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今早,送報員來我家征訂明年晚報,價仍216元,辦好手續后,還獲贈品:兩瓶米糠油,一禮品組合包,既實現了訂報愿望,又獲禮物,感到很開心……自晚報創刊以來直到現在,一直堅持訂晚報,今后仍如此。20多年來看晚報已成我不成文的生活規律之一,一日不看,總感覺有啥事未辦一般。今年開始晚報實施逢周日休刊,開始二個月我還不習慣,星期日也照例下樓來報箱取報……堅持看晚報,生活添情趣,相信像我這樣愛看晚報的,在咱們蕪湖還有很多很多的…… 趙鋼華前幾天有人轉來一位女大學生撰寫的散文,寫的是她暑期支教的一些感受,她希望能夠在晚報上發表。像她這樣20歲左右的女孩子,我猜恐怕沒有每天讀晚報的習慣,但當她成為一位心懷發表意愿的寫作者的時候,晚報卻成了她首選的投稿對象。忽然聯想到國家元首去國外訪問,每到一地都會首選當地影響最大的報紙發表署名文章,并不“待見”當地受眾最廣的網絡社交媒體,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紙媒的不可替代性。對于大多數寫作者來說,文章只有在紙質媒介上發表,才更有真實感和成就感,也更有收藏和紀念的價值。我認識一些剛剛年過五十的朋友,發現他們不太愛玩微信了,熱衷于讀紙質的讀物。其中一個秘而不宣的原因,竟是他們的視力開始越來越老花,讀紙質讀物顯然比盯著手機的小屏幕更有閱讀的舒適感。這似乎又是紙媒不會消亡的一個小例證。必須承認,紙媒的頹勢是不可逆轉的,每年都不斷傳來報紙停辦的“噩耗”。但大家應該明白,每年辦不下去網絡媒體一定比被迫停刊的報紙多得多。讀者的分眾化,讓每一個地區再難出現任何“全民閱讀”的大眾媒體,無論它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所以,個人以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必然消亡的,只能是“壞的媒體”,與它是不是紙質沒有必然聯系。那么,《大江晚報》會不會消亡?如果它是“好的媒體”,精準服務于青睞它的讀者群體,一定不會!反之,如果青睞它的讀者們每天打開晚報都是一些網上早已轉“濫”了的大路貨,這樣的報紙,必死無疑!
評天下事 寫身邊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