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流量明星+大IP的組合都容易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式評分——前有《有翡》今有《長歌行》。 《長歌行》改編自夏達同名漫畫,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譽為國漫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但漫畫較之網絡文學而言還是略顯小眾,近些年雖也有不少國漫被逐漸搬上大熒幕,但從整體而言漫畫IP的市場并沒有小說改編劇的市場廣闊——因而《長歌行》這部劇,其實也是改編IP劇打開新市場的一個標志。 目前《長歌行》已經播出了近三周,豆瓣評分6.4分。我用了四個晚上的時間拉動著進度條追平了連載,在沒有看過原著漫畫的情況下,我覺得作為一部大女主半歷史的言情劇而言,這個剛好及格的分數還是非常中肯的——畢竟劇集本身優缺點都很明顯。 先說不少人詬病的缺點吧。 《長歌行》是一部典型的、以女主名字命名的大女主劇,就和之前的《甄嬛傳》《如懿傳》等如出一轍。 《長歌行》女主李長歌是李世民的侄女,李建成的女兒,玄武門之變后逃離故土,在逃亡和復仇中逐漸成長的傳統女性視角劇集——這本是當下最熱門的題材,大女主兼具了爽文和女權雙重視角,前有多部成功案例作為模版,按理當沒什么風險,但這部劇似乎并未將女主的人設和電視劇必備的言情戲份做很好的處理,雖然吳磊演的男主很帥,迪麗熱巴很美,兩人很般配,但慢熱的劇情、男主救女主的老套戲碼,時時刻刻重逢的刻意巧合,倒讓「大女主」變成了一捅就破的紙窗戶,內在反倒是大女主也不到位,言情戲也不合格。 這也是為什么,劇集播到現在,副cp呼聲甚至超過主cp,占據了一大部分流量與熱度。 其次是被詬病甚至被舉報的不尊重歷史的問題。 不久前有一群人認為《長歌行》完全不尊重歷史人物,對李世民、杜如晦等人物存在惡意抹黑,甚至將涉及到突厥等民族問題上升到了政治不正確的地步,將《長歌行》及其原著漫畫一并舉報。 《長歌行》和歷史有出入是事實,部分改編確實有些稚嫩也沒錯——不過實話是,《長歌行》從未標榜自己是歷史劇集、也打上了純屬虛構的tag、如若連這等程度的改編劇都要被舉報不尊重歷史的話,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一并全部下架好了。所以歷史部分雖有問題,但實則無傷大雅。 不過,這部劇的優點也挺亮眼的,用不少粉絲的話來說,就是大格局。 說實話哈,我覺得還上升不到格局的問題。這部劇雖然把歷史改的面目全非,但神奇的是在很多劇情里都會借人物之口以傳達這部劇能得以立住的根本: 貞觀之治前夕,盛世大唐將啟,前仆后繼的人用他們的豪情和忠義打造出了粗糲質樸的基石,牢牢奠基在中華文明的最深處,撐起了整個盛唐的脊梁,使得它不單單只是詩詞的風流,還更有一種蒼蒼然的大氣。是那種氣度,也只有那種氣度,才能在未來孕育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從此以后,我們再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時代,能及得上盛世大唐。是這種蒼蒼然的大氣感染著其中的每一個人,以及身后的每一個人。 比如一代名臣杜如晦,在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時日無多時,對為其續命三年的孫思邈說:“這世上千萬人被紅塵裹挾,逃無可逃,只能掙扎求生。某讀圣賢書,食君之祿,不愿袖手度此一生,當今圣上有心造福盛世,某豈能讓陛下在這路上獨自前行。某愿為牛馬走,看看我等能否開創這清平盛世——三年,足夠了?!?/span> 比如李長歌虛構的徒弟阿竇,即使是個吃百家飯居無定所的流民,也愿意為了自己的國家和師傅,念叨著:“長大了再做大將軍”而無畏赴死。 這些可能并非是白紙黑字的史實,但這鮮活的演繹方有種本該如此的錯覺。 “讓李長歌成為串聯起大唐群像的一條線,我們跟著她走過的路,去見識那些有血有肉有脾性的人們,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窺見盛世將至前的大唐風貌,這才是大女主的意義?!?/span> ?? 本篇推送使用說明 在《山河令》那篇推送里我和大家討論了ip的歷史沿革、優質ip與破圈劇集的具體特質?!渡胶恿睢肥堑⒏膇p,而今天的《長歌行》是大女主ip,這兩個瓜分今日視頻市場的兩大ip種類,他們背后有哪些區別與相似? 本篇推送涉及知識點:#大女主背后的性別凝視、優質、高價值IP的特質、ip劇盤活市場的新邏輯:飯圈。 本篇推送用法:既可以補充你的IP專題,也可以加深對網絡視頻和IP行業的認知,一些數據和案例,值得記錄。 · 當我們看大女主時 我們在期待什么 · 有影評將《長歌行》稱之為時大女主劇2.0。 這些年因著市場、IP和女性消費者市場地位不斷提升的緣故,大女主劇一直是劇集市場里極其熱門的存在,大有拍什么火什么的趨勢?;仡欉^往1.0時期的大女主劇,前有奠定了大女主山河的《甄嬛傳》,后有《花千骨》《延禧攻略》《知否知否》《如懿傳》的紅極一時。大女主劇在前五年間吃盡了市場紅利和粉絲紅利,以至于一時之間無數流量明星涌入,劇本不經打磨,演技難以言喻,服化粗制濫造,各種代表,天使寶貝說直接報我身份證號唄。 大女主劇被分流,是從耽改劇熱播開始的。 而這背后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喜歡看兩個男人談戀愛,和喜歡看女主搞事業不談戀愛,歸根結底都是女性的自我期待和自我想象——男性戀愛滿足的是區別于傳統男性女性征服與服從的性別刻板印象的強強式結合,大女主視角則滿足的是當代女性獨立與自信的社會價值與社會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能文能武出身高貴長相美艷的李長歌,本該是大女主的標配。 然而可惜的是,這部劇的不少劇情,依然沒能逃脫俗套,或者說,沒能脫離凝視。 后現代主義學者德里達曾斷言:“話語就是一切,文本就是一切,主體已經死去”。正因如此,后現代女權主義認為“迄今為止所有的女權主義文字一直是在用男人的語言對女人耳語”,主張要讓女說話,讓“男人以男人的名義講話,女人以女人的名義講話”,“我們所要求的一切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聲音。 所以《長歌行》里李長歌自己說:男人可以走四方,女人也可以;男人可以上戰場,女人也可以——大女主在話語里是立住了,女性的聲音也傳達出來了。 但《長歌行》僅僅停留在了「說」的層面。 在言說下,2.0時代的大女主不再是1.0時期的甄嬛那樣在深宮里暗戳戳的展現女性氣場,而是直接的擁有像男性角色那樣剛毅形象。但《長歌行》的弊病在于,故事主線上本應該屬于女主的權謀戲和家國戲直接交給了群像來烘托,在感情戲上大女主的女扮男裝看破不說破的古早戲份還不如男二女二的人設來的討喜:于是屬于大女主的主線劇情不到位,屬于大女主的戀愛劇情也逃脫不了古偶的土氣。 所以這部劇的配角真的很出色,一如我前文謂之盛唐群像。但這部劇本身,就是披著大女主的皮,內核還是瑪麗蘇——這可不是看大女主劇的消費者們想要看到的東西。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想看什么? 傳播學學者赫佐格對美國肥皂劇觀眾所進行的深度訪談研究被視為「使用與滿足」理論傳統的先驅,而對這類劇集研究,進一步衍生出了女性在觀看肥皂劇,或者換個說法,今天女性在觀看耽改劇或者大女主劇時的內心投射:“女性受眾沉浸在自己鐘愛的肥皂劇世界里,淪為廚房里的奴隸;她們倚賴著文本所營造的替代性幻想,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虛假及有害之物視而不見?!?/span> 就像我們都會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過上爽文一樣的人生:把看不起自己的男性掀翻在地,讓瞧不上自己的女性無地自容——這本就是這類劇大熱多年經久不衰的內在邏輯:滿足感。 所以爽文當道,大女主盛行皆是如此:喜歡看大女主,就是想借大女主的人生經歷,一睹女性的另一種可能,以實現自我現實的滿足,甚至是自我鼓勵。 或許你睡前刷完了最后一集劇,閉上眼睛等待入睡的那短暫的時間里,你就會想象自己就是那個策馬馳騁又傾國傾城的女英雄。 · 當我們看IP改編時 我們的標準是什么 · 再來說說IP吧。 混合所有制的傳媒市場背后預示著我國目前已進入“混態融合”時代,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更為明顯,小說、動漫、影視劇、游戲,乃至一切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彼此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協同,構建出了一個泛娛樂產業生態圈。IP經濟已成為中國文娛產業發展的新形態——《長歌行》的漫改IP,就是最好的例子。 基于這樣的背景,IP這個知識產權的概念對我們今天特定的文化現象而言,就過于寬泛而無法準確定義。就今天的市場環境,對IP進行了重定義:IP特指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是有著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的文化符號,我們將這樣的文化符號稱為“文化IP”。 從消費者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類標簽、文化現象,可以引起興趣,用戶愿意追捧,可能轉化為消費行為;從運營商角度看,文化IP代表著某一個品牌、無形資產,可以通過商業化運營、產業化融合,轉化為消費品,實現價值變現。 這里《長歌行》還沒能實現系統的商業變現,但我相信鵝的能力。而《山河令》就已經實現了,無論是后期的主演二人的商業廣告,還是綜藝,戲服拍賣甚至是沒有唱跳的命卻偏要勉強開演唱會的決心,其實都是IP系統化商業變現的一環。 其實一個好的改編文化IP很簡單:尊重IP本身的特質、適度的發揮、找到改編的神韻——在成功的IP《山河令》里就表現為尊重愛情、演員的演技和立住的江湖快意與知己情,在《長歌行》里,雖有大唐風骨,但在整個實際處理過程中,漫改與唐代歷史在故事背景的架構上很難找到平衡,導致這部劇只能借歷史的殼子來“戲說”:IP沒立住,后期的商業變現,自然要大打折扣。 以前改文,標準不過是貼近原著,現在改漫,美感與故事的平衡,或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當飯圈和劇結合時 我們還能相信評分嗎 · 看《長歌行》的時候,我還有一種割裂感。 只要我打開彈幕,我就會看見瘋狂的夸贊,他們大都說著:“大格局!”“長歌太美了!長歌太聰明了”“這是一部要帶腦子看的劇”“這個謀略太絕了我倒回去看了幾遍才明白”。 但只要我打開微博,忽略掉劇組宣傳下面一水的刷屏,看一下實時評論,我就會看著這樣的評論:“編劇帶腦子了嗎?”“這個反派也太弱智了”“凸顯女主可以,但刻意弱化反派真的當觀眾是傻子嗎?”“李長歌那個須須的造型太丑了。” 儼然,引入了流量的劇集,不可避免存在著粉絲濾鏡與實際觀眾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飯圈扛劇,似乎已經成了這部劇的宿命。 其實這種情況在近些年的影視劇里并不少見。 《有翡》路人口碑的全面撲街和兩位流量粉絲的硬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其實也是流量明星目前轉型影視劇所遇到的尷尬處境:一方面自帶的粉絲一定會保證影視劇的點擊與票房,但同際的水平最后會在豆瓣的評分和各大影評博主那里得到佐證——拍劇的初衷本是為了擴大知名度,到最后反而是叫得出口的作品沒沾上邊,路人緣也被敗個精光,只剩下自己粉絲們自娛自樂,萬一再牽扯上cp之類的話題,還要帶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避嫌。 飯圈組成了龐大的市場紅利,明星拍就有人看成為了公認的事實——從經濟角度而言確實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倘若娛樂圈都對這樣的商業邏輯默許甚至放任,這可能無意中在助長著一些不良的風氣: 這種風氣,可能會毀掉好劇本,可能會埋沒好演員,甚至可能會統一市場的審美:讓我們別無選擇,無劇可看。 啊,寫到最后才反應過來自己的標題是磕小女主...可能是主角過于沒有戀愛腦,只想看看甜甜劇的我本人,在長歌行里磕小白兔公主和冷面侍衛的副cp——前面罵著女主感情戲份土,明明我自己磕的也是很土的設定。 人,不過就是口是心非罷了。 ? - 晚 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