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過去了,還是想跟大家聊一聊這件事兒。 歌手乃萬在音樂節表演時說了一句話:「給心愛的男孩一些寬容和尊重」,引發了極大爭議。 乍聽之下,不過是一句老生常談的雞湯。 但結合上下文,連起來聽,實在有些怪怪的。 乃萬音樂節 “女生要多理解男生。” “男生要大膽追尋自己的夢想。” “這才是男女平等。” 分開看,每一項都很成立。 但上下文一結合,可能會讓人覺得她的話里,藏著“男生為了女生,拼命買房買車,壓力那么重,都是因為女生不夠理解和寬容”的潛臺詞。 乃萬《Boy》歌詞 還有網友說讓自己感到不適的是,雖然說了支持男女平等。 但,怎么鼓勵男性是要求女生別要求男生買房買車,鼓勵女生是要求女生自立自強?咋都跟女生提要求啊? 后來爭議越來越大,事情逐漸失控。 乃萬上熱搜后的第三天,她姐跟身邊的很多朋友聊了聊。 也有很多人說,不覺得乃萬的話有什么問題。 她姐無意評價乃萬和這場輿論風波中的是非對錯。 只想跟大家聊一聊,為什么“我們要給心愛的男孩一些寬容”,能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的輿論風暴? 讓我們把它說明白。 男性買房壓力大,別再讓女性背鍋了 有乃萬這種想法的人,不是個例。 因為年輕男性買房買車壓力大的現象,確實存在。 社會的傳統觀念一直是:男人要有房,有房才能成家,才能討到老婆。 抖音之前很容易刷到一類視頻,一些自媒體上街隨機采訪女性,問她們“會不會嫁給比自己賺得少的男人?”,大半回答都是不愿意的。 抖音 刨掉那些惡意剪輯的,故意找演員在鏡頭前說出奇葩發言的。 女生要「向上找」、不要「向下找」的想法,確實也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社會觀念。 大家認為男性壓力更大的原因,還有一種普遍存在在祖國各個地方的現象:彩禮。 平時她姐但凡跟大家聊點跟女性權益相關的話題,就會有人留言: 天下男人苦彩禮久矣。 在相親市場中,我們會發現,對于男性在經濟能力方面的要求,一般都會高于對女性的標準。 《蝸居》 這些現象給很多年輕的男孩造成了一種感受:女生只要通過嫁一個比自己賺得多的人,就可以擺脫社會這種競爭的壓力。 而男生必須要買房買車,才能結婚。還要撫養家庭、做更多危險的工作.......這不公平。 電視劇《最美逆行者》的劇本里 女性工作者都不愿意去抗疫 但現實的抗疫隊伍里,女性工作者比男性多 這樣的聲音我們其實也不陌生。三不五時,網絡上就有這樣的聲音出現: “心疼年輕男性為了買房放棄夢想,反觀同齡女性都很輕松,每天買買買。” “年輕女孩月入3000,要求另一半最低收入1萬,還要男方有房有車。” “談婚論嫁的女友婚前找我要天價彩禮,我拿不出,她就要跟我分手。” 她姐跟朋友聊天,發現,大家也都覺得,男生面對的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但這就能證明,男生是為了女生才會買房買車的嗎? 她姐要告訴大家,這些話都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首先買房買車,很多人會不寫女生的名字。 女生也落不到什么好,怎么算得上給女生在買房呢? ![]() 但生活中,認為另一半有房有車才能“嫁”的觀念,確實也不少。 這并不是因為女性能得到實質性的好處,而是因為男性在傳統父權社會中擁有的社會身份,要求他們這樣做。 ![]() 《綁定》 傳統觀念的父權婚姻,還是從夫居,即,女性從娘家搬出來,搬到夫家的嫁娶模式。 在大量地區,大多數人還是會默認,男性是娶,女性是嫁。 這種觀念,很不先進。 ![]() 《橘子紅了》 但這仍然是傳統社會中比較主流的婚姻模式。 男生可以想想,“不買房就娶不到媳婦”這種聲音,是男生在長大后,才第一次從女朋友嘴里聽到的么?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從小聽著這種話長大的。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而相應的,女生從小聽到的聲音,更多是:“女生買什么房啊?哪個男生不自帶房子車子?” 或許,有些女生會因為這種對男女不一樣的要求,而免于天價房價給的壓力。 但這里也有一個潛臺詞,就是:女生的社會身份就是男人的好妻子,是一定要進入家庭的。 社會默認男性比女性更強。 所以,把買房、養家的責任都給了男性。 ![]() 看看社會對于那些上進的,努力的女孩子是怎么說的: 他們說:“學歷高、事業強有什么用?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嫁個好人。” 《愛情公寓》里的胡一菲,是大學講師,也全季節目中學歷最高的女人。 她考上博士的那一天,收獲到的不是祝福,反而得到的是曾小賢的奚落: ![]() 《愛情公寓》 社會對于高學歷,高社會地位的女性,總是致以嘲諷和奚落。 我查到一篇報道,很有意思,報道稱: “三高”女性(高學歷、高地位、高收入)在事業追求和擇偶標準上期待比較高,等到想結婚的時候才發現,學歷和年齡相仿的男人大部分都已經結婚了。 ——《晚婚女不能一味晚下去》 ![]() 《大女當婚》 很多女性本來眼前有機會去尋求更好的事業和前途。 但在整個社會持續不斷地洗腦下,不少女性選擇放棄了事業上的上升,進入婚姻和家庭。 這也意味著,男性在婚姻中需要承擔的成本在上升。 現在的風向改變了,大家認為女性也要搞事業搞錢了。 但,口號喊得再響,也不能抹平多年以來女性整體因為社會壓力而付出的犧牲。 如果女性沒有從小聽著這樣的聲音長大,不是在社會上受到了種種限制,女性巴不得自己買房子呢。 ![]() 她不買房,是因為她不想嗎? 2016年的數據:在中國,每15名單身女性中,僅有1人擁有房產,而每5名男性中,就有1人擁有房產。 ![]() 《流金歲月》 買房,對于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都很困難。不靠家庭的經濟資助,能自己買房的年輕人是少數中的少數。 而單身女性買房比男性更少的根本原因是:她們很難得到家庭資源的支持。 ![]() 《三十而已》 「她刊」編輯部的一個編輯跟我說,她生在東北,是家里的獨生女,家境尚可。 但她的父母從來沒想過給她買房子,而身邊跟她同齡的男生朋友的遭遇則完全相反。 ![]() 《賣房子的女人》 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的男生就已經擁有了父母贈予的第一套房產。 今天是她畢業工作的第5個年頭,她自己能不能攢得起首付還是問題。 她的男生同學們卻一個個在父母的幫助下付了全款或首付,擁有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 《都挺好》 我們的這個編輯還算幸運。 在很多多子女家庭中,父母不僅不會為女兒買房提供物質支持。 甚至,可能會要求她們把賺來的錢拿來資助兄弟買房。 ![]() 《我的姐姐》中,張子楓扮演的姐姐被要求把名下的房子“還”給弟弟 想買房不分性別。 在經歷過房價飆升,租房市場制度不完善的今天,沒有房子的年輕人,很難感受到安全。 對于女性來說,在繼承權和家庭資源分配上,都得不到一個公平的分配時,大部分買不起房子的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伴侶。 ![]() 《人生第一次》 其實很多女性是愿意跟伴侶共同還貸款的。 只是,她們總會面對,要求男方有房,就被質疑,圖錢,圖利,拜金。 她們幫忙還的貸款,換不到房產證上的一個名字。 《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很多人都覺得是個「撈女」。 其實她也沒有要求過男方全權承擔買房的壓力,愿意共同還貸,可還是被大家認為,太物質了。 ![]() 《歡樂頌》 今天的婚姻法,對女性通過婚姻獲得財產并不友好。 男性買的房子和車子,大多數仍然寫著他們的名字。 很多時候,女性家庭為結婚還要出裝修費用,陪嫁車子。 ![]() 一旦婚姻破裂,裝修錢無法追回,車子是年年貶值的。她們占到了什么便宜么? 可女性進入傳統的婚姻中,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 男性也會在婚姻中付出,但這種付出是大家看得到。 而在傳統觀念中,家務默認是女生做更多的,但家庭勞動是沒有報酬的。 至今還有人認為,家庭勞動根本抵不了什么錢,女人們在家做做家務怎么了。 ![]() 《海的誓言》 拜托,就算不能親手做一天試試看,至少可以看看現在雇一個靠譜的月嫂要多少錢吧。 只不過是女人在家庭中勞動的價值向來不被認可罷了。 更別提現實生活中很多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和事業的女性。 讓她們放棄工作的原因很復雜。比如女性在職場中向上晉升要付出比男性更大的努力, 比如一旦生育后要分出很大的經歷照顧孩子。 ![]() 《坡道上的家》 婚姻一旦破裂,它不會給女性帶來額外的資產。 有人說,不是有彩禮現象? 要知道,大部分的彩禮,是無法抵達到女性手里的。錢給了她們的父母和兄弟。 只有一少部分,才進了女性自己的口袋,這其中,又有很大比例的人把這筆錢花在了婚姻共同開銷中。 ![]() 離婚對男性在社會中獲得的評價影響是很微小的。 他們在婚姻中,常常因女性承擔了大量的家庭勞動而得以全身心地投入社會勞動,積攢了資產,提高了社會地位。 但離婚女性在社會上會遭受非常不一樣的評價。 ![]() 《拜托了冰箱》中,張歆藝提到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你看,普通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占不到什么“大便宜”。 有的,只是在社會和家庭中得不到支持的委屈和心酸。 女性本來也可以有自己的夢想的。 不過她們中的很多人, 早早就被掰折了翅膀。 ![]() 男性感到的不適,是「歧視的代價」 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否認男生的辛苦。 而是要告訴大家,男生在感受到負擔時,不要怨錯了對象。 男性之所以感受到在社會中因為性別而遭受了種種不公平的待遇,其實是社會為了保護被歧視的女性,而自發產生的歧視代價。 ![]() 韓國作家孫雅蘭的一場演講 人們默認男性應該承擔買房買車的義務,人們默認男性更應該為約會時的開銷買單。 人們默認男性掌握性的主權,所以“性騷擾”時往往認為只有“男性對女性”才構成性騷擾,女性對男性進行性騷擾時卻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這些基于“男女平等”原則所做出的一些保護弱勢女性群體的政策,在法律和事實上是男性對社會給女性的歧視買單。 ![]() 《無恥之徒》 你看,今天的女性在出生,受教育,職場,生育等等問題上都遭受著苛待的情況下,還要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如何做獨立女性又維持不老容顏...... 亂七八糟的要求太多,稍微有點差池就能引來大眾的不滿意,任誰都能對她批評兩句。 她們要突破太多的限制才能變得“優秀”了,因此,社會就只能要求男性更加“優秀”了。 ![]() 《找到你》 這種「歧視的代價」的存在,是合理的。 想想前不久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現在的男女比例,男性仍然比女性多了3000萬的人數。 如果,男性在社會中掌握絕對的優勢,那些不重男輕女的家庭也會被迫「重男輕女」。 因為這意味著,一個女孩生下來就是要受苦的。 ![]() 《春潮》 女性越被歧視,她們的出生率會越低。 性別比畸形,男性會越發感覺到自己在婚姻市場上需要跟其他男性競爭, 因為本來適婚年齡的女性就越來越少了。 新華網 男性想要擺脫自己受到的反向歧視,需要的是正視女性身上遭受的歧視現象。 所以倡導男女平等,根本不是什么女生要踩在男生頭上。 而是為了保護女性,從而會保護大部分的男性。 因為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中,被放到柔弱地位的女性,她們需要依附于更強大的人,真正的獲利者只有精英男性。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如果你還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看看這些例子: 調查發現,在經濟文明發展迅猛的一二線城市,女性獨立購買房子的比例正在提升。 ![]() 騰訊新聞 2020年,全國15個新一線城市整體女性購房者占比48.04%,和男性對半開。 貝殼研究院統計2020年的數據:靠嫁人實現買房夢的女性不足10%,獨立買房的女性是前者的兩倍。 20~25歲之間,年輕一代女性受父母資助擁有第1套住房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 《公主小屋》 調查還問了一個問題:“如果貸款買房,婚前首付應該男方出還是女方出?” 結果表明:學歷越高的女性受訪者群體中,認為“婚房首付款應該男方出”的比例越低。 收入越高的女性,對于房本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表現得越不在乎。 ![]() 《三十而已》 當然這個數據并不能覆蓋我們國家的所有城市,但至少它代表了在該平臺覆蓋的300個城市中人們的選擇。 這認證著:當女性受到性別歧視少的地方,男性受到性別偏見反噬的現象也就越弱。 扭轉性別不平等現象,要靠的,不是女性作為弱者對于男性的寬容。 而是需要大環境的進步,讓男性和女性區域平等,女性可支配的社會資源增多,男性的壓力才會減少。 男性和女性,都是性別不平等的受害人。 我們需要找到更背后的問題,而不是,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停止在傷害彼此,發泄情緒。 ![]() 不要一討論性別問題 就說「性別對立」 之所以這件事能引起這么大的討論,是因為這件事或多或少的對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產生了共鳴。 但是很多人,對于這件事的理解是片面的,大家都有自己視線的盲區,所以產生了巨大的認知差異。 正是因為大家的認知有差異,所以,才會有爭議。 ![]() 但,中國式的處事方式里,是傾向于以和為貴的。 很多人覺得,是有人挑起了“性別對立”,如果大家都退一步,多一點愛,互相理解一點,就和諧了,就不會有人受到傷害。 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也發言支持了乃萬。 ![]() “你的心是什么樣子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樣子的。” 生活優渥的人,被性別歧視現象影響到的程度更輕微,所以想象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可以輕松到,只要大家平和一點,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初入職場的我們》 蘇芒把年輕人壓力大歸咎于欲望高 而那些提出問題的人,會被大家認為是有利可圖,或別有用心。 事實是,不是女權主義者制造了問題,而是性別問題本來就存在,所以才會被討論。 它不該被污名化,它是一種讓男性和女性都能更加自由,得到好處的主義。 ![]() Aziz ansari 圖源:字幕少女 曾有人說過:“惡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平庸的,但善一定是行動著的。” 網絡上的聲音,的確是會有雜音的。雜音的確刺耳,但,不要因為一點雜音,就把所有的聲音都當作噪音。 討論問題,為的是不斷抹平大家的認知差異,看到更加廣泛的,結構性的問題,從而去解決它。 這也是我們需要討論各種性別議題的意義。 希望男孩有追求夢想的選擇。 希望女孩也有追求夢想的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