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朱翰林家的老太太,這位老人家已經年近七旬了,在五月份的時候,偶然摔了個跟頭,然后就開始感覺身上忽冷忽熱(偶因一跌,即致寒熱),請來好多的醫生,大家一商量,認為這是陰虛有火,于是就合議開了個方子,有生地、芍藥、丹皮、黃芩、知母等藥,各位可以看到了,這些藥里清火的藥多,大家一想,您不是發熱嗎?我用這個您的熱總該清掉了吧?可是非但沒有效果,而且還更嚴重了,這時候找來了張景岳,張景岳診得的脈象是:六脈無力,然后,張景岳觀察了患者的癥狀,是頭面、上身有熱,但是卻不想喝水,而且腳是冷的,一直冷到大腿那里。各位,這是一個什么情況呢?為什么上面發熱,卻不想喝水,然后下面卻很冷呢?這位朱家老太太,她上面有熱,卻不想喝水,這是為什么呢?張景岳說:凡是病人,您問她渴不渴,她說渴,但是您又問她想喝水嗎?她卻回答不想喝水,這就是她的體內并沒有什么邪火了(虛火 實火都算在內,全沒有),這是少陰真陰內虧,所以嘴里沒有津液,這是口干,并不是真正的口渴啊。有了這個判斷,這個患者的身體基礎我們就明白了,然后判斷這位老太太是感受了風寒之邪,就是有點感冒,本來這在一般人不是什么大事兒,但是她的少陰虧虛體質導致情況變得復雜,怎么辦呢?張景岳開出了自己創立的理陰煎這個方子,同時在方子里加入柴胡、人參,整個方子是:(開太陽)柴胡(固少陰)當歸、熟地;干姜、肉桂、炙甘草、人參。理陰煎這個方子的結構非常獨特,它主要治療少陰腎陰不足,同時腎陽也不足的,這種人整個體能低下,一旦感受外寒,是很難祛邪外出的,所以在補藥里面加入了柴胡,領邪外出,張景岳說此時服下這個方子,隨著少陰陰精漸漸充足,就有發汗的物質基礎了,這樣寒邪很快就可以從汗而解,張景岳看來是經常用這個方子,他說該方“神效不可盡述”,就是說效果非常的好,例子很多。 顯然,這位老太太就是一個例子,這位服了兩付,熱就退了,每天可以喝粥兩三碗,朱翰林很是高興,還特意多給母親盛了幾勺,可是,很快就發現還有個問題,就是這位老太太已經有半個月不大便了,現在肚子開始脹了,這可怎么辦啊?看來朱翰林很有面子,在張景岳治療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醫生都在旁邊陪著呢,此時,大家開始發言了,都認為這是燥熱之結,需要用清涼之藥。張景岳堅決不同意,他說:“脈象這么弱,這么大的年齡,腳又是這么冷(無力型便秘!),如果再清火,那她的正氣就更傷了,《內經》說: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中醫認為腎司二便)。正是說的這個問題!”于是就在前面的藥方里加重了干姜和加入附子(增加腸動力),把人參和當歸的份量也加了一倍(增加腸液分泌,濡潤大便!),結果,幾付藥大便就通了,肚子的脹滿也消了,身體也恢復到了健康的狀態。各位醫生看了,深深地感到佩服,紛紛表示要向老張同志學習,回去一定好好地抄寫一下《十問篇》,以提高辨證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