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Hong Qi 董洪奇:1959年生,山西芮城人,國家一級書法家,素有“中華鐵筆王”、“中華一絕”、“中華鐵筆創始人”、“中華鐵筆神人”、“中國書壇三大書法導師之一”等榮譽稱號。現任鐵筆書法研究院院長、和諧中國書畫院院士、陜西國際書畫藝術院副院長、桂林書畫院名譽院長、陜西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陜西中山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榜書協會會員、中國中央書畫研究院院士、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華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藝術顧問、西部名流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副主任、香港恒生偉業集團恒生仁和愛心理事會理事。2012年被評為“影響中國書法界發展的十八大書法家之一”。董洪奇的鐵筆書法成功的申報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獲得了國家版權專利商標權。 董洪奇先生,黨員,退伍軍人,退伍后進入西安碑林,刻苦研習鐵筆書法三十余年的春夏秋冬,同時學習和臨摹各朝代名碑帖,書法臨習(臨學)顏、歐、柳、趙、蘇、黃、米、蔡、懷素、岳飛、張旭、二王及王鐸、唐伯虎、文微明等歷代書法大家,遍走中華大地,訪名師,逐步練就與眾不同的鐵筆書法。 董洪奇先生所用的毛筆除了筆桿是鐵制的之外,上端還加有一塊塊重量不等的如啞鈴狀的鐵塊。負重在0.5公斤至45公斤不等,觀其書、數十斤的鐵筆揮灑自如,樣樣灑灑,幾十幅大字寫下來筆不敗,氣不喘,右手筆走龍蛇,左手落款定終,令人驚嘆。賞其字,奔放自如,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疏密有度,正側起伏,大能騰云駕霧,小能鉆縫越隙,隙母戀子,如油絲一片。筆墨氣韻掌握的得心應手,筆不盡,墨不枯,不停筆,真正達到了藝術的高度境界。而小楷秀麗瀟灑,風骨凜然,靈性自如,功底深厚,在魏碑上有所創新,雖師古而不泥古,自成一體,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董洪奇的鐵桿專利毛筆是在傳統書法上的一種創新,同時又融合太鋼手撕鋼高科技材質創新研發的負重型專利毛筆,分大中小型重量不等。分別為0.11、0.15、0.17、0.21公斤不等。在運用時能使人力量向上,重心下移,抵消手臂的額外力量,克服手的抖動,從而大大提高了握筆的穩定性,更好的控制筆鋒的著力點和走向,創作出更高雅的書法作品;久久使用能夠增強臂力、腕力及心肺功能,既修身養性,又強身健體,且提升意志力和藝術造詣,從而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從西安碑林走向北京的十多個春秋,董洪奇的鐵筆書法在國內外書法領域獨樹一幟,其書法作品被中央二臺對話欄目、鳳凰電視臺、三次被中央七臺宣傳報道《鄉村大世界》、《最美鄉村快樂行》欄目在第六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新農民才藝風采大賽”中獲得十佳農民書畫家獎。各省市地方電視臺及各種報刊雜志宣傳報道,也曾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認可。并多次作為國禮贈予各國,深受贊譽。人稱:“鐵筆泰斗,書法太極”。愿鐵筆書法走出國門,沖向世界。 作品展示 名家風采 2010年9月19日,CCTV2財經對話十周年慶典欄目,在謝穎穎與陳偉鴻主持的“思想的盛宴”節目中,特邀嘉賓現場書寫鐵筆書法作品“四海一家”“精益求精”“創新思想”“給思想一片飛翔的天空”等以國禮贈送給多個國家;在鳳凰衛視報道董洪奇鐵筆書法業績后,有多個國家領導、學者及收藏愛好者等,爭相訂購了一些鐵筆書法作品;在聯合國60周年慶典活動中,更有聯合國和多國友人收藏鐵筆書法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