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寄生蟲資料自制

     你是哪塊小餅干 2021-05-24

    1.      7種寄生蟲病:瘧疾,血吸蟲病,淋巴絲蟲病,盤尾絲蟲病,利什曼病,非洲錐蟲病和美洲錐蟲病。

    2.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大寄生蟲病: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絲蟲病,鉤蟲病。

    3.      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指在人與脊椎動物之間自然傳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蟲病。

    4.      土源性蠕蟲: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蠕蟲中的蛔蟲 和鉤蟲,它們的蟲卵或幼蟲在外界可直接發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體,在流行病學上將此類蠕蟲 稱為土源性蠕蟲。

    5.     生物源性蠕蟲:需要在中間宿主或吸血昆蟲體內發育的蠕蟲在流行病學上又將其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6.      終宿主: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是血吸蟲的 終宿主。

    7.      中間宿主: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有兩個中 間宿主的寄生蟲,其中間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如華支睪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和第二中間宿主分別為某些淡水螺和淡水魚類。

    8.      保蟲宿主:亦稱儲存宿主(reservoir host),指某些寄生蟲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動物。

    9.      轉續宿主: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適宜宿主后不能發 育為成蟲,但能存活并長期維持幼蟲狀態。只有當其有機會侵入適宜宿主體內時,才能發育為成蟲。此種非適宜宿主稱為轉續宿主。

    10.   寄生蟲對宿主的危害:(1)掠奪營養 (2)機械性損傷 (3)毒性與免疫損傷

    11.   幼蟲移行病:有些寄生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動物)后,不能發育為成蟲,這些幼蟲在體內長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變。

    12.   人體寄生蟲病常見的傳播途徑:(1)經水傳播 (2)經食物傳播 (3)經土壤傳播 (4)經空氣(飛沫)傳播 (5)經節肢動物傳播 (6)經人體直接傳播

    13.   寄生蟲侵入人體的方式及感染途徑有:(1)經口感染 (2)經皮膚感染 (3)經媒介昆蟲感染 (4)

    14.   寄生蟲病流行的特點:(1)地方性 (2)季節性 (3)自然疫源性

    15.   根據醫學原蟲的傳播方式,其生活史分為三種類型:(1)人際傳播型 (2)循環傳播型 (3)蟲媒傳播型

    16.   溶組織內阿米巴典型病理損害是: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

    17.   溶組織內阿米巴臨床表現:阿米巴病的潛伏期2天至26天不等,以2周多見。起病突然或隱匿,呈暴發性或遷延性,可分為腸阿米巴病、腸外阿米巴病。

    18.   腸阿米巴病: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侵襲腸壁引起腸阿米巴病。

    19.   阿米巴性肝膿腫:腸粘膜下層或肌層的滋養體進入靜脈、經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腸外阿米巴病病,以阿米巴性肝膿腫最常見。

    20.   耐格里屬阿米巴中致病的主要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往往引起兒童或未成年人的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炎。

    21.  棘阿米巴病中的治病蟲種主要是卡氏棘阿米巴,會引起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阿米巴性皮膚損害和阿米巴角膜炎。

    22.  引起嚴重貧血的蟲子

    23.  及其機制

    24.  藍氏賈第鞭毛蟲:賈第蟲易在旅行者中引起感染并造成腹瀉,也稱旅行者腹瀉。

    25.  瘧原蟲的生活史:4種人瘧原蟲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人和按蚊兩個宿主。瘧原蟲的發育因此要經歷蚊期和人體內的發育,人體內又分為肝細胞內和紅細胞內的寄生。肝細胞的寄生又稱為紅細胞外期簡稱 為紅外期。

    26.  瘧原蟲的致病:瘧疾的典型發作機制:與紅內期瘧原蟲裂體增殖周期有關。紅細胞破裂釋放的裂殖子、 瘧原蟲代謝產物、變性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碎片,剌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等一系列 臨床癥狀。

    27.  瘧疾發作:冷(寒戰),熱(發熱),汗(出汗退熱)

    28.  瘧疾的再燃:瘧疾初發停止后,患者若無再感染,僅由于體內殘存的少量紅細胞內期瘧原蟲在一定條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瘧疾發作,成為瘧疾復燃。

    瘧疾的復發:是指瘧疾初發患者紅細胞內期瘧原蟲已被消滅,未經蚊媒傳播感染,經過數周至年余,又出現瘧疾發作,稱復發。

    29.  瘧疾貧血:瘧原蟲破壞受染紅細胞,自身免疫因素和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起的。

    30.  伴隨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蟲后對再感染可產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這種抵抗力主要表現 為對再次入侵的童蟲具有一定的殺傷作用,而對原發感染的成蟲不起殺傷作用。這種原發感染 繼續存在,而對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現象稱為伴隨免疫

    31.  帶蟲免疫:是指人體感染某種寄生蟲后,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體內蟲體未被完全清 除,維持較低水平,但對同種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稱為帶蟲免疫。

    32.  我國主要的傳瘧按蚊是: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33.  瘧疾的防治:1)     原則:控制傳染源:治療病人。

    切斷傳播途徑:防蚊、滅蚊和阻斷傳播疫苗。

    保護易感人群:瘧疾疫苗的研制。

    2)  藥物:氯嗟:可殺滅紅內期裂殖體(控制癥狀)。

    伯氨喳:殺紅外期和紅內期配子體(抗復發)。

    青蒿素:用于對氯唾有抗性的蟲株。

    34.  剛地弓形蟲生活史特點:弓形蟲的生活史可以簡單地分為終宿主貓體內的發育和中間宿主體內的發育,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個階段。貓既是中間宿主又是終宿主;人、小鼠、牛、羊和豬等都是中間宿主。

    (1)   寄生部位:除了紅細胞外的所有有核細胞內。

    (2)   感染階段:貓糞便中的卵囊;動物肌肉內包囊和假包囊。

    (3)   感染途徑:經口感染為主;其他感染方式:垂直傳播、移植和輸血。

    35.  華支睪吸蟲的蟲卵最小

    36.  華支睪吸蟲生活史:包括成蟲、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階段。終宿主為人及肉食哺乳動物(狗、貓等),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類.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 中間宿主為淡水魚、蝦。

    (1)   寄生部位 成蟲寄生于人(終宿主)的肝膽管內,蟲多時可移居至大的膽管、膽總管或 膽囊內,也偶見于胰腺管內。

    (2)   感染階段:囊蚴。

    (3)   感染途徑:經口感染。

    37.  布氏姜片吸蟲生活史:包括成蟲、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 等階段。中間宿主是扁卷螺,終宿主是人及豬(或野豬)。以菱角、華葬、菱白、水浮蓮、浮萍 等水生植物為傳播媒介

    (1)   寄生部位:成蟲寄生在人(終宿主)小腸上段。

    (2)   感染階段:囊蚴。

    (3)   感染途徑:經口感染。

    38.  衛氏并殖吸蟲生活史:包括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童蟲和成蟲階段。終宿主為人和多種肉食類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類的黑貝科 和蜷科中某些屬的螺,第二中間宿主為甲殼綱的淡水蟹或蝸姑。

    (1)     寄生部位:成蟲主要寄生于人和多種肉食類哺乳動物的肺內,有異位寄生現象,童蟲主要見于皮下、腦、眼等部位。,

    (2)     感染階段:囊蚴。

    (3)     感染途徑:經口感染

    39.  衛氏并殖吸蟲慢性期臨床上按器官損害主要可分為:胸肺型、腹肝型、皮下型、腦脊髓型、亞臨床型、其他類型。其中胸肺型最常 見,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醬樣或鐵銹色血痰等為主要癥狀。

    40.  寄生人體的血吸蟲:埃及血吸蟲、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間插血吸蟲、湄公血吸蟲、馬來血吸蟲。

    41.  血吸蟲的生活史:6種人體血吸蟲的生活史大致相同。血吸蟲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蟲和成蟲等階段。日本血吸蟲的終宿主為人或其他多種哺乳動物,中間宿主為釘螺。

    (1)   寄生部位 成蟲寄生于人和多種哺乳動物的門脈-腸系膜靜脈系統。雌蟲在腸黏膜下層靜 脈末梢內產卵。一部分蟲卵沉積于腸壁小靜脈中,有些蟲卵可循門靜脈系統流至肝門靜脈并沉 積在肝組織內。

    (2)   感染階段:尾蚴

    (3)   感染途徑:經皮膚感染

    42.  血吸蟲的致病: 致病機制 在血吸蟲感染過程中,尾蚴、童蟲、成蟲和蟲卵均可釋放抗原誘發宿主出現 一系列免疫病理變化并對宿主造成損害。血吸蟲病是一種免疫性疾病。

    (1)   尾蚴所致損害:尾蚴性皮炎發生機制中既有速發型(I型)超敏反應,也有遲發型(IV 型)超敏反應。

    (2)   童蟲所致的損害:與其機械性損害和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超敏反應有關。

    (3)   成蟲所致的損害:吸盤的吸附引起靜脈內膜炎。代謝產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脫落的 表膜,在宿主體內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免疫復合物型(Ⅲ型)超敏反應。

    (4)   蟲卵所致的損害:蟲卵是血吸蟲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蟲卵沉積在宿主的肝臟及腸壁等組 織,蟲卵發育成熟后,卵內毛蚴釋放的可溶性蟲卵抗原經卵殼上的微孔滲到宿主組織中,引起N 型超敏反應,形成蟲卵肉芽腫。沉積在宿主肝、腸組織中的蟲卵引起的肉芽腫又可不斷破壞肝、 腸組織結構,出現干線型肝纖維化,引起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蟲病。

    (5)   病理組織學改變:蟲卵肉芽腫內可見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及漿細胞集聚于蟲卵周圍。

    43.  血吸蟲的臨床表現:急性血吸蟲病、慢性血吸蟲病、晚期血吸蟲病和異位血吸蟲 病的癥狀。

    44.  人體常見的異位損害部位在肺和腦。

    45.  血吸蟲的流行區類型:(1)水網型 (2)湖沼型 (3)山丘型

    46.  血吸蟲的防治:

    (1)   控制傳染源:人畜同步化療

    (2)   切斷傳播途徑:滅螺、糞便管理、安全供水

    (3)   保護易感者:加強健康教育,引導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生產、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疫水。治療藥物

    47.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是由禽類或獸類血吸蟲尾蚴鉆入人體皮膚引起的局部超敏反應。

    48.  中絳期絳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發育的幼蟲稱為中絳期絳蟲。

    49.  絳蟲生活史:有兩種類型,圓葉目絳蟲僅需1個中間宿主,有的甚至無需中間宿主;假葉目絳蟲生活史需 2個中間宿主,蟲卵必須到水中方能發育。

    50.  曼氏迭宮絳蟲生活史:需3?4個宿主,蟲卵必須到水中才能發育。終宿主是貓、犬等,第一中間宿主是劍水蚤, 第二中間宿主是蛙,蛇、鳥及豬等可作其轉續宿主人可作為其第二中間宿主、轉續宿主和終 宿主。

    51.  曼氏裂頭蚴病分為以下5種類型:(1)眼裂頭蚴病 (2)皮下裂頭蚴病 (3)口腔頜面部裂頭蚴病 (4)腦裂頭蚴病 (5)內臟裂頭幼病

    52.  人體感染曼氏裂頭蚴的途徑:裂頭或蚴原尾蚴經皮膚或黏膜侵入,或誤食裂頭蚴或原尾蚴。具體感染方式:(1)局部敷貼生蛙肉;(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雞或豬肉;(3)誤食感染的劍水蚤。

    53.  腦囊尾蚴病的臨床分型:(1)癲癇型 (2)高顱壓型 (3)腦炎腦膜炎型 (4)精神障礙型 (5)神經衰弱型 (6)混合型 (7)亞臨床型

    54.  人感染囊尾蚴病的方式:(1)自體內感染 (2)自體外感染 (3)異體感染

    牛帶絳蟲與豬帶絳蟲形態的區別·

    區別點

    豬帶絳蟲

    牛帶絳蟲

    蟲體長

    2~4m

    4~8m

    節片

    700~1000節,較薄,略透明

    1000~2000節,較厚,不透明

    頭節

    球形,直徑約1mm,具有頂突和2圈小鉤,小鉤約20~50個

    略呈方形,直徑1.5~2.0cm,無頂突

    55.  棘球蚴砂:棘球蚴中的原頭蚴、生發囊和子囊可從胚層上脫落,懸浮在囊液中,稱為棘球蚴砂或囊砂。

    56.  由于棘球蚴的不斷生長,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引起組織細胞萎縮、壞死,因此,臨床表現及其復雜,常見癥狀有:(1)局部壓迫和刺激癥狀 (2)毒性和過敏反應 (3)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

    57.  土源性線蟲:

    生物源性線蟲:

    58.  有血肺移行的線蟲:

    59.  膽道蛔蟲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只有一個空就填并發癥)

    60.  造成蛔蟲蛔蟲感染普遍的主要原因為:(1)蛔蟲生活史簡單 (2)雌蟲產卵量大 (3)用未經處理的人糞施肥和隨地大便的習慣 (4)人的不良衛生行為和缺乏完善的衛生設施 (5)蟲卵對外界抵抗力強

    61.   

    62.  蟯蟲的感染階段:         成蟲寄生于回盲部




     

    感染期

    經口感染

    蟲卵排出在        

    肛周發育

    63.  兩種鉤蟲成蟲的主要形態鑒別:

    鑒別要點

    十二指腸鉤蟲

    美洲鉤蟲

    大小(mm)公

    (10~13)×0.6

    (9~11)×0.4

    大小(mm)母

    (8~11)×(0.4~0.5)

    (7~9)×0.3

    體形

    頭端與尾端均向背面彎曲,蟲體呈“C”形

    頭端向背面彎曲,尾端向腹面彎曲,蟲體呈“S“形

    口囊

    腹側前緣有兩對鉤齒

    腹側前緣有一對板齒

    背輻肋

    遠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

    基部分2支,每支再分2小支

    交合刺

    兩刺呈長鬃狀,末端分開

    合并成一刺,末端呈倒鉤狀,被包裹于另一刺的凹槽內

    尾刺

    64.  鉤蟲造成貧血的機制:

    65.  飽和鹽水浮聚法,操作簡單,是診斷鉤蟲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66.  細胞內寄生蟲:旋毛形線蟲(幼蟲寄生在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細胞內)

    67.  旋毛蟲完成生活史不需要在外界發育,但必須轉換宿主才能繼續下一代的生長發育,被旋毛蟲寄生的宿主既是終宿主,也是中間宿主。

    68.  旋毛蟲致病過程可分三個階段:(1)侵入期(腸道期) (2)幼蟲移行期(腸外期) (3)囊包形成期 (恢復期)

    69.  寄生在人體的絲蟲有8種:班氏吳策絲蟲(班氏絲蟲),馬來布魯絲蟲(馬來絲蟲),帝紋布魯線蟲(帝紋絲蟲),旋盤尾絲蟲(尾絲絲蟲),羅阿羅阿絲蟲(羅阿絲蟲),鏈尾唇棘線蟲(鏈尾絲蟲),常現唇棘線蟲(常現絲蟲),歐氏曼森線蟲(歐氏絲蟲)

    70.  班氏與馬來微絲蚴形態鑒別要點

    鑒另4

    班氏微絲蚴

    馬來微絲蚴

    體態

    柔和、彎曲較大

    硬直、大彎上有小彎

    頭間隙(長!寬)

    較短(1 11 2

    較長(2 : 1)

    體核

    圓形或橢圓形,各核分開,排

    列整齊,清晰可數

    橢圓形,大小不等,排列緊密,常互相重疊. 不易分清

    尾核

    2個,前后排列,尾核處角皮略膨大

    71.  兩種蟲子的生活史  '

    班氏絲蟲與馬來絲蟲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其發育包括幼蟲在中間宿主蚊體內發育和成蟲在 終宿主人體內發育與繁殖的二個過程。基本發育過程為:微絲蚴一臘腸期幼蟲一感染期幼蟲一 成蟲。成蟲和微絲蚴階段寄生在人體;臘腸期幼蟲和感染期幼蟲階段寄生在媒介按蚊體內。人是 絲蟲的終末宿主,蚊蟲是中間宿主。

    (1)    寄生部位 微絲蚴寄生于淋巴管及血管;成蟲則寄生于淋巴系統中。兩種絲蟲成蟲寄生 于人體淋巴系統的部位不同。馬來絲蟲寄生于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以下肢為多見;班氏絲蟲 除寄生淺部淋巴系統外,更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統中,常見于下肢、陰囊等處。此外,兩種絲蟲 均可有異位寄生,以班氏絲蟲較多見。

    (2)    感染階段絲狀蚴。

    (3)    感染途徑按蚊叮咬經皮膚感染。

    72.  微絲蚴夜現周期性:微絲蚴白天滯留在肺血管內,夜間出現在外周血液中。這種微絲蚴在外 周血液中夜多晝少的現象,稱為微絲蚴夜現周期性。

    73.  絲蟲的致病(絲蟲病的臨床類型及表現,建議看書P181):

    (1)   微絲蚴血癥患者一般無任何癥狀或僅有發熱和淋巴管炎表現,如不治療,此微絲蚴血 癥可持續10年以上。

    (2)   急性期過敏和炎癥反應 絲蟲幼蟲和成蟲的分泌物、排泄物、死亡蟲體裂解產物等物質 刺激機體產生全身超敏反應和局部淋巴系統炎癥反應。表現為:①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②精索炎;③絲蟲熱。

    (3)   慢性期阻塞性病變由于急性炎癥遷延不愈和反復發作,大量死亡成蟲和微絲形成肉 芽腫以及活成蟲的某些分泌代謝產物誘導宿主免疫應答,組織增生性病理改變使淋巴循環發生 阻塞,導致局部淋巴回流受阻。由于病變的部位和病程不同,病人臨床表現亦有所不同:①淋巴 水腫和象皮腫(elephantiasis):②鞘膜積液(hydrocele testis);③乳糜尿(chyluria);④隱性絲蟲病。

    74.  隱性絲蟲病:

    75.  我國班氏絲蟲病的傳播媒介主要是淡色庫蚊與致倦庫蚊,馬來絲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為中華按蚊和嗜人按蚊。

    76.  總結什么可引起腦部/肺部損傷?

    寄生蟲什么時期造成的?

    經口/糞便檢查到?

    77.  醫學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

    (1)    軀干分節,左右對稱,具分節的附肢

    (2)    體表骨骼化,由甲殼質及酶單寧蛋白組成

    (3)    循環系統開放式,整個循環系統的主體稱為血腔,內含血淋巴

    (4)    發育史大多經歷蛻皮和變態

    78.  醫學節肢動物對人類的危害:

    (1)   直接危害包括騷擾、吸血、螯刺、毒害、超敏反應和寄生。

    (2)   間接危害:a.   機械性傳播:

    b.  生物性傳播:發育式、 繁殖式、發育繁殖式和經卵傳遞式

    79.  病媒節肢動物的判定:

    (1)   生物學證據

    (2)   流行病學證據

    (3)   實驗室證據

    (4)   自然感染證據

    80.  醫學節肢動物綜合防制:是從醫學節肢動物與生態環境和社會條件的整體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制的方法,降低醫學節肢動物的種群數量或縮短其壽命,將其種群數量控制在不足以傳播疾病的密度。

    81.  醫學節肢動物的防制方法:環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學防制、生物防制、遺傳防制及法規 防制等六方面

    82.  變態:昆蟲從卵發育到成蟲的整個過程中,其形態、生理和生活習性上的一系列變化稱為變態,如蚊蠅的生活史發育過程。

    完全變態:某些昆蟲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各期的形態、生理及習性 截然不同,如蚊、蠅等。

    不完全變態:某些昆蟲生活史分為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若蟲體小,其形態、生活習性與成蟲很相似,僅生殖器官未發育或未發育成熟,如虱、臭蟲等。

    83.  蚊滋生地的五種類型:(1)田塘型 (2)緩流型 (3)叢林型 (4)污水型 (5)容器型

    84.  生殖營養周期:蚊每次從吸血到產卵的周期。

    85.  蚊可傳播哪些疾病?按蚊屬的優勢種為中華按蚊,是平原地區的主要傳瘧蚊種,也是傳播馬來絲蟲的主要媒介。 庫蚊屬的優勢種有致倦庫蚊和淡色庫蚊,是我國班氏絲蟲傳播媒介,也可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 伊蚊屬中的優勢種為白蚊伊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

    86.  蠅滋生物類型:根據滋生物性質分為人糞類、畜禽糞類、腐敗的動物質類、腐敗的植物質類和垃圾類。

    87.  蠅蛆病::是蠅的幼蟲寄生在人體的組織器官(如皮膚、傷口、腔道外口、消 化道、尿道)所致的疾病。如羊狂蠅所致眼蠅蛆病,紋皮蠅所致的皮膚蠅蛆病,舐吸式蠅所致的 傷口、腔道蠅蛆病。

    88.  醫學節肢動物那些蟲子傳播哪些疾病?

                       屬于哪些變態?

    89.  蜱癱瘓:是指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過程中,由于其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注入人體而導致運動神經纖維傳導障礙,引起肌肉麻痹的一種現象,甚至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蜱傳播疾病:(1)森林腦炎 (2)克里木-剛果出血熱 (3)萊姆病 (4)北亞蟬傳斑疹傷寒(5)Q熱 (6)其他:土拉倫菌病及巴貝蟲病

    90.  森林腦炎和萊姆病都由全溝硬蜱傳播。

    91.  恙螨只有幼蟲吸血,其他時期不吸血。

    92.  恙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地里纖恙螨,小盾纖恙螨,微紅纖恙螨,高湖纖恙螨,海島纖恙螨,吉首纖恙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软件|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一卡二卡三卡|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专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高清看男人插曲女人视频 |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第一精品一二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成色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午夜剧场免费无码| 丁香婷婷激情俺也去俺来也| 福利一区二区1000|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亚欧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人人97超碰精品 |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