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堂 詩詞課 (詩篇) 小朋友可能會發現,自己身邊的有些同學,總是特別優秀,語文、數學、英語門門滿分,音樂、書法、畫畫次次拿獎,連參加個運動會,也總是拿冠軍,各類榮譽獎狀拿到手抽筋,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在唐朝詩人班里,也有一個這樣的學霸,他就是我們的學習委員——王維。 唐武則天長安元年(701),王維生于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作為詩人學霸,他的家庭環境可不一般。王維的爺爺王胄曾經擔任朝廷樂官,雖然爺爺沒能直接指導王維,但他的弟子卻成了王維的免費家庭音樂教師。王維的母親崔氏擅長繪畫,于是,小王維又多上了一個繪畫輔導班。至于王維的父親嘛,負責王維的主課——詩文教學。如此一來,王維的輔導班就齊全了。當然,有些小朋友聽了可能會不服氣,才三個輔導班?咱們奧數、作文、英語、鋼琴、跆拳道,羽毛球,王維的項目還不到我的一半呢。 在家人悉心培養下,王維終于成了音樂、繪畫、文章等樣樣精通的全能選手。然而出色的才華并沒有給他帶來一帆風順的生活,恰恰相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王維憑著出色的音樂才華結識了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不久,他又考上進士,擔任了朝廷的太樂丞(負責禮樂的官)。可好日子沒維持多久,王維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在一次王維參加的皇室宴會上,有表演人員舞起了黃獅子。這可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因為黃獅子是只有皇上才可以觀賞的節目。結果,所有參與宴會的人都受到了責罰,王維也被貶成了濟州司倉參軍,瞬間由一個高雅的京城官員變成了地方上的倉庫管理員。 開元二十三年(735),大詩人張九齡出任宰相,英雄惜英雄,王維回到京城,被拔擢為右拾遺。可是,好景不長,才過了一年多,張九齡失勢了,李林甫成了頭號宰相,王維又被打發出了京城,擔任河西節度幕府判官,一下被趕到了邊遠的涼州。 開元末年,王維再次回京當官了,王維在京城的幽靜處修建了一幢別墅,打算過幾年撫琴賞花的悠閑生活。可老天偏不讓他安靜,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了,叛軍攻陷長安,五十五歲的王維成了叛軍俘虜,為了生存,他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后,王維立刻被捕下獄,朝廷要按叛徒罪處置他。王維覺得自己很憋屈,他只是個小角色,也沒幫叛軍干什么壞事,僅僅為了活命而已,為什么要這樣對待我呢?可人家并不買賬,你說你是被迫的,有證據嗎?還好,王維還真拿出了一份證據,那是他被俘時創作的一首題為《凝碧池》的詩,詩里抒發了王維痛惜亡國、思念朝廷的感情。沒想到,詩還真成了王維愛國的證據,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最終,王維被免去一死。 較為諷刺的是,王維能躲過一個個劫數,并不是因為他的多才多藝,而是他“佛系”的性格。王維名“維”,字“摩詰”,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其實它出自佛教用語,“維摩詰”是一個印度高僧的名字,母親把高僧的名字拆了開來,分別做了王維的“名”和“字”。事實上,起名字這事情還真的很玄,王維在一生的起起伏伏中,一直處變不驚,看到山水,就寫山水詩,來到邊疆,就寫邊塞詩,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暴自棄,完全像個佛系的存在,難怪他還混到了一個“詩佛”的雅號。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歲的王維溘然長逝。臨終時,他居然能思路清晰地向親友一一作書辭別,寫完后才安然離世,淡定得讓人嘖嘖稱奇。 王維在才藝上是個多面手,在詩歌創作上也一樣,什么絕句、律詩,什么邊塞詩、田園詩都不在話下。但是他最出名的還是描寫空靈景致的山水詩,這些山水詩從骨子里透著一股恬靜、平和,讀來讓人飄飄欲仙。比如下面這首《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是王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暝”是昏暗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黃昏。全詩描寫的是秋天傍晚的山間景色,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山間小屋,看看佛系詩人的居住環境吧。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那是一個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后,空曠的山谷一片清新怡人。也許是佛系精神深入了骨髓,王維寫詩特別喜歡用“空”字,“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左一個空,右一個空,真有點萬念皆空的味道。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時,一輪明月已經掛上天空,輕盈的月光照在松樹間,山中的清泉緩緩流出,淙淙流水掠過塊塊山石。月光和泉水是清澈的,松樹和山石是安靜的,在王維眼中,這又是一幅安靜祥和的畫面。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到了頸聯,詩中終于出現了一點動感的畫面。遠處竹林里歸來了幾位洗完衣服的姑娘,蓮葉浮動,葉子間駛出了一艘艘漁船。“喧”就是喧鬧,“浣女”就是洗衣女子,所謂“竹喧歸浣女”,想必是晚歸的姑娘們在路上說著白天的趣事,歡聲笑語在竹林間回蕩。青竹、蓮葉、單純的姑娘、樸實的漁人,雖然畫面中有動感,但傳遞給我們的依然是一種悠閑淳樸的生活氣息。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芳歇”意指春天的美景已經消逝了。最后一句的“王孫”并不是指王公貴族,而是指代隱居者或者朋友。王維在感慨,不經意間,春天已經過去了,但眼前的秋景還是值得人們品味留駐。 其實,春天何嘗不是王維逝去的年華,眼前的秋景何嘗不是王維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王維的詩空靈飄逸,下面兩首也很典型,你接觸過嗎? 山中 唐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