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盛玲,華師一附中高級教師,武昌區學科帶頭人,武昌區“百優”班主任,現為2019級長儲班、科技班語文老師。盛玲老師曾經培養2009屆武漢市文科狀元卓昊洋、2012屆武漢市理科狀元余洋;2012屆所帶班級高考均分在全市遙遙領先,13人進入清華、北大;2015屆所帶班級34人進入清華、北大,并斬獲2枚國際奧賽金牌。曾獲得湖北省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多次代表學校執教德育公開課。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語文教學與參考》發表多篇論文。 博雅湖畔,敏行路旁,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明星!在這里,德育之樹茁壯成長,智慧之花盡情開放!她憑借著強大的凝聚力與非凡的創造力,在十多年時間里,創造了一個個品牌——2012屆18班、2015屆30班、2018屆22班。 她說:人生就是一個個渡口,老師就是學生重要人生階段的一個擺渡人。她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幸福團隊的引領者!所以,她虔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用真誠和愛心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微笑著指引學生走向理想的彼岸。她所帶的班級團結和諧,月月都是學校先進班集體,班風嚴肅而活潑,學生興趣廣泛、博學多才、幸福自信,并且高考成績斐然。 2012屆18班先后獲得“武昌區先進團支部”“華中師范大學優秀團支部”稱號,班級先進事跡多次被刊登于省市新聞報刊,高考均分在全市遙遙領先,13人進入清華、北大深造。 2015屆30班(競賽班)獲得“武昌區優秀班集體”稱號,全班44人有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斬獲兩枚奧賽金牌,高考后34人攜手走進清華、北大繼續深造,被媒體譽為“最牛班級”。 2018屆22班曾以“紅色之旅——華師一學生登上大別山麓的講臺”的活動登上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搜,被媒體譽為“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全班同學均考入985、211高校。 這些幸福團隊的引領者就是——班主任盛玲老師。 盛玲老師認為,華師一的學生都是各個學校甚至是各個縣市選拔出的精英學生,他們自身素質高、有理想有抱負;而往往這樣的學生恰好是幸福指數極低的學生。因為當一個個精英組成一個新的團隊,自然又會出現個體的差異,那些稍顯遜色的學生就會產生強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往昔的光環不再,加上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極其好勝極其自尊的學生往往在遭受挫折后極度的失落極度的彷徨。如何幫助這些優秀的孩子們走出心理困境,更好更快的適應當前的團隊?如何引導這些精英學子回歸自信、重拾幸福?盛老師閱讀了大量有關班主任管理和心理學的著作,其中,哈佛大學塔爾賓.夏哈爾博士開設的幸福課程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和靈感。盛老師因地制宜、活學活用,系列班會課《打造幸福和諧的團隊》誕生了。從此,“幸?!背蔀?/span>盛老師帶班理念的關鍵詞。 每屆接到帶班的任務,盛玲老師就利用開學前的時間認真研讀班級每個學生的資料,盡量熟記于心,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出一套班級管理目標和方案。開學第一天,當盛老師當面叫出每一位學生的名字時,學生們露出驚喜的神情,而盛老師的親和力自然也使同學們如沐春風。新生訓練周剛剛結束,盛老師和臨時班委已經制定出《班級管理試行方案》,這位女教師果敢潑辣、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又給學生一種震懾力。 健康的外部環境、和諧的人際生態,有利于生成幸福感。外部環境的優劣直接反映著班級的狀況,一個好的外部環境不僅可以平復學習心態、興奮學習神經,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窗明幾凈,桌椅整齊,書桌上沒有推積如山的書本,走進教室便會心平氣和,神清氣爽,沒有壓抑和勞累。 生活在和諧的集體中才有可能感受個人的幸福。而一支和諧的團隊必定是一支團結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隊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盛老師有創意的推出“國家興亡,我有責任”講座、“超級寢室”和“魅力走讀小組”評選、“班級之星”評選、“感動班級人物”評選、優質班會評選等活動,并成立中心講課小組,加強集體互動,增強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榜樣的樹立及感動故事的講述,讓同學們更加熱愛這個集體。這一點在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更為突出。例如在2018屆高一年級的籃球聯賽中,22班憑借全班齊心協力的拼搏,在沒有一名體育特長生的情況下,仍殺入級部四強,為全體理科實驗班爭了光。場上隊員們為勝利而戰,場下同學們或出妙招,或奮力吶喊助威,全班上下齊心,令人振奮。班級的凝聚力與集體榮譽感凝成高山巨浪,氣貫長虹。 同時,盛老師重視建設班級文化,打造班級特色。“美文推薦”是班級的一大特色,每天由一個同學講解一篇經典作品,班級溢滿書香,同學們怡情明智,從而提升了同學們的文化品位?!懊咳兆x報”也是班級一大特色,每天讓同學們縱覽中外時事,開拓國際視野,從而走出“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籠子,關注社會,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每周三的“天天唱”活動中,文藝委員精心挑選的適合學生的歌曲,大家縱情歌唱,唱出好心情,唱出昂揚斗志。還有每周定期舉行的班會、團會,或探討禮儀道德,或了解傳統文化,或感受班級感動,每次同學們都受益匪淺。 生活在這樣優秀的班集體,哪個同學會沒有自豪感、幸福感? 所有和盛老師班的學生接觸過的老師無不稱贊:這個班的學生不迂腐、有朝氣、有活力、有激情、有創造力! 明確的的目標、奮斗的激情,有利于促進幸福感。盛老師認為,華師一的學生應該都有理想有目標,但是絕大多數學生進校時往往目標定得過高,一旦達不到就會盲目悲觀失落。只有幫助他們理性分析,冷靜思考,比對優劣,才能確立一個適合自我發展的目標。而為了實現切合實際的目標去努力去拼搏,人生才是有意義的。盛老師主動找學生溝通、交流,或語重心長,或幽默風趣,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一遍遍地告誡他們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僅如此,盛老師還極具前瞻性的請來了北大、清華的校友,與全班同學零距離交流。因為有了這樣貼心的交流,很多學生克服了心浮氣躁的毛病。每個階段、每個學期,盛老師都會引導同學們思考并制訂短期與長遠的目標;而老師與同學始終把“把班級建設成華師一的一流班級”作為共同的目標。 開闊的胸襟、扎實的專業功底,是幸福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必備素養。盛老師常常對學生說:“我們是學生,在學習上要力爭上游,但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有修養、有時代特色、與時俱進的有為青年,而不應該成為單純的學習機器!”盛老師適時提出“無所畏,有所為”的班級口號和“胸懷母校,心系天下”的班級理念。班級每天設立專門的讀報時間,縱覽中外時事,開拓國際視野。每周一次的班會、團會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里有精彩的鑒賞,有激烈的學術辯論……在盛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走出校園,走上貧困山區的講臺講課,去上海系列高校參觀研學,給西南災區、汶川災區捐款,這些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在華中師大一附中六十周年校慶的日子里,盛老師更是帶領大家踴躍投身志愿者活動,為母校建設獻出綿薄之力。 同時,在盛老師的引導下,“勤學好問,獨立思考,勇于創新”成為班級的風氣,優秀的成績源自優良的學風。在班上,隨處可見同學們探討問題、交流心得的場景,隨時可見同學們埋頭鉆研,孜孜不倦的景象。既要勤學也要巧學,成為共同的學習理念。這種風氣不僅體現在學生向老師提問,更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成立興趣小組,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各科課代表成為學科的帶頭人物,收集疑難問題,與老師溝通,做好反饋工作,為同學答疑解難。例如2012屆18班化學課代表熊典常開“小講座”,開拓同學視野,被化學老師贊為“最優秀的課代表”。作為全年級三個理科實驗班之一,18班學習成績一直位列年級前茅。 一群有號召力有愛心的領頭羊,是幸福團隊的制勝法寶。盛老師在建班之初就著手發現和培養一批班干部,并有創意的實行“干部雙軌制”。所謂“干部雙軌制”,是指常規干部和值日干部交叉管理相互監督的機制。班委與團委分級設了班干部職位,由盛老師與同學共同選舉那些最有能力、最有責任感的同學擔任。班團委干部齊全,分工明確而細致,在處理各項班級事務的同時,也常進行自我完善,定期召開的“班級常委會”讓這個集體永遠保持著活力。班干部成為班級的領軍人物,班團委成為帶動班級發展的發動機。 值日生制度則是讓同學們自主管理班級的一項制度。值周班長,值日班長除了對全班各項事務進行監督以外,還負責及時發現班級問題,快速反應并加以解決,充分體現了班級管理中的自主與民主意識。一個班級每天都會有新情況,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問題,學生也會有新的想法,“為有源頭活水來”,班級管理要不斷更新、追求細節,才能永葆生命力。 盛老師鼓勵所有同學對班級的建設建言獻策,將有效建議納入量化考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既鍛煉了大家的管理能力,也極大地增強了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班級涌現出大批區級、校級優秀學生干部,形成了一支各取所長、搭配得當、團結積極向上的班干部隊伍;班干部有責任心有組織能力,成為幸福團隊的領軍人物。 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成就感。盛老師在教育工作中善于用多種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適時肯定。 課堂之外,盛老師善于給學生創造各種發揮才能的舞臺,為不同特點的學生量身定做各種節目,如“金嗓子”“漫話三國”“我是大寢室長”“我看世界”“ 時事縱橫”“帶你看西藏”等。 課堂之內,盛老師也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培養和挖掘理科生的人文素養,用她的話說,理科生“必須理科思維與人文素養并重”。2010年3月,北京某重點高中教師代表團來訪我校,學校領導充分信任盛玲老師,把公開課的重任交給她。盛老師大膽創新,傾力打造多元優質課堂——聯合首屆人文實驗班 “文理結合,強強聯手”,推出大型公開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品析納蘭性德”,引起巨大反響,贏得一致好評。過后盛老師又推出公開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紅樓夢》研討”。 在課堂上,同學所表現出的獨特文學品位令所有在場的老師驚嘆。雖然十八班名為理科實驗班,但并不缺乏人文氣息,這次探索的巨大成功鼓舞了當時組建不久的2012屆18班。這個敢于創新的班集體,讓所有的同學幸福感油然而生。在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學習中,盛老師大膽嘗試了讓同學們自己走上講臺帶領全班同學解讀的方式,在她的指導下,講課的同學精心備課,以更貼近同學的方式與其他同學互動學習,反響熱烈,收效甚佳,班級掀起一股濃厚的“古代文學熱”。 盛老師帶的理科班,充盈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同學們有的博通古今,有的通曉中外時事,有的文采飛揚,妙筆生花,一個個“作家”、“歷史學家”、“詩人”活躍在班級的舞臺上。當看到自己的學生既有敏捷深刻的理性思維又有儒雅淵博的人文氣質,盛老師也是幸福滿滿! 幸福也需要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強健的體魄。盛玲老師注重學生“人格與體格的雙重塑造”。她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號召大家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她自己也經常親身參與班級體育活動。她認為,班主任參與體育活動,可以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班主任對學生健康的關注,增加對班主任的信任,進而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使班級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在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前后,盛老師與學生共同制定訓練和比賽計劃,師生共同為班集體的榮譽而努力拼搏。如比賽前的宣傳發動、比賽中的參與支持、比賽后的及時總結,體現出一個班主任對班級體育工作的重視。 幸福感還來源于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盛老師利用語文老師的優勢,經常與學生用筆交流,用心溝通。她曾寫下表達真心的文字《致我的戰友》:“開學以來就一直有一種沖動,一種向你們傾訴的沖動。主要是因為長長的暑假隔開了我和你們,我發現自己突然間變得無所事事了。 我絕不是'工作狂’,只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我習慣了每天看見你們,習慣了和你們朝夕相處的日子,突然沒有了你們的生活,對于我而言,竟顯得那么的空虛和無聊。這大概就是一種牽掛,這種牽掛意味著——你們已經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并成為我生活中快樂的源泉!” “但是,每當我寫到'傾訴’這個詞的時候,我的鼻子總是酸酸的,眼睛總是潮潮的,以致不能盡言。多愁善感本不是我這個年齡的人該有的,但當我靜下來,仔細回顧我的生活時,我發現自己得到最多的除了父母的愛、師長的愛,就是學生給予我的愛!如果說父母師長之愛讓我感到幸福,那么學生之愛讓我感受到崇高!因為你們是我的戰友!是我一個戰壕里的同志!我們有著相同的志向和目標,我們在一起摸爬滾打、并肩作戰,共同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命價值!” “這份戰友之情讓我感動,也激勵著我前行,它教會我虔誠的面對你們,面對生活的每一天!這份戰友之情讓我肅然,也激發著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意識到塑造靈魂的可敬!” 盛玲老師,幫助學生尋找幸福的人生港灣,而她自己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編后:本文為華師一“德育30人”候選教師育人理念展示盛玲老師的推送。 相關鏈接: 華師一附中“最牛班主任”范莉自述:我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這些關鍵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