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皮影戲是中國的古老的傳統藝術文化,但是如今已經慢慢的消失在大眾的視野,很幸運我們生在農村,還能見識到這古老的文化,希望接下來這種藝術能夠被傳承,成為世世代代都能觀光的故事! 童年看不懂皮影戲,感覺那是大人才看的懂。每當母親挑燈夜趕為我們做新鞋時,我便為她穿針引線。這時媽媽就會繪聲繪色的給我講《五更勸夫》,《薛剛反唐》《劉伯溫訪主》等等。聽得最多的苦情戲如《打蘆花》《陳世美》。我一邊穿著線一邊刨根問底,問著問著媽媽來一句,這都是從皮影戲學來的。那一幕幕仍歷歷在即,可惜媽媽喜歡看的皮影戲越來越少了,甚至到了消失的地步。每每想起這,不免有點痛心。 秦腔,打樹花,嗩吶,皮影戲,古人前輩給我們留下了多么美好的藝術。沒人喜歡就應該摒棄了嗎?應該重視這些藝術,這都是古人前輩辛辛苦苦鉆研留下來的寶貝,可以以另一種形式改良,但是不能摒棄。上次在唐山,看到皮影戲一直都算完善的留存傳播著,真正的皮影也作為傳統工藝品在售賣,知道這種表演形式的國人也沒有遺忘它,它一直都存在。 身為一個觀眾看,從不知,不懂,到如今的特別喜歡皮影戲,它就像搖曳在光影中的千年藝術!個覺得皮影戲是藝術和智慧完美結合的產物,皮影戲其實我覺得很有市場的,一些文化展覽中心,旅游景點,都需要這樣的展現形式,但少了推動他的人。 我身為傳統藝術科班出身的學生,有的在學嗩吶,有的專攻中國畫,有的皮影研究,自知老先生交給我們這一輩的擔子有多重。在國內如今的文化環境里,面對許許多多家人朋友乃至社會的有色眼鏡和質疑,有時候真的覺得力不從心。之前會奮力辯駁解答,現在真的是滿心悲涼。有的人甚至會把“你們搞的這些就是應該被淘汰的”說到我臉上,真的會哭。 但是看到現在傳統文化藝術的劇場,會館里絡繹不絕的越來越多變成了年輕人,帶有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現代娛樂形式被大家所喜愛,學習,傳播,還是挺欣慰的。雖然長路漫漫道阻且躋,我相信許多像我一樣的朋友會在這條路上努力奔跑。 皮影是我國的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保護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最可怕的不是沒什么人去保護,而是連我們自己的人都覺得沒必要去保護了。在這個利欲熏心的年代,傳承似乎是件很難的事。但是依然有著一些人,不為名利,只為將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或許某天你我也是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