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1975年5月,越南在中蘇的幫助下解放南部,1976年7月宣布全國統一,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可令人感到不解和憤怒的是,越南剛剛實現全國解放,胡志明就急不可耐地廢除了漢字,大力推行“去中國化”,并且出爾反爾侵害我南海主權,侵占我國南海的島礁…… 都說過河拆橋是小人,可越南的“河”還沒過完就開始拆橋了,這來源于越南自詡為“世界第三世界強國”的自信和妄圖稱霸中南半島的野心,為了國家利益,本無可厚非,畢竟“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但越南的做法太過分了,也就是“吃相難看”,古今中外忘恩負義之輩皆沒有好下場,當時周總理面對越南的種種“反常之舉”就斷言:越南極有可能和日本一樣野心勃勃,如果放任不管,將成為尾大不掉的具有威脅性的敵人。 后來,越南抱上蘇聯的大腿,越來越不把曾經的“恩人中國”放在眼里,甚至在邊境地區尋釁滋事,制造武裝沖突和流血事件,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2月17日凌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廣西、云南兩個方向對越南北方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 我軍以雷霆之勢,兵鋒直指越南腹地,威逼越南首都河內,越南舉國震驚,全民皆兵,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開始打響…… 戰爭無情,英雄有德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之后,駐防云南的14軍40師120團65分隊的傣族戰士巖龍隨軍出征,那一年他19歲。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各項軍事技能過硬,并且有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衛祖國的堅強決心。 巖龍16歲的時候成為民兵,17歲的時候以景洪縣射擊運動員代表身份參加西雙版納軍分區舉行的全州民兵軍事大比武,在民兵輕武器第一練習、第二練習實彈射擊和對抗射擊項目中,取得兩個第一的好成績,并被評為射擊全能冠軍,還為景洪縣奪得了射擊第一名的錦旗。 18歲的時候,巖龍報名參軍,成為14軍40師120團65分隊的一名戰士,經過1年的軍事訓練,巖龍各項軍事技能皆是優秀,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他聽聞越軍在邊境的種種暴行,目睹中國邊民及越南華僑被壓迫、殺害的事實后,心中充滿憤怒,出征前立下誓言:“為保衛祖國、保衛邊疆英勇戰斗,堅決完成一切戰斗任務,不讓祖國的領土丟失一寸。” 1979年2月21日早晨,巖龍所在的連隊5連2排4班奉命向南征急進。4班是尖刀班,執行的也是最危險的任務,他們沿著通往南征公路的兩側搜索前進,公路兩側的山包布滿了越軍修筑的戰壕、暗堡、地堡等工事。他們搜索一段距離,就殲滅一股敵人,但也會付出傷亡的代價。 在摸索至78號高地的時候,巖龍所在的連隊遭到越軍一個加強連的阻擊,越軍憑借著易守難攻的地形和強大火力,將我軍死死壓制在地面上,難以抬頭!我軍不斷有人傷亡,巖龍負責將傷員運送至安全的地方,二排長潘昆華犧牲后,四班班長溫舒利接替指揮。 溫舒利后來發現巖龍在一次運送傷員后再也沒有回來,大家都以為他遭遇不測了。其實,巖龍是在轉移傷員后返回途中迷路了,找不到回連隊的路,誤打誤撞繞到了78號高地越軍陣地后面去了。 巖龍利用雜草和樹叢掩蔽自己,將自己很好地偽裝起來。他先是用56式半自動步槍擊斃了對我軍威脅最大的那挺重機槍的正、副射手,接著又打掉了1個機槍火力點,又以戰場上密集的槍聲為掩護,出其不意連續擊斃了越絕環形工事里的7個敵軍。 圖為巖龍生前的訓練照,楊蒙周 攝 越軍也沒想到會有人繞到了后面,直到死了接連死了7個人后才發覺背后有人,以為腹背受敵,轉而調轉槍口尋敵射擊,可是巖龍不斷轉換位置,與越軍周旋了4個小時左右,越軍只見人倒下,卻找不見子彈飛來的方向,溫舒利也覺得奇怪,以為是友軍部隊在攻擊越軍可連長陳鳳祿答復說附近沒有友軍,叫他們抓緊修筑工事,伺機消滅78號高地越軍。
78號高地暫時無法攻克,2排暫時回撤,巖龍也找到了部隊,大家這才知道是巖龍在敵軍背后穿插射擊,大家問他射殺了多少敵人,巖龍說大概56個吧!為了不讓別人質疑,巖龍要求按照20個人上報連部。2排稍作休整后,后續增援的5連主力部隊跟上后,合兵一處攻占了78號陣地,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60多具被56式半自動步槍擊中要害喪命的越軍尸體。 圖為巖龍的遺物,他就是用這支步槍干掉了幾十個敵人 這一仗以后,巖龍一直處在興奮、歡樂、高昂的情緒中,殘酷的戰斗還在繼續,1979年2月25日下午4時,部隊向鋪鏤北面的一個敵軍據點挺進,2排依然是尖刀,巖龍和戰友石忠樣在尖刀的刀尖上(也就是處在最危險的位置和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巖龍一直沖鋒在前,戰斗中,俘敵一名,斃敵兩名,并將繳獲的越軍望遠鏡掛在脖子上。 戰斗接近尾聲,巖龍和戰友搜索戰場追殲殘敵時,悲劇發生了。在密林一處越軍工事里,巖龍和一名戰友發現敵人,一個越軍扔出槍支,舉手“投降”,巖龍和戰友為此放松了警惕,沒想到的是,工事里還有一名越軍趁機向他們射出一梭子彈,巖龍胸膛處中彈犧牲。 巖龍不僅軍事技能過硬,而且性格討喜,是連隊里人見人愛的一個小伙子,他的犧牲令戰友們十分憤怒,副班長何朝德抱著巖龍的尸體嚎啕大哭:“要是不讓你抓俘虜該多好啊!” 戰友們心中復仇的火焰被點燃,一鼓作氣沖上陣地,將越軍全部消滅。戰后,有戰友為此悲痛地說:“不該抓俘虜啊!”雖然抓俘虜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對于放下武器的軍人實行優待,不得殺害”是國際法《關于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的明文規定,即使付出血的代價,我們也不得不讓戰士們貫徹執行。 結語戰后,巖龍被追認為黨員,追記一等功,并被授予“孤膽英雄”的榮譽稱號。他犧牲的時候年僅19歲,遺體安葬于云南河口縣的水頭烈士陵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