患者后壁骨折涉及了整個后壁的60%,后壁骨折超過40%即有手術指征,且需要鋼板支撐作用固定,單純螺釘固定不可靠(箭頭為壓縮部分)
術前計劃與手術技巧
▲ 術前CT,顯示關節內有游離體,頭臼關系異常,后壁骨折為粉碎性,并可見后壁邊緣壓縮
▲ 術中見后壁邊緣壓縮,圖中箭頭所示為被壓縮的關節軟骨面 ▲ 術中以股骨頭為模板,將壓縮軟骨面復位其后方為一個缺損區 ▲ 兩把骨刀所處理的是從大粗隆切取與左圖缺損區相應大小松質骨 ▲ 將取下松質骨植于軟骨下缺損處,以防止關節面再移位,也能起到填充缺損促進愈合的目的 ▲ 將后壁骨折塊完全復位后,用重建板螺釘固定骨折 ▲ 術后正位示關節對合關系正常,髖臼后緣輪廓恢復 ▲ 術后髂骨斜位也顯示頭臼關系恢復正常 ▲ 術后閉孔斜位顯示后壁的復位好
術后治療及并發癥
▲ 術后42個月正位X線片,未表現出股骨頭壞死征象,也未出現創傷后關節炎表現
|
|
來自: Zhaojunchao404 > 《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