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春,曾有一個叫劉安恭的人,受中央派遣來到紅四軍。他指手劃腳,到處大發議論,結果,在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改選前委時,毛澤東落選了。由陳毅當選前委書記。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遇到的一次由下而上的“奪權”! 在這不久之后,紅軍很快就吃了一次敗仗。五個月后,由于周恩來的支持,陳毅也深感不如毛澤東,就又把毛澤東請了回去。 可是,到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央代表團在瑞金召開的中共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又被指責為“狹隘經驗主義”,“極嚴重的一貫右傾機會主義”,并在不久后撤銷紅軍總政委之職。 后來,紅軍去打贛州,圍城三十三天,非但打不下來,自己反被包圍了。 項英受周恩來之托,再次請毛澤東。毛澤東二話不講,立即前往。 毛澤東起用五軍團,很快解了贛州之圍,又說服了一軍團打下漳州。 這時,周恩來提議毛澤東再任紅軍總政委。 然而,那畢竟是王明領導時期,一九三二年十月,在“寧都會議”上,毛澤東的意見仍處孤立地位,他再一次被撤銷紅軍總政委職務。 事有湊巧,寧都會議才剛過兩三個月,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呆不下去了,不得已遷到了由毛澤東和朱德創建的中央蘇區。 遺憾的是,這些來自上海的領導人,不但沒有認識到毛澤東的功績,相反還在這里繼續推進王明錯誤路線。 一九三三年九月,第五次反圍剿開始。紅軍由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指揮,結果慘遭失敗。 幾個月后,國民黨軍隊推進到中央蘇區腹地,蘇區原來的七十個縣,只剩下六七個了。 這就是一九三四年夏天,毛澤東所面臨的嚴峻斗爭形勢。 此時的毛澤東,離開了軍隊領導崗位,賦閑于會昌、于都一帶,所以他提筆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郁郁蔥蔥。 從中不難看出,毛澤東對革命的前途仍然是非常樂觀的。 后來,七十四歲高齡的周恩來連續三天,做過一個記錄稿長達三萬余字的“關于新民主主義時期黨內六次路線斗爭的講話”,其言辭之懇切,檢討之沉痛,感人至深。 周恩來回顧說:“我在寧都會議上奪了毛主席的軍權…主席臨走時,我到主席那兒,主席說:前方如有急需,可來電報,我仍可以回來。” 可見,離開領導崗位的毛主席,并沒有消沉和頹廢,而是積極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毛主席的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精彩內容![玫瑰][玫瑰][玫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