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本學期的第一講中,筆者簡單講解了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即給定三個點的坐標,要求第四個點的坐標使之構成平行四邊形,可以采用中點公式的方法,詳見《八下第1講 舉反例 求坐標 《平四矩形》難點精析》 而在中考題中,通常會出現更難一些的“兩定兩動”問題,本講就用3個例題,幫助同學們學會盲解!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1,0),B(3,0),C在y軸上,D在直線y=x-2上. (1)若以A,B,C,D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求點D的坐標. (2)若以A,B,D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點D的坐標. (3)若以A,B,D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點D的坐標. 第(1)問分析: 這是筆者原創的一道題目,A,B為兩定點,C,D為兩動點,即“兩定兩動”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常規解法是以AB為邊,以AB為對角線,先分類討論,再在坐標系中畫出三種草圖,進行求解.但實際作圖過程中,許多學生會受限于原題的圖,出現畫不全的情況.若題目無圖,則更難畫全. 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其實是有的,核心思想是將“兩定兩動”轉化為“三定一動”,分三步走. (1)設參 我們可以設在y軸上運動的點C的坐標是(0,a),并把它看作一個定點. (2)畫圖 無需坐標系,大致畫出A,B,C三點的位置,標上坐標,然后連接AB,AC,BC,將這三條邊均只看作對角線,即簡單,又可保證分類不遺漏.利用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是其各自中點,從而利用中點公式,將第四個點D的三種情況的坐標都表示出來. (3)再代入 此時點D的坐標是含參數a的,再將含參數的點D的坐標代回原解析式y=x-2中,即可求出點D的坐標. 要使△ABD是等腰三角形,則其中任意一邊可作為腰,也可作為底.但我們不妨與平行四邊形一樣處理,任意一邊都只作為底考慮,則另外兩邊即為腰. AB,AD為腰,則A為頂角頂點. AB,BD為腰,則B為頂角頂點. AD,BD為腰,則D為頂角頂點. 若要作圖找出所有情況,即八年級上冊所熟悉的“兩圓一線”問題. 本小問只涉及一個動點D,可以直接設其坐標為(x,x-2),當AB,AD為腰,或AB,BD為腰時,可利用距離公式,表示AD,BD的長度,利用與AB相等的條件,建立方程,求出點D的坐標. 當AD,BD均為腰,別忘了此時點D在AB的中垂線上,可直接知道點D的橫坐標. 要使△ABD是直角三角形,同樣考慮三種情況,∠BAD=90°,∠ABD=90°,∠ADB=90°. 由于AB在x軸上,∠BAD=90°或∠ABD=90°時的情況非常簡單,只需過點A或點B作x軸的垂線,與直線y=x-2的交點即為點D. 而當∠ADB=90°時,有同學會選擇勾股定理逆定理,但要兩次涉及距離公式,較為繁瑣.其實可以聯想平時最不會用的直角三角形中重要的一條性質“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就變成兩點距離為定值問題了,計算會更簡便,當然這其中的本質,到了初三學過圓以后,你會更加明白.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2,0),B(m,n),C(-2,10),D(-5,p),且p≤n. (1)若以A,B,C,D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請用含p的代數式的坐標重新表示點B. (2)若以A,B,C,D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菱形,求n的值. (3)若以A,B,C,D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矩形,求n的值. 經過例1的詳細講解,相信大家對這種設參畫圖再代入的方法應該有所了解了,那么本題的解法與例1是完全一樣的.對于(2)(3)問,也不用擔心. 若四邊形是菱形,則鄰邊相等,由于我們只考慮對角線,因此,對角線恰好將菱形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問題就轉化為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若四邊形是矩形,而四個角都是直角,對角線又恰好將矩形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問題就轉化為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本題是第一講中的思考題,O,A均為定點,也是兩定兩動問題,筆者當時給的參考答案是將OA作為邊,對角線分開討論,光作圖就比較麻煩.而現在,我們可以用設參,畫圖,再代入的方法輕松秒殺.如設點D坐標(a,-3/4a+3),表示出點E的坐標.接下來,準備好了嗎,不畫圖,完全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