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丨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在家門口也能幸福養老 ? 湖北民政 2019-05-31 關注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你會如何開啟自己的養老生活?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是所有老人的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而如何讓老年人在不離開熟悉社區的前提下享受專業化養老服務已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近年來,多地民政部門積極推行社區養老驛站,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實踐“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積極探索社區多功能嵌入式養老路徑,大力推進以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滿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讓他們在家門口樂享晚年。 ? ? ? 湖北省武漢市 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萬松街王家墩社區81歲的張爺爺,中風后長期臥床,子女卻并不擔心老人的照料問題。張爺爺的家就像一座“養老院”,房間安裝了有睡眠監測袋的護理床,床邊配有能實時采集生命體征數據的智能健康設備,房間還裝上了監控攝像頭,子女通過手機APP能隨時查看老人的各項健康數據。 張爺爺享受的,是王家墩社區嵌入式養老網點的遠程照護服務。該養老網點設置有日間照料室、幸福食堂、健身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室。專業康復理療師可指導老人進行康復訓練,社區老人通過電話和智慧拐杖APP,在家就能預約享受助餐、助潔、助護等服務。 武漢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實施“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建設街道以專業養老機構為支點,社區小型化、連鎖化的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為節點,網絡信息平臺為織線的養老服務骨干網,打通“虛擬網絡與實體服務、家庭養老與機構上門服務”之間的時空界限,努力將全市打造成一座“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上海市閔行區 上海市閔行區老齡化程度較高,截至2018年底該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5萬,超過戶籍人口總數的30%。閔行區以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為發展目標,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對美好養老生活的需求。 通過資源整合和功能疊加,閔行區自上而下整合推進街鎮層面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有效實現了城鎮社區居家養老15分鐘服務圈,形成了“一碗湯”的家門口養老服務模式,產生了“養老不離家”的模式效應。 截至2018年底,全區已建成110個嵌入式為老服務設施,其中有長者照護之家10個,依托85個鄰里中心建設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4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60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75個。 2018年11月,閔行區民政局召開“閔行區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推進會”,總結推廣蓮花老年公寓“破圍墻、增功能”,開展機構輻射社區的經驗,著力構建多層次、開放式、樞紐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使“9073”養老資源融通、圍墻打通、服務貫通、信息聯通。自此,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模式在閔行推廣,重點開展助餐、助浴、助潔、日托、短期托養等5項基本服務,居家護理、照護培訓、輔具租賃、康復保健等4項拓展服務;社區為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志愿者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文體共享服務等4項支持服務。 2019年,閔行區將在20家養老服務機構先行打開“圍墻”,開展服務輻射,真正從制度上打通梯度保障鏈,形成梯度化養老保障的良性發展機制,著力唱好“三部曲”:即做實90%,讓居家養老食無憂、居無憂;做強7%,讓社區養老更多元、更可及、更專業;頂部做優3%,讓機構養老有床位、有醫療、有品質,全面構建多層次、開放式、樞紐型養老服務融合平臺。 福建省漳州市 福建省漳州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87.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8%;80歲以上高齡老人13.3萬人,占老年人口15.1%。近年來,該市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實踐“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積極探索社區多功能嵌入式養老路徑,大力推進以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向村(居)一級拓展延伸,打造“15分鐘養老圈”和“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優質的服務,讓他們在家門口樂享晚年。 積極發展“互聯網+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打造線上線下聯動平臺。建設養老信息平臺和養老信息中心,并設立應答坐席,全天候開通服務呼叫專線968962。免費領到配套手機的服務對象通過“一鍵呼叫”可享有生活服務、醫療服務、定位服務、緊急求助、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等一系列居家養老服務。 特別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用手機的SOS緊急呼叫按鍵與968962取得聯系。2017年2月9日,龍文區藍田鎮梧橋村63歲的王阿姨被車撞倒后受傷嚴重,危急時刻,她按下了手機的SOS緊急呼叫按鍵。接到電話,她的資料立即彈屏顯示,手機同時被定位。坐席人員迅速報警,并通知王阿姨家屬,同時“派單”給事發地點附近的助老員。最終,在三名助老員和120救護人員的幫助下,王阿姨被及時送往醫院搶救并脫離生命危險。 除了線上服務以外,線下還有實體團隊為老年人提供助潔、助餐、助浴、助殘、助行等多種上門服務,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按照片區每百名服務對象配備1名專職助老服務人員的標準建設助老團隊;助老員除了完成老人選定的服務套餐內容外,還提示老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注重與老人充分溝通交流。同時,每個片區配備了1-2名緊急救援人員,在接到服務對象的緊急救援電話時,能夠及時趕到服務對象家中,確保第一時間施救。線下服務還吸納了社會資源,與醫院、司法機構、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各類商家建立合作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醫療、理發、家電維修、代辦代繳、心理疏導等服務。 目前,全市共發放養老服務手機終端6.2萬部,開展線下實體服務21.4萬單,1.58萬名老人從中受益。全市投入購買服務資金達3000萬元,覆蓋1027個城鄉社區(村)。 江蘇省宿遷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實現“老有所養”成為當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數據顯示,截至 2018年底,江蘇宿遷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97萬,占戶籍人口的16.4%。 2018年5月,宿遷成功入圍全國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通過改革試點,計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信息化為紐帶、專業化服務為支撐的醫養相結合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2018年以來,宿遷市緊緊抓住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機遇,立足本地實際,緊扣服務需求,努力探索出經濟欠發達地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915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個、虛擬養老院5個、老年人助餐點249個、農村老年關愛之家12個、居家和社區養老床位8921張,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宿遷市一直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作為養老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將以改革試點項目為抓手,進一步增加養老服務供給,讓更多老人能夠在家門口,甚至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宿遷市民政局局長倪成城說。 - end - ?來源丨中國民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