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石牌村建設石牌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園,重新豎起了“陸軍三十一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得知這一消息后,抗戰時期石牌守軍將領乜子彬將軍之子、78歲高齡的乜書杰老人,邀約居住北京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三十軍軍長池峰城將軍之孫池波、居住武漢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田鎮南將軍之侄田聯申等人一起前往祭奠。 11月6日上午,三位抗日名將的后人風塵仆仆趕到石牌,懷著莊嚴、肅穆的心情,手捧鮮花拾級而上。在石牌要塞保衛戰時抗戰將士以血盟誓的“浴血池”前、在乜子彬將軍親筆題寫碑銘的“陸軍三十一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敬獻鮮花,向為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光榮的將軍前輩們表示崇高敬意及深深的懷念。當天,細雨蒙蒙,天幕低垂,當年的石牌保衛戰戰場,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抗戰將軍們默哀,致敬! 左起乜子彬將軍之子乜書杰、田鎮南將軍之侄田聯申、池峰城將軍之孫池波。 在當年留下的“浴血池”前,緬懷以血盟誓的抗戰將士。 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石牌要塞保衛戰 1940年6月宜昌淪陷,鄂西宜昌地區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國軍云集宜昌前沿一帶防線抗擊日寇,決心“不惜一切犧牲”地“奪回宜昌”,確保陪都重慶安全,日軍亦“堅不舍棄”,要“確保宜昌”,以達到西侵重慶的目的,但是,日軍始終無法突破三峽天險,被阻止于峽口南津關一帶。 其間,國軍于1943年5、6月粉碎日軍的“江南作戰”(又稱鄂西會戰),取得了“石牌要塞保衛戰”的輝煌勝利,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守衛石牌的國民革命軍陸軍十八軍第十一師也傷亡慘重;10月,由三十軍第三十一師在師長乜子彬的率領下接替十一師防守的陣地,與日軍對峙,使其不得越雷池一步,直至抗戰勝利。 其間,乜子彬師長率部駐守期間,石牌駐軍在嶺上建豎“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敵各戰后陣亡將士紀念碑”和“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日陣亡將士”、“陸軍第卅一師殉國烈士紀念”等紀念碑。 其中“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碑身隸書為乜子彬師長親書,碑的東、南、西側分別有“浩氣長存”(孫連仲題)、“民族正氣”和“成仁取義”等。(此二處落款破損) 這次祭奠活動得到了宜昌市夷陵區政協、文物局、文史辦、三峽人家風景區的熱情接待,當天,其負責人全程陪同并進行了講解。 陸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師長乜子彬將軍 石牌保衛戰舊照 抗戰將軍后裔在宜昌石牌興建的忠烈祠前合影。武漢會戰80周年紀念日期間,袁厚翔特制的“紀念武漢會戰八十周年”橫幅,以祭奠先烈。 在石牌要塞保衛戰戰場舊址合影留念 照片背景即三峽天險之一南津關峽口 田聯申先生任武漢共享遺產研究會人文武漢學會副會長,左為人文武漢學會理事袁厚翔先生 長按關注人文武漢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