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攀枝花,就是木棉花,又稱英雄花。 春天的時候,攀枝花樹上開滿了怒放著的、紅紅的攀枝花朵。遠遠地望去,一簇簇的攀枝花如一團團正在燃燒著的火焰,艷麗極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謳歌這美麗的攀枝花。 今天,我不是用文字禮贊攀枝花,而是在工作的差旅途中,攀枝花盛開的時候,來到了祖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市。 走在攀枝花市,處處繁花似錦,深切地感受到了“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并非虛名。 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畔。 金沙江舊稱瀘水,諸葛亮《后出師表》中寫的“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中的“地”,據考證就是講的攀枝花地區。 眼簾中現代化的攀枝花鋼鐵基地,完全沒有了“不毛之地”的概念。這美麗的工業新城----攀枝花市的背后,也有一個蓽路藍縷、讓人感慨不已的自力更生的建設歲月。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美國制造“北部灣事件”,戰火燃燒到了祖國南部邊界;因為主權不能相讓,蘇聯陳兵西北邊境,國家的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祖國將本準備用來改善民生的第三個五年計劃調整為三線建設,舉全國之力,搶在戰爭爆發前,將沿海地區的重工業向西南轉移。 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產資源豐富,被選為三線建設的鋼鐵基地。 1964年,金沙江畔的這片地區差不多是一處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彼時,山坡中七戶人家的邊上,生長著一株高大的攀枝花樹,領袖以樹命名“攀枝花”。 因為國家戰略需要、能源產業布局和獨特資源,攀枝花作為三線建設重點項目落實。領袖對攀枝花寄托著極大的希望,十分關心攀枝花的建設,曾在不同地點多次講到攀枝花,說攀枝花建設不好,睡不著覺。 1965年工程開始建設,10萬多名的建設者從北京、上海、東北等地潮水般地涌進金沙江畔。 1967年鋼鐵主廠區開始土石方工程,1968年開始建設主要廠房,1969年主廠區安裝生產設備。同年3月,總理代表中央發布命令,要求攀枝花在1970年7月1日前出鐵?!安恢v條件,不計報酬,沒有加班”,攀鋼工人全力投入、堅決執行總理命令。 1970年7月1日,攀鋼一號高爐正式出鐵,1971年產能150萬噸每年的鋼鐵廠建成。 數十萬建設者用了五年時間,硬是依靠人力搬運成千上萬噸的大型機械,終于在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建起了現代化大型企業----攀枝花鋼鐵基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傳來攀枝花建成的捷報,領袖詼諧地說了一句話:“北京淹了,還有攀枝花嘛?!?/span> 令人感慨不已的是,充滿智慧的三線建設者,在面積不到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通過科學與精妙地規劃設計,建設起來了規模250萬噸鋼鐵的大型鋼鐵廠。被中外專家稱贊為“象牙微雕鋼城”,創造了世界鋼鐵廠建設的奇跡。 攀枝花建設期間,新建了貫穿攀枝花廠區的石華路,修筑了連接攀鋼主廠區的成昆鐵路支線,完成了當地交通建設。 與此同時,還建設了渡口電廠、河口電廠和新莊電廠。新莊電廠是地下洞室發電廠,地理位置十分隱蔽,外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地下電廠;裝機十萬千瓦,年發電六億度,1975年4月首臺機組正式發電。 值得稱贊的是,攀枝花自建成投產以來,各類礦山沒有出現過坍塌事件,冶金主廠區沒有工程質量問題,各項工程質量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今天寫到當年的建設過程,就是短短的幾行字,但當時的建設者們背負著無數的艱難: 攀枝花礦務局的雷永回憶說:“1966年2月參加送電大會戰,我們吃住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上,蛇和蛀蟲很多,我們顧不了那些,不分晝夜的挖塔基。鋼釬打在堅硬的石頭上,火星四濺,手一次次震裂,鮮血往外冒。塔基挖好后,我們打著光腳,頭頂烈日,背著100多斤重的鐵柱,穿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走在荒山亂石上、陡峭的山坡上。100多斤重的鐵件,身強力壯的一天最多也只能背兩趟。我咬緊牙關,每天盡可能背三趟”。 參加科研攻關的冶金部技術人員李身釗回憶:“三塊石頭架口鍋,帳蓬搭在山窩窩。天作羅帳地是床,野菜鹽巴當干糧?!迸手ǖV產資源豐富,但這種釩鈦磁鐵礦,極難冶煉出鐵,李身釗所在的實驗所108人,經過1200多次的實驗,最終攻克了用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 沒有城市依托,當時的成昆鐵路也在建設中,在生活物質奇缺的艱難條件下,建設者們無私地奉獻著他們的智慧、才華和青春! 或許有人會說,美國人也是愛好和平的,后來不是沒有誰打進中國嗎?祖國成功鑄鐵為劍,“軍民團結如一人”,誰來都要掂量中華民族手中的劍!只是今天在東海、南海中游弋的他國軍艦,佐證了三線建設的必要。 無數次讀到有人訴說那個年代如何不堪、如何苦難的文字,當然苦,只是這個苦掌握在國家自己的手中,是整個民族負重前行,獨立自主地建設祖國,用詩一般的語言講,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這種“苦”,絕對與外寇強加的戰爭苦難不是一回事,更不是一個量級! 但是,我從來沒有讀到過參加三線建設的人們訴說苦難的回憶,看到的只是前輩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因此,中華民族沒有在苦難中沉淪,而是在苦難中奮起,最終擺脫了苦難。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三線建設的實施,是推進祖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步驟,對于提高中華民族的國防能力,對于改善祖國國民經濟布局,對于推進中西部落后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攀枝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今天的攀枝花,依然是國家重要的工業之都。祖國的鐵路用鋼、汽車用鋼、家電用鋼、特殊用鋼都產自攀枝花。攀鋼生產的含釩百米鋼軌,被廣泛地應用在人們出行的高鐵鐵軌上,遠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每年3月攀枝花綻放的時候,金沙江岸弄弄坪,攀鋼依山傍水、梯級環形的廠區掩映在叢叢花紅之中,組成了攀枝花市的一大地標。經過人們多年的建設,攀枝花是十分宜居的城市,藍天白云,空中航線便捷,成昆鐵路通過,成昆客運專線即將運行,難道你等不想來到釩鈦之都、陽光花城?在三線博物館參觀后,漫步竹湖園,去山中撿拾各種各樣的野生菌,在紅格溫泉洗去旅途的疲憊后,蕩漾在祖國這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品嘗芒果、枇杷、蓮霧、櫻桃等特色水果。 欲縛鯤鵬萬里行,紅旗獵獵卷西風。 今日花紅勝往昔,為有熱血映長空。 圖片/網絡 作 者 簡 介 方亦飛,1984年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從事金融經濟管理至今。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