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腸道發生病變的人群在不斷增加,且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甚至腸癌這樣的惡性腫瘤,在年輕人中,也并不少見。 腸道,是人們消化系統中最重要的部位,包括小腸和大腸,而大腸包括直腸和結腸,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回腸。 在這復雜的腸道結構中,每一處都可能出現腸道病變。很多人以為腸道內發生病變,沒有明顯的表現,其實不然。腸道病變也是有跡可循的,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根除! 腸道病變時,身體會有“1臭2痛3多”,占了一個,也要注意 “1臭”: ——口臭 很多人不理解,腸道病變和口臭怎么會有關系呢? 事實上,腸道不僅會消化食物,同時也會代謝廢氣,而廢氣排出的其中一個途徑就是順著氣管從嘴巴出去。 如果腸道受到損傷,有害物質沒有辦法完全代謝掉,就會導致口腔當中有一些有害物質的殘留,就會出現口臭的情況。 “2痛”: 1、腹痛 腸道生成腫瘤,占用腸道空間,會造成腸道梗阻,這時人常會感到腹脹、腹痛,其中腹痛的發生率較腹脹的發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 當腹痛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時,也表明腫瘤在不斷惡化,一定要今早就醫。 2、肛痛 接近肛門的直腸也是腸癌常發生的地方,當腫瘤生長在這里時,就可能表現出肛痛,很多人會誤將其當做痔瘡,要注意區分。 “3多”: 1、排便多 正常來講,一個人一天最多也就排便3次,少的可能兩天排便一次,但腸道病變后,排便習慣就會發生改變,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多。 排便次數增多、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是腸癌早期最突出的身體表現。當腸癌進一步惡化,會出現黑便和血便。 2、放屁多 放屁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一個人正常每天會排出十幾個屁的,這些屁會因為你的飲食,出現或臭或不臭的味道。 當腸道病變,出現腫瘤的時候,腸道菌群失調,會導致放屁變多,一天可能排出幾十個屁,而且一般都會特別的臭。 3、瘦的多 突然的暴瘦,在很多癌癥中都會出現,而腸癌也不例外。 一方面,腸道發生病變,腸道吸收功能就會下降,吃再多營養食物,吸收也少了,人自然會變瘦。另一方面,腫瘤生長也會搶奪身體營養,導致人營養不良變瘦。 養護腸道,預防病變,四個字很重要! 一、“吃”很重要 每天吃什么,決定了腸道的基本狀況,吃的不好,腸道自然好不了。 比如很多人愛吃的麻辣燙,其實對腸道來說,就很不好。 麻辣燙,顧名思義又麻又辣,辣椒進入腸道時,會增加腸道不規律的蠕動,進而導致腸道內的食物殘留時間過長,引起腸道不適。 并且,一些麻辣燙商販,為了提高利潤,會降低食材的質量。經常購買用工業燒堿、雙氧水和福爾馬林處理過的食材。這些都是對腸道傷害極大的強致癌物! 想要腸道好,要多吃粗糧。 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多,且比較全面,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被人體吸收的粗纖維,因此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通便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和預防便秘,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 并且粗糧的熱量很低,且能夠在腸胃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使人產生飽脹感,所以它可以有效的幫助需要減肥的人,同時它也是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的人的最佳首選主食。 二、“喝”很重要 除了吃之外,喝也很重要,比如愛喝飲料的人,腸道就容易不好。 含糖飲料中,有一味甜味劑——果葡糖漿,可能促進結直腸癌的生長。 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對于早期結腸癌小鼠模型,每日攝入適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可以加速小鼠模型中腸道腫瘤的生長。 研究發現:那些每天飲用兩瓶甚至三瓶以上含糖飲料的人,相比于一月才喝一瓶的人,癌癥死亡風險高16%。 想要腸道好,要多喝水,尤其是植物茶水,對腸道是很有益的。 金蘭菊根茶,雖然味道偏苦,但其苦味物質可提高消化器官的活動能力。同時,金蘭菊根可以幫助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等。 每天喝一兩杯金蘭菊根茶,具有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的產生與積累等多種生理功能。 三、“動”很重要 長期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減慢,而糞便中的有害成分,會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腸癌! 另外,久坐會導致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腸癌的發病風險。 所以,養護腸道、預防腸道病變,一定不能久坐,沒事要多動一動。 規律的運動,可降低24%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1/3的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 運動可提高腸道蠕動功能,還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利于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 切記,運動一定要堅持。最好選擇一些,自己能堅持的運動項目,如慢跑、快走、太極拳等。 四、“查”很重要 平時要注意檢查,有腸炎、腸息肉的人,要注意持續治療,排除惡化癌變風險。 臨床主要的腸道檢查方法有:腸鏡檢查、CT、彩超、鋇灌腸、氣鋇雙重造影、排糞造影等。 其中,腸鏡檢查是確診腸癌最準確的方式,但是腸鏡檢查為有創檢查,有0.3%-0.5%的概率可對患者造成損害。 約60%的結直腸癌會長在直腸,直腸指檢是最容易發現腸癌的方式之一。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