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二百元生活費,83年的。去上學的時候,老父親把第一學期的1000元生活費給我,有時候剩余,有時候談戀了,結識同學多了就不夠消費了。記得很清楚,年底我沒錢的時候,讓父親給我寄100元。鄰居看到了說,你怎么給孩子只寄100元?我想說,家里真沒有錢。 九月又到了新生開學季,家里有錢的還好說,如果是貧下中農家庭,每個月該給他多少生活費合適呢?給少吧,怕他吃不好,或去碰網貸那些東東!給多吧,經濟實力不允許!真是兩難啊!難的是我們這苦逼的農村70后。 如今看到朋友的弟弟妹妹去上大學,生活費都是二千開頭,甚是羨慕。前陣子回家,我嬸子家女兒一個月3000生活費,說少了吃不飽。而我嬸子,叔倆人在家省吃儉用,還欠著一屁股債,其實他倆的工資也就是三千多吧。 現在消費高,我上學的時候一碗面才一塊錢,現在都十來塊了。現在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2千即可,平常衣服自己買,過年家里給買。一月就2千多了沒有,孩子不能太慣,家長給多少也不夠他們花的。外面世界太精彩,都是用錢來享受的,沒有經濟條件的要管好孩子。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除了吃飯,買點水果,奶制品,衣服等補給品是父母必給的,其他出錢的項還是要自己去賺。懂得勞動的艱辛,學會理財,對以后走出社會奠定基礎。父母給多少并不意味你就要花多少,最好留點儲備金投資什么的,再打打兼職賺取更多。 網友方春雨說:不談戀愛,正常吃喝1000左右。偶爾吃頓好的1500,2000過得很舒服,還能偶爾出去玩。如果談戀愛了,那每月生活費要翻倍。看在哪里上學吧,家里有錢的可以多花,困難的夠吃就行了。大手大腳花錢,一個月幾千,就是畢業了一個月才拿多少工資?好多都是月光族,掙得還不夠自己花的。 這得看你大學所在的城市消費水平,還得看孩子的專業,還得看男孩女孩。其次就是看你孩子“懂事不懂事”了。沒有統一固定標準。越是好大學,花費越少,知道為什么吧? 自己勤工儉學掙的,一頓吃50元不算貴。若是父母給的,希望你畢業工作后,也孝敬父母一頓50元的飯就知道了。花著家長辛辛苦苦賺的錢去享受,這樣的大學生能學出什么東西出來?現在的年輕人啊,不懂得賺錢的艱辛!多想想自己畢業后能掙多少吧,工作后第一個月工資能全給爸媽的有幾個?以后月月給爸媽錢的又有多少?別說月月了,偶爾有多少呢? 關于大學生生活費給多少的問題,你是怎么看的呢?分享出你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