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尊嚴的方式去承受衰老,接受死亡,是我們精神生活中的最后一項偉大的成就。 世人大多數都是逃避死亡,想盡辦法讓自己活得長久,很少有人去向死而生,以及關注活得質量和深度。 2 人活著對自己要有兩個基本的要求,一個是正義,一個是仁愛。后者凸顯了公平和嚴格,法律的公正獎懲,表現于人身上就是父愛。后者體現的是包容和仁慈,表現于人身上就是母愛。 3 以德報怨固然好,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有人傷害了你或者做了對你不好的事情,你如果一直以德性來對待,或者你不僅不怪他,反而對他更好,這就可能把對方的人性引向總是想著欺負他人的極端,人性變得灰暗之后,可能并不能感動他,反而會讓對方變得變本加厲,不思悔改,這就違背了道德的初衷,成了姑息養奸。對于怨恨,比較好的做法是孔子說的,即以直報怨。也就是用真誠和正直,有話直說。 4 宏觀要求人放下自我的偏見和小世界,進入到對整體和大局的洞察。因此我們將看得更高更遠。但宏觀的基礎是微觀,只有先有微觀做鋪墊,宏觀才能更博遠。只有宏觀,沒有微觀,仿佛蓋高樓,不打地基。 微觀是細微地進入世界,越深入微觀,世界就越小。但過于關注微觀,忽略宏觀,人的目光和視野容易變得狹小和片面。只有微觀,沒有宏觀,我們就無法把握整體,流于對局部的狹隘認知,因此會缺乏大局意識和系統思維。 所以,要同時具備宏觀和微觀兩種能力,要把客觀和主觀結合起來應用。只有做到物我統一,主客一致,我們才能更全面更精準地了解事物。 5 人活著,有兩點想要做到很難。 一個是貧窮時不失志,不諂媚。二是富貴時不驕奢淫逸,不壓人。對此,孔子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背后的含義就是,貧窮時依然保持快樂平和,富貴時注重禮儀,注重內在修養,那人生就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貧窮時保持快樂很難,富貴時能保持精神獨立高雅,更難。 |
|
來自: 知魚之樂uo5wuu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