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1歲。 而據新聞媒體報道: 早在今年3月10日袁隆平院士在三亞雜交稻研究基地不慎摔了一跤,引起身體不適,4月7日,轉到長沙住院治療。 有業內人士分析,一向身體健朗的袁老突然病倒,或許可能與此有關。 老人摔跤,為何會那么危險? 對于我們而言,摔跤、跌倒在生活中最正常不過,尤其是運動賽場上。 而對于老人而言,即便平時身體不錯,但只要一摔倒,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如果摔倒時胸部著地,就會容易引發肋骨骨折。如果屁股墩地,可能會引發骨質疏松性骨折,其中以髖部骨折最為常見。 而一旦發生骨折,不僅會引發劇烈的疼痛,受傷一側可能出現短縮、旋轉畸形,無法像年輕人那樣拍拍屁股就能起身,只能躺著不動來緩解。 而長期躺在床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臥床并發癥,比如: 因躺久了導致咳痰咳不出來,引發墜積性肺炎; 因疼痛下肢不敢多活動,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若血栓脫落會引發要命的肺栓塞; 因疼痛不愿意翻身,會引發皮膚壓瘡,隨后會引發泌尿系感染、便秘、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相當于老年人吃喝拉撒皆都受影響。 若發生骨折,可能還會要命 若髖骨發生骨折,若保守治療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質量,若手術治療,不僅是骨折的復位固定,還是髖關節假體置換,這些都需要花費一定醫療費用。 而對于一些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二院,手術治療風險可不小,若再加上摔倒磕到頭面部,就會引發頭面部的淤青、血腫,甚至引發腦出血。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老年人髖部骨折都會稱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 一旦老年摔倒,咱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要想幫助他們快速緩解,就要做到對癥處理,不能盲目進行,以免加重損傷。那么,究竟該如何處理老人摔倒的呢? 1、不宜急于攙扶 老年人摔倒后不要急于攙扶,尤其是因為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摔倒的老人,更不能將其立即扶起,否則的話可能會導致出血病癥嚴重,加速惡化,影響老人的健康。 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幫助老人止血,然后撥打急救電話。 但止血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紗布、手帕等,以免顱內壓增高,引起繼發感染,加重病情。 2、骨折部位固定 如果老年人摔倒出現明顯的骨折癥狀,需要幫助他們進行骨折部位固定。 如果懷疑是脊椎骨折,就要先將老人慢慢地轉到硬木板上,保持仰臥位,然后再用繃帶固定。 如果懷疑是股骨頸骨折,就要應用木板固定骨折部位,減輕老人疼痛,緩解病癥。 3、針對性治療 如果是心腦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摔倒,就要警惕短暫性腦缺血、腦卒中等,此時就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摔倒情況進行針對性醫治。 如果老人坐在地上尚未完全倒下,就要上前將其扶住,避免再次摔倒。如果患者已完全倒地,就要將其慢慢地調整為仰臥位,然后小心地將其頭面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誤入氣管發生窒息。 比起急救,預防更為重要 大多數時候,老年人都在家里摔跤,可能家人稍微沒留意,老人就摔倒了。所以,做好預防是更為關鍵和重要的。 而在居家過程中,一些容易積水或者地滑的浴室,又或者廚房,就避免老年人獨自進出。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浴室安裝一個把手,避免摔倒。 當然,若需要外出時,還得看到當時的天氣和氣候,避免雨天路滑的日子外出。 此外,建議老年人還需結合自己實際能力進行戶外鍛煉,比如行走、慢跑等。 當然了,有時候老年人摔倒時因身體突發情況而導致,所以對于自己身體的疾病,可別忘了時刻做到醫囑,尤其需服用定期服用藥物,切勿不可自行停用。 最后,借著袁老的熱搜,在這里還呼吁一下:一定要關注且重視預防老人摔倒! 最后,祝袁老一路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