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文校 每一個中醫人,都有一個經方夢,夢想有一天能接近仲景先師,藥物寥寥,效如桴鼓。 然而持之以恒者卻數之寥寥,夢想成真者更是屈指可數,或知難而退,或改弦易轍,甚感惋惜。 究其原因,缺少明師指點、不知所措者甚多。 自從步入中醫之門,便對醫圣——張仲景起了崇敬之心。 很多老師、前輩也說,學好經方非常重要,從此一顆叫經方夢的種子便播在了心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學習經方的道路異常曲折。 大三的時候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傷寒論》課程,正想著有名師的指點,能快速入門。 但事與愿違,學院最好的經方老師遠赴美國留學。 沒有明師的指點,學習《傷寒論》可謂舉步維艱! 大四那年,一個同學向我推薦了《郝萬山傷寒論講稿》,便用2個月的時間看完了郝萬山老師的所有視頻課程。 郝老師結合時代北京、地域特色、逐字逐句講解了所有條文,特別強調了抓病機的重要性,同時列舉了很多經方醫案,讓我進一步增強了對經方的熱愛。 得到了雨露的澆灌,那顆叫經方夢的種子便開始發芽了。 由于自己悟性不高,學習《傷寒論》起初還是以背條文、記癥狀或是記住哪個方證治療哪種疾病為主,沒有很好理解每個方背后的方義,更沒有屬于自己的經方體系,因此提升速度非常緩慢。 后來又通過網絡接觸了其他經方大家的理論,買了很多他們的書,翻閱后,發現他們的理論還是不適合自己。 正當我惆悵迷惘、深感無助的時候。 機緣巧合,在一次查找治療腺樣體肥大的醫案的時候,找到了馬家駒老師的醫案。從此便知道了家駒老師,并開始關注胡希恕經方醫學公眾號。 去年10月,胡希恕經方醫學推送了一條馬老師做客中醫在線精醫大學公益直播間在線公答疑的鏈接。 馬老師的答疑課讓我知道了六經八綱辨證體系,知道了《傷寒論》里的發汗藥有5個! 馬老師的思維導圖,讓人很容易記住一串方、一系列癥狀。 別具一格的答疑讓我耳目一新,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開始關注中醫在線app及微信服務號。 在數月內看完了馬老師所有的公益課、公眾號文章、微博醫案,并毅然加入了馬老師的傷寒論私塾班,收獲頗豐! 馬老師幫我打造了六經八綱辨證體系:2個病性,3個病位。 以前辨六經都是通過記提綱,發現臨床患者能套上提綱的癥狀卻很少,所以很難分辨。 但馬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辨六經:表陽證就是太陽病,表陰證就是少陰病,里陽證就是陽明病,里陰證就是太陰病,半表半里陽證就是少陽病,半表半里陰證就是厥陰病。 這樣分辨起來非常容易,只要能分辨出表里、半表半里和陰陽就能辨出六經了。 馬老師讓我記住了《傷寒論》的核心方藥:20味藥,30首方。 針對表證的發汗藥有:麻黃、桂枝、葛根、生姜、蔥白; 針對里實熱的藥有:石膏、大黃、梔子、黃芩、黃連、黃柏; 針對里虛寒的藥有:干姜、桂枝、附子、吳茱萸; 針對半表半里的和解藥有:柴胡。 每個藥又有幾個主要的代表方,這樣就把《傷寒論》的核心方藥都涵蓋了。 馬老師讓我掌握了各種經方辨證標準: 陰陽辨證標準、表證辨證標準、經方辨治六步法、每個方的六經歸屬及常見癥狀等。 如:辨陰陽5個要點:精神狀態、口渴不渴、大小便情況、舌象、脈象。 馬老師讓我懂得了時方可以納入經方體系: 三仁湯屬陽明太陰合病,藿香正氣散屬太陽太陰合病等等。 因為自己一直喜歡經方,所以就很排斥一些印象中效果不好的時方,例如三仁湯等等。 但馬老師的教導,讓我知道我的認識是錯的,在嶺南地區三仁湯證還是非常常見的。 2020年底,我一個朋友咳嗽了很久,平躺的時候咳嗽明顯,咳得厲害時甚至要坐起來,看了很多次西醫,效果都不好。 也找我看了好幾次,一開始用小青龍湯、半夏厚樸湯等加減,效果一般。 后來發現他的右寸部溢脈,考慮水飲挾熱上沖,用了越婢加半夏湯加減,癥狀改善了很多,但還是反反復復。 再后來發現他六脈滑大有力,舌邊尖紅胖大齒痕苔潤稍膩,這不是典型的陽明太陰合病——三仁湯證嗎? 于是用了幾劑三仁湯加減,困擾2個月的咳嗽徹底解除了。這是我第一次用三仁湯加減治好咳嗽,記憶頗深。 附醫案:賴某,男,33歲。 就診日期:2021年1月13日08:41。 主訴:反復咽癢、咽干、氣促、咳嗽、咳痰半月余 現病史:半月余前因咽痛后反復出現咽癢、咽干、氣促、咳嗽、咳少許白痰,平躺時咳嗽明顯,咳甚時需起坐。伴鼻塞、眠差,納可,大小便正常,無流涕、噴嚏、口苦、口干、畏寒、發熱、頭痛、周身乏力疼痛等不適。舌偏紅稍胖有齒痕,苔薄白潤,脈浮滑數有力,右寸部溢脈。 分析:患者鼻塞考慮有太陽病; 舌偏紅稍胖有齒痕苔薄白潤,脈浮滑數有力,右寸部溢脈,考慮有陽明太陰合病; 咽癢、咽干、氣促、咳嗽、咳少許白痰為痰飲水濕郁阻氣機,肺氣宣降失司所致。 故辨證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予越婢加半夏湯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加減。 處方:麻黃6g、生石膏15g、法半夏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棗10g、茯苓30g、五味子10g、細辛3g、杏仁10g、厚樸10g、薏苡仁15g ×3劑,水煎服,日一劑。 2020年1月15日復診: 患者訴癥狀明顯好轉,仍咽稍癢、氣促、咳嗽,舌脈同前,余無明顯不適。 效不更方,×3劑。 此后于2021年1月21日、2021年1月25日、2021年2月1日共復診了3次?;疽栽芥炯影胂臏訙p治療為主,咳嗽還是不能完全緩解。 2021年2月18日復診: 患者仍咽干、咽癢、稍氣促、干咳、咽部異物感,納眠可,大小便正常。 平素不怕冷、不易出汗,無鼻塞、流涕、噴嚏、口苦、口干、畏寒、發熱、頭痛、周身乏力疼痛等不適。 舌邊尖紅稍胖有齒痕,苔薄白潤稍膩,六脈滑大數有力。 患者復診前幾天,剛好看了馬老師講的三仁湯、連樸飲、白虎加蒼術湯,也看了一些馬老師用三仁湯加減治好咳嗽的醫案,因此對三仁湯、白虎加蒼術湯有了新的認識。 分析: 患者舌邊尖紅稍胖有齒痕,苔薄白潤稍膩,六脈滑大數有力,考慮痰飲水濕郁久化熱,熱重于濕,為陽明太陰合??; 咽癢、咽干、氣促、干咳、咽部異物感為痰飲水濕挾熱上沖,肺氣宣降失司所致,考慮陽明太陰合病。 予三仁湯合半夏厚樸湯合白虎湯加蒼術湯加減。 處方:杏仁10g、豆蔻2g、薏苡仁30g、厚樸10g、法半夏10g、滑石15g、淡竹葉15g、石膏15g、知母6g、紫蘇梗15g、茯苓15g、陳皮10g、桔梗10g、黃芩10g、蟬蛻6g、麻黃3g ×3劑,水煎服,日一劑。 2021年2月20日復診: 諸癥顯著改善,效不更方,取2劑鞏固。2天后告知,咳嗽痊愈,至今未復發。 不禁感慨: 胡希恕老的六經八綱辨證體系真的太強大了,時方還可以納入經方體系,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感恩馬老師如數家珍般的傾囊相授!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如何提高?感悟如下: 1.認真聽講,勤做筆記。 2.堅持體系,多看醫案。 3.勤于思考,善于總結。 4.增強自信,敢于實踐。 5.虛心求教,博采眾長。 6.相互分享,事半功倍。 有一個夢,叫經方夢,有一個地方,叫精醫大學,那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有一群人,叫追夢人,有一個體系,叫六經八綱,那就是您苦尋的體系。 我的經方夢才剛開始,但已不再迷惘,因為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感謝馬老師!感謝中醫在線!往后的日子將倍加努力,不斷提高,愿今生能造福一方百姓,不枉為醫! 作者簡介:馬文校,主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師從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文小敏教授,并有幸得到中共專家、全國名老中醫——陳寶田教授及北京中醫醫院——馬家駒教授的教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