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爆炸。而這枚原子彈的爆炸,也宣告人類戰爭正式進入核戰時代。二戰結束之后,各國紛紛上馬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制造,一時間有核國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很多人都預言,必然是核戰爭。 威力強大的原子彈氫彈,雖然能達到投放之后,馬上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對于使用方來說,原子彈和氫彈一旦投放,也會讓使用者飽受職責,而且會帶來人道主義災難。 即便能達到屈人之兵的效果,也會因為核輻射的原因,導致被摧毀土地無法使用,甚至無法占領,只能放在那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等核輻射徹底消失后,再去占領建設。但如此一來,相當于增加了占領方的使用成本。 因此,在氫彈成功試爆后不久。美國軍方開始設計研發一款,核輻射比較小,只傷人不傷物的核武器。用來在未來作戰使用,而這款武器就是中子彈。 對于中子彈,很多人認為它是一款全新核武器。實際上它是一種低當量氫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武器,因此也被稱為強輻射武器。 和原子彈以及氫彈相比,中子彈爆炸沖擊波沒有那么強。因此對物體的損壞,往往沒有那么厲害。強輻射卻能給生命體帶來毀滅性打擊,簡單來說,中子彈一旦爆炸,周邊一定范圍內的生命就都會消失。 使用方只需等待輻射減弱后,就可以進入中子彈爆炸區域。對爆炸區域進行占領。并且就地利用爆炸區域的各種物資,繼續作戰。 更為危險的是,對爆炸區域的人來說,想躲避中子彈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子彈強輻射穿透力很強,即便是躲在十幾米深的地下掩體、帶有三防系統的坦克中。依然不能幸免,在中子彈爆炸800英尺范圍內,30米厚的鋼板也阻擋不住輻射進入。 如此好用的核武器,理論一經提出,馬上得到許多國家響應。許多研制原子彈和氫彈的國家,紛紛投身中子彈的研發中去。美國、法國和我國相繼宣布研發成功中子彈。這也讓這種武器不再神秘。 在人類武器發展史上,有矛就有盾,同樣中子彈雖然非常厲害,但依舊有防護它的辦法。目前最有效且方便的防護方法,就是水層防護。 根據專家計算,核輻射在水中衰減非常迅速,幾厘米水層往往就能使得輻射衰減至少一半。1米水層下的人,基本能在中子彈爆炸中安然無恙。當然在中子彈爆炸時,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跳入水中。因此水層防護雖然好,但依舊有自己的局限性。 除了水之外,人們還能通過防輻射涂層保護自己。只不過這種涂層,多用在各種武器裝備上。尋常百姓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因此這種防護辦法也不是萬無一失,或者一定好用。總的來說,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防御中子彈這種武器,大多數時候,我們是沒什么好辦法的。所以只能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別杞人憂天了。 |
|