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只有兩行字,所以不存在押韻的問題。這一講,我們就來討論詩的押韻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韻的原理及起源目的等韻理 一、近體詩韻理 1、同聲相應,異音相從。 2、平分陰陽,交替使用為佳;句腳平上去入相間為最。 3、同音韻字不易連用。 (一)、押韻的概念: 【押韻】:在詩的特定句子上,用讀音相同或接近的字(相似于現(xiàn)代漢語有同樣或接近的韻母的字)結(jié)尾,就叫押韻。 【韻字】:能用來押韻的字叫韻字,也就是讀音相同或接近的字(相似于現(xiàn)代漢語有相同或接近的韻母的字)在第一講我們討論過,從《詩經(jīng)》以來,中國詩歌就一直是押韻的。我們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詩經(jīng)·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hua)。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jia)。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i)。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shi)。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en)。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ren)。 例詩中的紅字就是韻字,拼音的紅字是韻母(下同)。這首《桃夭》,是在雙數(shù)句的句尾押韻。每段四句的韻字不同:華(hua)和(jia),韻母接近,都是平聲;實(shi)和室(shi),韻母相同,都是仄聲;蓁(zhen)和人(ren),韻母也相同,但都是平聲。 像這樣在一首詩中,用不同的韻母或聲調(diào)押韻的,稱為【換韻】。在古詩和今天的現(xiàn)代詩中,換韻很普遍。 《九歌·禮魂》【戰(zhàn)國】屈原 成禮兮會鼓(gu), 傳芭兮代舞(wu), 姱女倡兮容與(yu)。 春蘭兮秋菊(ju), 長無絕兮終古(gu)。 這首詩,每一句都押韻。韻字的韻母都是“u”,而且都是仄聲。 《憫農(nóng)·其二》【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wu), 汗滴禾下土(tu)。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ku)。 這首詩,除了雙數(shù)句句尾押韻,首句也押韻,韻字的韻母也是“u”,都是仄聲。 從上述例詩我們可以看出,古體詩也是押韻的,但是,有兩句押一次韻,也有每句都押韻的;韻字既有平聲字,也有仄聲字。 2000多年的詩歌發(fā)展過程中,押韻的形式和韻字的規(guī)范不斷變化,到格律詩形成了中國詩歌史上押韻要求最嚴的韻律。 《五絕·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liu)。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lou)。 《七絕·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xing), 忽聞岸上踏歌聲(she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qing)。 《七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shang)。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kuang)。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xia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yang)。 從上面幾首絕句和律詩我們看出:格律詩都是在雙數(shù)句的句尾押韻,也就是隔句押韻;首句有押韻的,也有不押韻的;韻字都是平聲字。 (二)、押韻的作用: 1、押韻可使詩句具有樂感,朗朗上口,容易記憶。 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教育,采用的就是押韻的韻文形式。如:南北朝編撰的《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diào)陽。 就是押ang韻的詩文。因為押韻,使得詩句聲調(diào)昂揚;兩句一押韻,產(chǎn)生反復循環(huán)的音樂節(jié)奏,便于記憶。試試如果改動一下,不押韻的話,聲調(diào)就黯然失色,也難記憶: 天地玄黃,洪荒宇宙。日月盈昃,張列辰宿。 暑往寒來,冬藏秋收。閏馀成歲,調(diào)陽律呂。 2、押韻可使詩句的層次分明,前后關(guān)聯(lián)。 古人寫詩,沒有標點符號。押韻就起到劃分章節(jié)的作用。每到韻字出現(xiàn),就意味著一個層次結(jié)束。而同韻字的反復出現(xiàn),又呼應上下層次,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3、押韻可使詩的意境突出,充分表達作者的情感。 漢字是形聲義三位一體的文字。不同的韻母,天然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選用不同的韻母做韻字,可以表達不同的意境。這個問題我們以后再詳細分析。 二、韻律是什么? 【韻律】:押韻的規(guī)律。包括下列內(nèi)容押韻的位置、韻書和韻部、韻字。 (因為我們詩班學的是格律詩,所以下面的討論,全部都是格律詩的韻律。) (一)、押韻的位置: 對于格律詩而言,押韻的位置如上面例詩所示,有兩點規(guī)定: 1、格律詩的雙數(shù)句結(jié)尾必須押韻。單數(shù)句結(jié)尾除了首句外,都不押韻。 我們把押韻的句子叫“韻句”,韻句的尾字叫“韻腳”。 不押韻的句子叫“白句”,白句的尾字叫“白腳”。 2、格律詩的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我們把首句押韻稱為“首句入韻”;首句不押韻稱為“首句不入韻”。 前人的作品,五言詩大多首句不入韻。如: 《新春》(宋·陸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陰。 疏籬枯蔓綴,壞壁綠苔侵。 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 吾非兒女輩,肯賦白頭吟? 而七言詩大多首句入韻。 《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上一講討論聲律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知道,首句如果是仄收,則不入韻。首句如果是平收,則必須入韻。這是因為格律詩規(guī)定要押平聲韻。 (二)、韻字: 【韻字】:能用來押韻的字叫韻字。 1、格律詩的韻字只能用平聲字。我們稱為“押平聲韻”。 2、格律詩要求在同一首詩中,要采用同一個韻部的韻字(特殊情況下可以用接近的韻部的韻字)來押韻。我們稱之為“一韻到底”。 (三)、韻書 【韻書】:韻書是古人為了方便創(chuàng)作韻文和格律詩等而編纂的一種工具書。 古代因為還沒有我們今天這樣方便地確定讀音韻母的拼音,加上各地的方言又不統(tǒng)一,所以就有人按照當時的中古音編纂出用于押韻的韻書,把所有韻字根據(jù)平仄入編成若干個韻部。后來由當時的中央政府予以頒布,形成了押韻的規(guī)范。 唐人所用的韻書是隋朝的陸法言所編的《切韻》,這本書是以后韻書的老祖宗,后來的韻書都是以它為基礎(chǔ)編寫的。《切韻》把所有韻字分為193個韻部: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唐代初年被定為官韻。 宋朝有人增加了《切韻》的內(nèi)容,改名為《廣韻》,把韻部增加到205部。這兩本韻書盡管很好,但后來詩人詞客并不喜歡使用,最能反應唐宋詩人用韻,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金國人王文郁編輯的《平水韻》。 1223年左右,金朝平水人王文郁刊行了一部《平水新刊韻略》,而不久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即1252年,平水人劉淵在也刊行了一部《壬子新刊禮部韻略》,這兩個韻書韻部基本一致,后再經(jīng)元人陰時夫編為《韻府群玉》、清初編為《佩文詩韻》,雖原本已佚,但內(nèi)容一直保存至今,是古人以及近代的唯一近體詩韻書,也是今人近體詩創(chuàng)作群體中所使用的主要韻書。 1941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頒布了第一部以拼音韻母為劃分標準的新韻書,把所有韻字分為18個韻部,在各個韻部中再區(qū)分聲調(diào)。 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了《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把按照普通話拼音劃分的韻部合并為14個韻部,作為用今音創(chuàng)作詩詞的押韻規(guī)范。 (四)、韻部: 【韻部】:把讀音相同或接近的字(相似于現(xiàn)代漢語中有相同或接近的韻母的字)劃入一個集合中,這個集合就叫做“韻部”。創(chuàng)作格律詩的時候,要按照各個韻部所列出的字來押韻。韻部在韻書中都有規(guī)范。 我們在學對聯(lián)的時候,都知道古音和今音有很大區(qū)別。除了聲調(diào)變化以外,還有讀音(即韻母)的變化。我們分別對古音和今音來看看韻部。 1、古音的韻部: ⑴、《平水韻》的韻部: 古音比較完整地流傳下來的韻書是《平水韻》。我們在《搜韻》中看到的古音,都是按照平水韻來規(guī)范的。我們?nèi)绻霉乓魟?chuàng)作詩,也是依照《平水韻》。 《平水韻》一共有106個韻部,其中,平聲韻部有30個,上聲韻部29個,去聲韻部30個,還單列出入聲韻部17個。 因為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所以我們詩班重點介紹《平水韻》的平聲韻部。 《平水韻》的平聲韻部30個,因為古音不分陰平陽平,韻字比較多。所以《平水韻》把平聲韻字分成兩卷,稱為上平韻部和下平韻部。“上”、“下”并沒有任何特殊意義。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咸 ⑵、同一韻部的韻字才能押韻。 按照古音押韻,必須按照《平水韻》的韻部。同一韻部的韻字才能相押。否則就是違反了格律詩的韻律,叫“失韻”或“出韻”。 例如: 《七絕·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xing), 忽聞岸上踏歌聲(she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qing)。 這首詩首句入韻,所以有三個韻字:“行”、“聲”、“情”。我們用搜韻檢查一下他們是不是都在一個韻部》 ⑵、同一韻部的韻字才能押韻。 按照古音押韻,必須按照《平水韻》的韻部。同一韻部的韻字才能相押。否則就是違反了格律詩的韻律,叫“失韻”或“出韻”。 例如: 《七絕·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xing), 忽聞岸上踏歌聲(she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qing)。 這首詩首句入韻,所以有三個韻字:“行”、“聲”、“情”。 ⑶、鄰韻: 因為漢字讀音的變化,又或者是《平水韻》編纂者的分類不盡科學,有些讀音相近甚至相同的韻字,被歸入了不同的韻部,這些讀音相近甚至相同的不同韻部,被稱為【鄰韻】。著名學者王力先生認為: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 《平水韻》平聲30個韻部,屬于鄰韻的有這么幾組: ①、上平一東和上平二冬; ②、上平四支和上平五微; ③、上平六魚和上平七虞; ④、上平十一真和十二文; ⑤、上平十五刪和下平一先; ⑥、下平二蕭和下平三肴和下平四豪; ⑦、下平八庚和九青和下平十蒸; ⑧、下平十三覃和十四鹽和十五咸。 ⑨、上平三江和下平七陽; 因為格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所以前人的作品,對首句的押韻要求可以稍放寬,用鄰韻也可以。有人還給這種押韻變體稱為“孤雁入群格”,意為首句的單獨一個鄰韻字,融入了主韻韻字中。 慶中秋 中秋夜雨月門關(guān), 玉兔嫦娥枉做仙。 看我人間多喜樂, 推杯換盞慶團圓! 三個韻字,“關(guān)”在上平十五刪韻部,“仙”、“圓”在下平一先韻部。因為上平十五刪和下平一先是鄰韻,而“關(guān)”是首句的韻字,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韻字都同屬下平一先韻部,就是說,主韻是下平一先,首句是鄰韻上平十五刪,允許作為特例通押。 2、今音的韻部: 今音的韻書,是中華詩詞學會于2005年推出的《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以下簡稱《中華新韻》)。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鐵青在2003年8月第十七屆中華詩詞研討會及9月中華詩詞學會濟陽工作會議的主題報告中指出:《21世紀中華詩詞發(fā)展綱要》提出以普通話作基礎(chǔ),實行聲韻改革。 《中華新韻》的韻部劃分以普通話為劃分的基礎(chǔ),以《新華字典》的注音為讀音的依據(jù),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麻波皆開微豪尤,寒文唐庚齊支姑。請參閱: http://baike.so.com/doc/5869635-6082494.html http://www./tangshisongci/zhxy_qw__5963.html 《中華新韻簡表》 (中華詩詞學會于2005年5月頒布,共分十四韻) 劃入《中華新韻》同一個韻部的字,都可以在同一首用今音創(chuàng)作的詩詞中互相押韻。 舉例如下: 一麻 a ,ia ,ua 韻部名稱 對應的韻母 啊腌跨扒叭巴芭豈疤笆粑鲃豝嚓叉杈差咖瓜胍哈花嘩加茄迦痂枷珈袈嘉佳家家葭貑咖夸姱啦媽摩嬤趴葩杉沙莎痧鯊紗砂他她它凹哇洼蛙窳畖媧嚇丫呀鴉啞椏查楂喳呱旮笳拉咱仨裟砂渣楂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 阿(又波韻陰平)八捌擦嚓插鍤耷噠搭嗒褡發(fā)(又去聲)夾嘎刮括栝鴰垃拉邋抹掐袷撒殺剎每煞(又去聲)刷趿塌溻榻踏挖呷瞎鴨壓押扎匝咂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