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貘尊 西周(公元前11世紀一前771年) 高11厘米,長18厘米 2006年絳縣橫水墓地出土 短頸,圓眼,圓形大耳,鼻稍長,短尖尾,四足粗壯,背部有蓋,鳥形紐,通體飾鱗紋。生動可愛。摸,哺乳類動物,似豬似象似熊,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于溫暖潮濕的環境。目前在東南亞尚存它的近親——馬來摸。西周青銅摸尊在橫水被發現,說明當時中國還有摸類生存。 
2、獸面紋簋 西周(公元前11世紀一前771年) 高21厘米,口徑18.6厘米 2006年絳縣橫水墓地出土 侈口,鼓腹,圈足之下連著方座,獸形耳,耳下有鉤狀珥。腹上部兩側各飾一高浮雕圓耳圓睛的獸首,腹部飾獸面紋,云雷紋地,紋飾線條精細、流暢,極富神秘色彩。 
3、附耳蹄足鼎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66厘米,口徑60厘米 1961年侯馬市上馬墓地出土 炊煮器。大口,窄沿,深腹,圓底,附耳外侈,獸蹄形足,無蓋。其身上紋飾分為兩組,中間用兩條弦紋隔開,上為蟠虺紋,下為內填雙頭對稱蟠端紋的垂葉紋,鼎耳飾蟠虺紋,兩側飾蟬紋。足部上端飾獸面紋。 
4、蟠螭紋四耳鑒 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 高50厘米,口徑62.5厘米 1961年侯馬市上馬墓地出土 大口,寬沿,四耳,深腹,平底。器身飾四組紋飾,沿下飾勾連竊曲紋、勾尾蟠螭紋及空白相間三角紋,腹壁飾蟠嫡紋,四耳飾獸面紋,有角有眉,獸角鏤空。 
5、侯馬盟書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65年侯馬市秦村盟督遺址出土 侯馬晉國遺址發現盟書5000余件,有文字可辨識者650余件。盟督辭文書寫在玉石片上,大部為圭形,多用朱筆書寫,少量為墨書。盟書記錄了趙、魏、韓、智四姓,聯合攻滅范氏、中行氏之史實,是晉國晚期"六卿傾軋"強族政治的寫照。 
6、瑪瑙串飾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長約30厘米 1961年侯馬市上馬村出土 由玉和瑪瑙組成,形狀有珠狀、管狀、片狀,有的表面刻有紋飾。色澤鮮亮。 
7、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19厘米,寬3.9厘米,厚0.6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白玉,泛黃褐色。龍回首爬行,橢圓形眼,上吻與龍足連接,身體彎曲呈"S"形,尖尾下卷。一面浮雕谷紋,一面素面,有明顯的切割痕。 
8、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24.3厘米,寬11.4厘米,厚0.3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青玉,有黃褐斑。龍曲體回首,頸部下沉,吻部翻卷,與背部相連,身體彎曲呈"S"形,雙面陰線刻卷云紋。上有切割痕。背部有一穿孔。 
9、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18.4厘米,寬8厘米,厚0.6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青灰色玉,有黑褐斑,龍俯首,身體彎曲,尾下卷,中腰對鉆一孔,雙面浮雕谷紋。 
10、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10厘米,寬3.8厘米,厚0.3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雙面陰刻云紋,三龍首相映生輝,間綴鳳鳥,玲瓏剔透。 
11、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5.7厘米,寬3.9厘米,厚0.2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青灰色玉。有墨斑,邊處有沁蝕,呈白色。龍回首,長鼻與身連接,短體彎曲,素面。 
12、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一前221年) 長8.3厘米,寬D8厘米,厚0.5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造型、大小相同。青灰色玉,有黃褐斑。長鼻,俯首,身體弧曲,斷面為橢圓形,尖尾略上翹。 
13、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8.1厘米,寬2.9厘米,厚0.3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造型毫無差別,其制作當是雕好造型,再一剖為二。 
14、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8.3厘米,寬2.9厘米。厚0.4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黃褐色玉,上部沁蝕,呈灰白色。龍長鼻,俯首,弓身,尾后展,爪前伸,單面陰刻卷云紋。 
15、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5.7厘米,寬1.7厘米,厚0.4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白玉,半透明,有黃褐斑。龍長鼻,俯首,弓身,尖尾內卷并翹起,中腰對鉆一孔。上顎裝飾有掏索紋,雙面浮雕谷紋,雕琢極為精美。 
16、龍形玉佩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10厘米,寬4.7厘米,厚0.7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青灰色,有黃斑,邊緣有雞骨白色沁。龍俯首,身體彎曲,呈"S"形,中腰一單向鉆孔,一面浮雕谷紋,另一面殘留設計線。 
17、玉璜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20.1厘米,寬3厘米,厚0.6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青灰色玉,有黑、黃斑。中腰單面鉆一孔,兩端有齒形棱飾,雙面浮雕谷紋。 
18、玉環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直徑3.9厘米,孔徑2 5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兩件大小、形制相同。青灰色玉,圓形,斷面呈橢圓形,體飾陰刻扭絲紋。 
19、合頁狀玉器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長10.8厘米,寬3厘米,厚0.5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白玉,有墨點及褐斑。為兩個透雕龍套在兩個環形樞紐內,可折合,兩個環形樞紐的雕琢妙不可言,反映出當時精湛的治玉水平。 
20、玉人 東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高2.9厘米,寬1.2厘米,厚0.8厘米 2001年侯馬市西高村出土 白玉,人作站立狀,籠袖,頭戴冠帽,身著長袍。衣服上陰線刻方塊狀網格紋。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為精小的一組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